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步行街上的人來來往往。
其中一個女孩兒駐足,面朝一個海報觀看。海報上的,是一個流量明星。
女孩的同伴也看了看那海報,又看看女孩兒,問:“你喜歡這個明星啊?”
女孩兒搖頭,一笑,道:“沒有啊。”
“我還以為你喜歡呢。”同伴說。
“你有沒有喜歡的明星?”同伴問。
“沒有。”女孩兒說得幹脆。
“嗯,”同伴點頭,“我就算喜歡也隻是情感上的喜歡,要我花錢我可不幹,有那錢給自己買好的護膚品或者吃遍所有想吃的美食滿足自己的味蕾不好嗎,幹嗎要花在一個不會給我回應的陌生人身上。”
女孩兒:“陌生人。”
同伴:“那是。對于明星這個人,我隻是知道明星的名字和長相,為人、性格根本一無所知。我呢,明星根本不認識我,幹嗎還要對ta有經濟上的付出。”
女孩兒:“海桐,說得可以啊。私底下說說得啦,别給粉絲聽見。”
叫海桐的同伴道:“明星給粉絲精神、情緒上的價值,粉絲給明星花錢,這是種金錢與情緒價值的交換。但我可不換,我要錢,我才不需要一個陌生人給我什麼情緒價值。”
女孩兒:“你的生日幾月幾号?”
海桐:“問這幹啥?”
女孩兒:“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間想吃生日蛋糕。”
海桐:“想吃就買!不一定要生日,給錢就能訂蛋糕。話說我已經很多年沒過過生日了。”
女孩兒:“如果真的要買,可以在蛋糕牌子上寫點字,也有點儀式感。”
海桐:“你要寫什麼?甘敏瑜生日快樂?”
甘敏瑜是女孩兒的名字。
女孩兒:“一般都這樣啦。”
她們隻是說說,聊一聊,最終并沒有真的去訂蛋糕。現在還不是她們的生日。
甘敏瑜跟海桐差不多,已經很多年沒過過生日了,也很多年沒訂過生日蛋糕,不知道現在的生日蛋糕升級成什麼樣了。近些年的生日,都在工作中度過。至于蛋糕,平時想吃直接買一個幾寸的,不會專門因為生日、節日才去訂。
甘敏瑜記得,家裡的抽屜有一些生日蛋糕的蠟燭,算起來還是十來年前買的生日蛋糕的蠟燭。是一個卡紙包裝,裡面有幾種顔色的細蠟燭,過幾歲生日就在蛋糕上插幾根,燃燒之後有時候會往下流蠟珠。
其中的藍色蠟燭,燃燒後會有種爆小星星的效果,輕微的噼啪聲,很好看。
現在根本找不到這樣的蠟燭。如今的生日蠟燭,可以單獨一支支買,是那種數字的,或者馬卡龍色粗很多的螺旋蠟燭。十來年前哪裡有多少人弄這些。如今也買不到十來年前的那種蠟燭。
甘敏瑜回到家之後就去把抽屜裡那卡紙包裝的蠟燭拿了出來。
這一盒蠟燭,是十來年前過生日的時候用剩的,還有拆開過的痕迹。當下再一次拆開。将裡面的彩色細蠟燭倒出來看,還是記憶中的模樣。
外包裝主色是紫色,有一塊透明塑料紙,通過這一塊透明塑料紙可以看見裡面的蠟燭。
外包裝上面印着甜點小蛋糕,小蛋糕上面插着燃燒的細蠟燭。這些小蛋糕現在市面上也看不到了,都是當年流行的蛋糕式樣,像一個個小杯子,小蛋糕頂部造型是凸起的弧形,上面撒了彩針糖,撒了心形扁糖果片。一個又一個小蛋糕,不知道是在哪裡拍的,不知道是什麼樣一個背景。
甘敏瑜定定看着包裝上的小蛋糕和燃燒的蠟燭圖,久久沒移開眼。這是在哪裡拍的,是誰的蛋糕,誰的生日?如此夢幻美好的甜點。
她也記得十來年前自己家附近的一家蛋糕店。蛋糕店的名字也記得。那時候售賣的奶油蛋糕是一個不算太大的正方體,但是才賣兩塊錢。這樣的蛋糕放在現在,起碼要十幾塊。
她還記得那家蛋糕店有一款巧克力餅,當年才賣一元。這麼大的巧克力餅放現在,大概要賣八元。
而當年那家蛋糕店,早已消失于這十來年間。十來年前的蛋糕店再也找不到,十來年前的蠟燭同樣再也找不到。全都成了過往與回憶。
提到生日蛋糕,不禁想到分裝蛋糕用的盤子。圓形的白片卡紙,叉子有藍色的,有粉色的。那是專屬很多年前的式樣與色彩,如今同樣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叉子。
甘敏瑜想摸一摸很多年前的生日蛋糕紙盤與叉子。但留下來的一點也沒有。隻有這一點蠟燭。
她再一次看蠟燭包裝上的圖看得出神。是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情況下,拍出來的溫馨美好的圖呢?
好像某個很早的MV裡的畫面。那個MV的内容也跟生日有關。
時光遙遠的回不去。
十來年前,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是童年時期。那個充滿零食糖果味兒的童年,不像現在幾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機,人人都有條件随時随地拍照記錄想記錄的東西。過去那沒有條件記錄的時光,隻能在回憶裡搜尋。不知道有沒有記錯的、記混的。
如果能短暫回到過去看一看當年的色彩與畫面,也是可以的啊。
甘敏瑜總感覺,很多年前的色彩要比現在的鮮豔,畫面要比現在的要生動。難道是如今接觸的電子産品太多,導緻對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東西的感受下降?
甘敏瑜的思緒已經飛到十幾年前。如果能夠回到過去,也許會先停留在晴好天氣裡綠油油的大草地上,草地上有色彩鮮明的滑梯,但是那裡一個人也沒有,一個小朋友也沒有。不知道人們都去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