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竹筐裡取出從衙門口和各店後門搜羅來的紙張,撫開鋪平,便坐在凳子上看了起來,嘴裡念念叨叨的,時不時還拿手指圈圈紙上的字,嘴裡卡殼時皺皺眉頭。
許是堂屋門開久了,外邊風吹多了,小家夥還有點掉鼻涕。
小少年看看外邊的天,是比剛才暗了不少,但等的人還沒到。
許是心想事成,許是母子連心,正躊躇着要不要去尋,人就推門進來了。
“娘!”小少年迎了出去,還不忘拿碗壓一壓紙張。
雖是被喊作娘,卻也隻是個二十四五歲的年紀,在尋常鄉婦人裡卻長得較為年輕精神了些,看來是家庭和睦,心态好。聽見自家兒子喊着跑了過來,宋娘子也是高興的很,抱了抱兒子,牽着手就往屋裡走。
稍合上門,宋娘子握了握兒子的手,反倒是自己的手冷了些,忙松開,别吓着孩子,“乖乖回來多久啦?”
被喚作乖乖的小少年貼心地幫自家母親倒好熱水,乖巧回話:“天沒暗就回了,剛好遇上牛大哥和大六哥上門拿貨,他們拿完貨回去了。”
宋娘子知曉,自家兒子年紀雖小卻是個能扛事的,很多時候她都是放心叫孩子自己去招呼人的,多接觸點是好事,“嗯,你辦事娘放心。”
“還有,娘,今天的菜也買好了,在竈房放着呢,飯熱過了,火也生好了,要煮了嗎?”小少年乖的很,邊看紙張邊回着話,活像個小大人。
宋娘子也不知道自己怎麼生了個這麼省心的,該是早去的丈夫看自己一個人在世孤苦,所以讓孩子長得那麼會體貼人,這麼一來倒是又有點想那家夥了。
“行,天也不早了,我這就去煮飯,很快就能吃上了。”
小少年一聽,也忙下了凳子,牽了自家母親的手,“我幫娘一起煮,竈房暖和,等下在竈房吃飯吧娘。”
看小家夥問能不能在竈房吃飯機靈的樣子,宋娘子就歡喜,揉了一把乖乖的頭,“行,想在哪吃在哪吃。”
“好。”
母子二人就在竈房搭手煮起了晚食,不時又布好了三把凳子在竈房用起了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