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和另一個人一起坐火車,小明是車上的工作人員,看到了兩個人在一起上車,但是沒坐在一起,并且在幾站過後,另一個人補票到了更遠的站台下車,期間女子被殺害。”
“否。”
“小明在看到報道前,是否見過嫌疑人?”任璟儀想了想繼續問。
“與此無關。”
聽到這,大家陷入了将近一分多種的短暫沉默。
“另一個人是否選擇了不止一個目的地下車?”,秦盛殷說着打破了沉默。
“是。”
也就是說,另一個人買了不止一張票,剛剛林瑢筝的思路或許是對的。
“小明是售票員嗎?”林瑢筝接着問。
“是”
聽到這樣的回答,林瑢筝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舉着手說,“我想還原故事。”
“就是,這個女子是和另一個人一起上的火車,然後,是另一個人負責買的車票,但是他是隻買了三張票,他自己往返的車票,和女子單程去的車票,也就是說,那個人知道這個女子是回不去的了,所以沒有買她返程的車票,所以小明認定另一個人就是兇手。”
“回答——正确!複述驗證。”
“下面請聽第二題。”
“有一天,我牽着狗出門去遛彎,結果,走着走着,我發現地上有一隻黑色的錢包,看到了它我了在心裡知道今天我難逃一死了,這是為什麼呢。”
好抽象的題目,林瑢筝真的很想很想知道,到底是什麼人發明了這種遊戲,比腦筋急轉彎都無厘頭,莫非他真的是天才?
但很顯然,她不是天才。
“這好錢包它是屬于我的嗎?”這個問題也還是逄程程率先問道。
“否。”
辛婕:“我認識這個錢包的主人公嗎?”
“與此無關。”
方嘉嶼:“我是死于謀殺嗎?”
“是”
秦盛殷:“我遭到謀殺是與這個錢包有關的嗎?”
“是。”
連程:“我遭到謀殺跟狗有關嗎?”
“是”
逄程程:“這個狗是導盲犬嗎?”
“是”
方嘉嶼:“那我是一個盲人嗎?”
“否”
秦盛殷:“我想嘗試還原故事的真相。”
“我有一天,牽着一條到導盲犬出門,也或者是導盲犬品種但不是導盲犬的小狗,但是在途中,我目睹了一個兇案現場,但是我假裝盲人走了過去,但是,在不遠處地上有個錢包,我還是條件反射的低頭看過去了,然後這種動作被兇手看到了,于是我知道兇手一定會殺了我滅口。”
“答案正确!”
“請聽下一題。”
“有一天,一個男子早上起床刷牙,發現自己的牙齒是綠色的,直接吓瘋了,請問是為什麼。”
辛婕:“綠色是一種什麼染色的東西嗎?”
“是。”
任璟怡:“她是因為這個綠色想到了吃過的什麼東西嗎?”
“是。”
林瑢筝:“他吃到綠色東西的時候是不小心的嗎?”
“是。”
方嘉峪:“這個綠色的東西,是一種正常的食物嗎?”
“不是。”
什麼不正常的食物會是綠色的?
方嘉峪:“這個食物。它本身是有毒的嗎?”
“與此無關。”
林汀:“他吃的綠色的東西,是他的同類嗎?”
“是。”
啊?吃人了?就是吃人了,這人也不能是綠色的啊?
林瑢筝:“他能吃到這個東西,跟他的職業有關系嗎?”
“是。”
林汀:“他的工作,能接觸到屍體嗎?”
“是。”
“我嘗試還原一下故事的真相。”林汀在得到回複後,緊接着說。
“就是這個人,他在睡覺的時候,可能是夢遊,然後吃到了屍體,而這個綠色,是因為他知道屍體上面是有着綠色的東西,就是标記之類的,然後看到嘴裡的綠色,他就一個自己吃了人,所以吓暈過去了。”
“回答正确,這個人是缤智的保安,他知道屍體會印上綠色的印記,而且自己有夢遊的習慣,所以看到嘴裡的綠色就知道自己吃人了。”
“請聽下一題。”
“有一天,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飯。迎面走來了一個男人看到你的朋友以後,二話不說就把你朋友打死了,請問是因為什麼?”
林汀:“我朋友和那個男人,是認識的嗎?”
“否。”
方嘉峪:“我的朋友和那個男人直接有什麼愁怨嗎?”
“否。”
連程:“我和那個男人是認識的嗎?
“否。”
秦盛殷:“那個男人打我朋友是因為我嗎?”
“否。”
林瑢筝:“那個男人打我朋友是因為吃飯嗎?”
“是。”
任璟怡:“因為我朋友吃了男人桌子上的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