衆人陛辭後陸續出殿,恭王接着出殿走向朝寝宮的方向,唐頌當差時緊跟恭王的步調,這便可以散值了。她快步下階後試圖追上昌睦公主,卻見段浔與對方并肩而行,于是她落後一段距離耐心等待。
雪風中,咨閱笑道:“……不被看好的事,其實我也不知最終的結果會是如何,但我還是想去做。”
段浔道:“自古番窠倒臼之事,踐行者起初都不被人看好,然而一旦成功那便是前無古人的創舉,也是為後來者鋪路。臣希望殿下能夠做到,所以臣想為公主府提供資助。”
咨閱笑着拒絕了:“錢财一事我自己會想辦法解決,另外還有一件事,我倒是想請學士幫忙。”
“殿下請說。”段浔道。
“等将來學館内的員額增加,”咨閱道:“我是說等真的有這樣一天,僅憑我一己之力己是難以同時教授多名學生的,屆時我想聘請學士作為學館内的博士。”
“臣受寵若驚,”段浔道:“如有需要,臣一定為殿下效力。至于錢财一事還請殿下再做考慮,算作是臣對國事對政務盡的一份力吧。”
咨閱仍是笑着拒絕:“學士願意出任四門館博士我已經很感激了,錢财方面真的不能再麻煩您了,段府也需學士養家糊口呢。”
“臣膝下隻有年憶一個女兒,族親需要我伸手接濟的不多,臣手頭還算寬裕。”段浔笑道:“年憶出嫁後常居泾陽,臣很少見到她,偶爾會很想念。說句大不敬的話,殿下與她有很多相似之處,臣看到殿下就像看到了她似的。”
“這是學士幫助我的原因麼?”咨閱問。
“并不完全是,”段浔道:“臣也是寒門出身的讀書人,殿下即将推行的是造福天下寒士的舉措,臣有幾分感同身受吧。幫助二字殿下用得重了,老骥伏枥,志在千裡。我這匹老馬也需再遇一位伯樂賞識。朝中如殿下這般不拘一格同時又用心潛心的大臣屈指可數,臣十分敬佩,所以擇善而從。”
他視她為大臣,極少有人真正把她視為在朝中謀一份差事的普通大臣。咨閱揚眉淺笑:“學士謬贊。”
兩人相談甚歡,咨閱最終也沒有接受段浔的資助。走出長樂門,段浔兩鬓被霜雪染得更白,他同咨閱道别:“殿下留步吧,臣想花鳥司司長應該有事要同殿下商議。”
咨閱點頭:“學士慢走。”她回過眼時,唐頌已經走到了近旁,“四哥應當快回來了。”她笑着對她說。
“秦戎钺啊,”唐頌仿佛突然想起有這樣一個人存在的樣子,怔了下說:“應當快了。”
咨閱輕笑了一聲說:“這樣看來,你要同我談的事至少與四哥無關。”
唐頌笑着稱是:“事關四門館,臣也許能為殿下盡一份力。”
咨閱搖頭笑道:“我不接受任何人的資助。”
“臣四個旮旯空,便是想為殿下解囊,也是沒有錢的。”唐頌聳聳肩,無奈的道。
咨閱眼笑眉飛,“那唐司長要如何幫我?”
“殿下目前急需一筆費用,”唐頌笑問:“殿下自己說已有考慮,不知是怎樣的考慮?”
兩人踩着一層薄雪前行,這個問題若是換做他人來問,咨閱完全可以拒絕回答,但對方可是花鳥司的唐頌,此人是怎樣的人?幾頁紙張不足以概括她的履曆。
她有時走在明面上,比如通過武選成為花鳥司刑司司佐,光明正大接受順永帝的單獨召見。她有時走在背地裡,比如參與軍糧案的破獲,與靖王譜寫一段風月。
她回想起她在慎王挾持下扔刀時的那一幕,刀光溶于她的目光,雨下着卻未能落進她的眼中。
唐頌步入長安以後走的每一步都經過深圖遠慮,咨閱的雙眼沉潛于朝中,她擅長觀察,不放過他們每一個人,她漸漸窺到了唐頌步履交錯間的痕迹,她在向皇權靠攏。
唐頌擢升花鳥司司長而且身兼起居郎不過是今歲官員考課後短期内發生的事,但咨閱知道這件事的表象下可能存在一番曲折運作。看似是恭王主動任命唐頌為起居郎,也許恭王才是被動的一方,唐頌才是主動謀求的一方。
咨閱絕不會同這樣的人疏遠,甚至她會吸引她的注意。秦咨閱的一颦一笑無辜純良,迷惑衆生,其實同樣暗藏圖謀,她有足夠的耐心引誘、狩獵。
咨閱笑渦漸深,輕歎一口氣:“我是在今年年初接手四門館的,去年還有今年四門館内有兩筆費用我一直沒有動用……”
“公廨錢。”
“公廨錢。”
兩人異口同聲的道,接着相視而笑。
大秦國庫收入八成來自于賦稅,而賦稅征自于民,賦稅需要用來滿足軍費、官費、皇室費用以及各類雜費。有時國庫的支出費用大于正賦收入,無法滿足度支,朝廷自然要想辦法廣開财源,而官本息利法就是其中的一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