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下鄉
鏡頭一:明晃晃的太陽,寂靜的田野。
鏡頭二:背了一個大布包,雙手提着大包東西的一個剛畢業的‘我’,走在七拐八彎的泥土路上。
特寫:我的衣服全濕了。
一絲風都沒有,連空氣似乎都熱得冒煙了。偌大的原野隻能聽到似乎永遠停不下來的蟬鳴。這叫聲讓人煩躁極了。這是八十年代的最後一個夏天,異常的燥熱。雖然日曆上早就入秋了,但太陽的熱度一點沒有減少,民間俗稱的‘曬24個秋老虎’真的就‘曬’起來了。
按照國家的政策,我和當年的所有大學畢業生一樣,先下基層去鍛煉一年,一年後再正式重新分配。
我姓東方,是複姓,沒有什麼特别的,就是一個姓而已,我的名字叫東方亮。小名叫亮亮。我去的地方是我們縣最偏僻的地方——被戲稱為我們縣的“甘阿涼”地區。那裡離縣城最遠,連公路都還沒有修通——有點象西藏的墨脫縣。隻有一條機耕道,縣上的公交車根本就開不進去。要進一趟縣城,需要花大半天走幾十裡土路,來到鎮子上,然後從鎮上坐班車進城。班車也不是每天都有,是隔兩天才會有,而且隻有上午一班車。錯過就隻有走路進城了。
不僅交通不便,生活更是極其不便。要買點油鹽醬醋茶,都必須花上一天時間,除了鎮子上有商店外,“廣闊天地”是什麼也買不到的,一包火柴一小撮鹽都買不到。
正因此吧,一般都很少有人願意來這裡工作。就是分配到這裡工作的,都會想方設法調離。
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很滞後,幾乎沒有什麼工業,連作坊式的鄉鎮企業都很少。
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還是靠種莊稼,靠家裡喂點豬養點雞鴨等。頭腦活一點的農家,一般就是男人出去打工,女人在家照顧小孩老人,照顧莊稼,同時在家裡編織夏布來賣給收購商,賺取一點錢補貼家用。夏布在我們縣是很有名的,是我們縣最重要的出口産品,主要銷往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們縣的農家幾乎家家都會編織夏布,後來收購價越來越低,從九十年代開始,從業的人才慢慢減少,後來就幹脆都出去打工了,沒有人再編織夏布了。
我那年去的時候,還看見有少量人家在做這個營生。但都已經很少了,實際上留在家的人都不多了。
大概是受交通和經濟這兩大因素的困擾吧。據我後來了解到的,當地光棍特别多,當地的女孩子拼命想嫁出去,而外面的女孩子又絕對不想嫁進來。這樣當地就出現了不少二十多三十多甚至四十多歲的單身漢。
能夠娶妻生子,在當地絕對不亞于買彩票中幾億大獎。
因為光棍特别多吧,有人販子就盯上了光棍們的錢袋子。開始從雲南貴州等地騙來一些女孩子賣給當地光棍做老婆,從九十年代到新世紀頭十年還從越南緬甸騙來了一些女孩子賣給當地人。
這些騙來的新娘,幾年内,生了一兩個孩子後,大概是丈夫家人看得不那麼緊了,就逃跑了。有些成功了,有些又被抓回來了。
被抓回來的,其中有人被打死了,公安立案調查,抓了一些人,包括人販子,此事中央電視台都報道過。
一組鏡頭:1,央視焦點訪談《川南某縣買賣新娘》,
2,四川電視台采訪‘新娘’和警察,
3,《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專題報道 。
總之,那年的夏天,我去的地方絕對是個‘老少邊窮’地區,是沒有人願意去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至于我為什麼被分配到那裡,我最初以為是因為我去過天安門廣場,在哪裡看過熱鬧,也跟着衆人喊過一些熱血沸騰的口号。其實不是,那年的大學生,有幾個沒有去過呢?何至于完全針對我呢?事後我了解到,可能主要是因為我沒有找人做工作——既然沒有找人,沒有做工作,自然人家想怎麼安排你,就怎麼安排你了。
不過,真心話,對去這樣一個地方,我自己并沒有就怎麼“傷心”“難過”。
我本身就是農村娃,對農村生活不陌生,也不會排斥。
再說,我畢竟不是當年王小波他們那樣多少有些嬌生慣養的“知青”——他們來農村是來接受再教育的,是來改造世界觀的。我不必接受再教育,也不必改造世界觀——畢竟不是□□年代了,不會動不動就要被批鬥,生活可能苦一點,但沒有精神方面的壓抑呀。從這點講,我比王小波他們那一輩人,幸運多了。更何況,政策明确規定我們都隻是下鄉鍛煉一年,一年後會重新分配——估計大部分都會安排進縣城的。
所以,我真沒有多‘傷心難過’。
我要去的地方是個村小,叫夏家灣村小。去村小前,我要先去中心校報到,然後由他們安排人送我到村小。如果是我自己,肯定是找不到這樣一個地方的。
中心校大概有三十來個老師,有四百多學生,有一個教師食堂,也給學生提供一點午飯的服務——學生可以自己從家裡帶飯菜來,蒸熱了吃。
中心校的吳校長接待了我。
“東方老師,委屈你了,我們的條件差呀。”吳校長一開口就說,“夏家灣村小條件尤其差,不好意思呀。”
吳校長這樣一說,反讓我不好再說什麼。
“吳校長不要緊,我盡量克服吧。”
吳校長是個五十多歲的老頭,慈眉善目的。
“對,盡量克服,好在你們也隻是按照政策下來鍛煉一年的,上面給我們說了,你們的所有關系全在縣人事局。你們的工資也是縣上發,和我們鄉上沒有關系。”吳校長說,“一年後,說不定不到一年你們就會進城的。所以,東方老師再艱苦,你就盡量克服吧。”
“好的,吳校長。”
吳校長叫人給我拿來了一個背篼,那裡面有老師的,學生的所有教材課本,作業本,練習冊,還有粉筆墨水等等。吳校長說我有七個學生,分屬于三個年級,所有年級所有科目,我要一個人教完,作息時間要和中心校一樣。
吳校長特别拿出一本厚厚的考勤本,上面有許多項目,幾乎每一項都要老師學生簽字。吳校長特别交代說這是以後學校檢查和上級檢查的重要參考,吳校長說不能大意。吳校長安排食堂的李師傅幫我背回去,順便也送我。吳校長說以後每個月月初的第一周星期一下午3點,要來學校開會,學生可以提前放學。學校也會經常來查看教學情況,要查教案,查作業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