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落木蕭蕭 > 第4章 上門請學生

第4章 上門請學生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要開學了,我得去通知我的學生報名繳費上學。

吳校長說過,我們這裡不像城裡,老師不去請,不上門做工作,學生完全可能不來上學。

我得上門去請。

我完全不了解本地,隻能夠一家一家地上門問。這一帶水田不多,多是旱田,農民少量的稻谷早就收割了,曬幹了,收起來了。田裡土裡就是大片高粱和玉米,長得比人還高,大部分也等着收割了。不過真沒有見到多少人在忙活。偌大的田野在明晃晃的太陽光下,顯得很燥熱而寂靜。誰要到這裡來尋找熱火朝天大幹社會主義的場面,要來尋找改革開放的春風怎麼樣讓大地春暖花開,那絕對是極大的諷刺。

“希望的田野”好像離這裡很遠——這裡與現代化與火熱的生活和與沸騰的現實完全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中國古代詩人多喜歡讴歌田園生活的閑适,甯靜安詳。覺得這是可以安放心靈的地方,最有名的就是陶淵明,王維等。其實這是扯淡,隻有衣食無憂的人才會有這樣的閑情逸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隻會深感生活的艱辛,可以推測農民們固守土地的原因隻不過是因為祖先在這裡,家在這裡,離開也沒有别的出路。可當這些理由都慢慢不成立的時候,農民們抛棄自己的家園,到外地求生或者城鎮化也就成了必然,農村的荒蕪蕭條也就成了必然。

這樣的情況在我到的那些年還不怎麼普遍,可進入新世紀後,這樣的趨勢就已經不可阻擋了。

鏡頭一:拿着鐮刀的婦女。

我走了幾裡地,隻在幾塊一眼望不到頭的玉米地高粱地裡,看到有幾個五十來歲的婦女在拔草,她們手上都拿着鐮刀,那些草長得很高很快,不拔出,會搶了高粱玉米的營養,對高粱玉米的成長不利。

當然這些嫩草拿回家喂牛是絕好的飼料,牛吃不完還可以曬幹當柴燒。當然也有人在掰玉米。大概是要掰幾個嫩玉米回去煮來吃。

我知道這樣的玉米吃起來是非常香甜的。

我向這些婦女打聽,她們都很有戒心,愛搭理不搭理的。後來我知道,一,我不是農民,二,我不是本地人。三,我是男人。對這樣的人,她們一般就充滿警惕。我跟她們解釋說自己是村小新來的老師,是來喊學生去學校報名上學的。這樣解說了一下,就好了一些,有婦女也給我指指路。

我去了曹家灣,陳家灣,李家灣,張家灣等,這些地方往往有六七戶人家一同居住,房子挨着房子,不少人家還共牆,有的可能還共用一個堂屋。如果這些人家的人都在家的話,大人小孩肯定也有好幾十人。可惜,人不多,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在。

走進去問話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裡突然就冒出幾條狗來,很兇,那樣子就是不咬你幾口絕不罷休的架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