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魏祉聽着哥哥姐姐的對話,歪歪腦袋,不明所以。
皇宮朱牆内,重重殿宇中,聖人正陪着皇後用早膳時,有宮人前來通報:“陛下,襄州傳來消息。”
近身伺候的内侍總管從宮人手中接過了信件,遞交給聖人。
聖人拿起一覽,唇角揚起笑意,吩咐道:“召太子觐見,宣百官進宮。”
在并非常規朝會的日子宣召百官,自新年來已經是第二回了。大殿之上,百官議論,許多人慨歎這一年怕是不得太平。
“你看太子殿下。”有官員示意同僚去看站在首位的魏祯,“今日必然是出了大事,連太子殿下的神色都如此黯沉。”
魏祯的确憂慮。今日突然朝會的原因,他比在場的任何人都知道的要早。
今日一早,襄州送來了與楚王早前商定好的起事日期和行進路線。
就在昨天,平州楚王已然反叛朝廷。
雖然知道楚王反叛是必然事實,但真的得到這個消息後,魏祯忍不住揪心。現在他最擔心的就是楚渺渺。
楚王叛亂,渺渺,會怎麼樣呢?
“陛下駕到——”
内侍尖細的嗓音響徹大殿,衆臣歸位,肅立行禮,山呼“參見陛下”。聖人徐徐步入大殿,登上寶座,請衆臣免禮。
“今日朝會,是有要事告知各位。”聖人道,“方才傳來消息,平州楚王起兵叛亂。”
此消息一出,衆臣驚詫,面面相觑,眼神中都是難以置信。
“楚王此舉擾亂天下平和之勢,叛出朝廷是為不忠,罔顧君臣綱綸,是為不義。如此不忠不義之徒,天下共讨之。”
群臣應聲:“陛下所言極是。”
“朕命太子為兵馬統帥,各路節度官兵悉聽太子調遣。”
早有内侍呈漆盤送至太子面前,虎符蹲踞其中。象征天下軍權的虎符,此時正在魏祯的手中。
縱觀曆史長河,軍權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高祖皇帝當年便是以軍功起家,于亂世中殺出一片天,才奠定了今日之基業。朝堂更替,無論換了幾代天子,天下軍權都被牢牢掌握在天子手中,幾乎不曾假于他人,哪怕是正統的皇位繼承人。
但是現在,聖人竟将虎符授予太子!隻要有虎符在,無論下令的人是否為天子,各路将領都會遵循軍令。
軍令,某種意義上講,甚至大于君令。
虎符的出現不僅令群臣驚詫,便是連魏祯自己也預料不及。這次平亂,他知道自己會随軍出征,之前還和江惟秋、胥子正讨論過,聖人可能會給他一個監軍的身份。
但沒想到聖人竟直接将虎符交給他,有了虎符就意味着他是這場平亂之戰的實際指揮者。如果平亂之後,他另生出什麼其他的心思,大軍在手,京中的聖人将岌岌可危。
在大腦的飛速轉動下,魏祯也愈發冷靜。他意識到,這可能是聖人針對他的又一場信任測試。
他必須要接下這場測試。
魏祯恭謹地行大禮謝過聖恩,鄭重接下虎符:“兒臣定不負陛下期許!”
朝會散後,魏祯匆匆召集兩位伴讀,一部分東宮屬官,以及各路節度使,共同商議平叛之事。
現在的優勢在于楚王不知道朝廷已經得到他發起叛亂的消息,而看似與楚王合作的襄州節度使袁振實際是聖人心腹。而楚王計劃好的行軍路線,早已擺在了魏祯的書案之上。
張開的地圖上做了标記,文臣武将聚在東宮書房中就出軍兵力、将領揀擇、糧草運輸等問題讨論了整整一天,直到夜空繁星滿天之時,衆人才匆匆離開,不及休憩,便開始為大軍出征做各項準備工作。
繁星閃耀,夜色寂然,不知世事變動的人們已然陷入夢鄉,東宮的殿閣中隻有書房裡還亮着昏黃的光。
書房中,魏祯面露疲色,他吐出一口長氣,阖起雙目,修長的玉指輕揉着眉頭。
現在,他總算能安靜一會兒,抽出一點時間想一想渺渺該如何。
楚王反叛,京城中的楚渺渺和楚滄浪就真的成了人質。人質的下場會如何,沒有人會不知道。
想到這裡,魏祯的神色晦暗了幾分。
平叛為上,戰亂多持續一天,對朝廷與百姓的傷害就深一分。他最晚後日就要率軍出征,那時他離開了京城,渺渺該怎麼辦?
他當時就應該早一點将渺渺藏起來,藏到一處連聖人都找不到的地方,暫時保護她的安全。隻是楚王起事着實突然,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正頭疼時,書房門被敲響。魏祯允人進來,是神色慌張的太子家令。
“殿下,京郊楚莊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