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實對她說了。
她說:“希望先生再給她一年時間,在這一年内,她希望能讓女兒有一個完整的家。”
我說:“那你就努力念心經吧,回向給先生,祈願不要離婚。”
她仍然有一絲希望,她的先生會回心轉意。
我告訴她,從他先生的八字看,他先生對感情是冷漠無情的,決定了離婚是絕對不會回頭的。
她說:“她自己也知道先生是個冷漠的人,但自己愛他,所以希望盡力挽回這段婚姻,希望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因此,她願意作任何的嘗試,願意念心經回向給先生。她問:“每天要念多少次?”
我說:“當然是越多越好。”
她問:“怎麼念,有些字不知道讀音。”
我說:“不要緊,我會将我的上師念誦心經的連接發給你。你跟着上師的讀音去讀,去修心經就可以了。”
在修行人的角度,我們不是拜佛念經,而是修行。菩薩不是用來拜的,而是作為修行人的榜樣而存在。平常人是拜佛、拜觀音菩薩,我們修行人是修佛、修觀音菩薩。我們通過修行,學習觀音菩薩的慈悲、清淨。
通過念誦觀音菩薩的真言咒語,結觀音菩薩的手印,腦中觀想觀音菩薩的思維,做觀音菩薩的事,令自己成為活在塵世的觀音菩薩——活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即身成佛”。
每一尊佛、菩薩、金剛,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修行人通過了解佛像的特點、他們的大願,通過修行學習,将自己體内與菩薩共通的特點開發出來,就可以做得立地成佛。這就是佛經上說的:“衆生皆有佛性。”
我們的修行,其實是開發自身的潛能。每個菩薩的大願都不相同,其中最廣為人知道,可能就是這句大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地藏菩薩的大願,修行人若要修地藏菩薩,必定要有受盡苦難,舍己為人的心懷,方能成功,因此地藏菩薩是很難修持的本尊。然而,這些都是我心中的想法,我也沒有說出口。
我對貓小姐說:“你要修心經,不是隻用口念,心中要想着先生開心、幸福的樣子。”
她說:“好,我其實一直都希望他開開心心,幸福快樂的。”
我說:“嗯,最後記得回向,‘希望不要離婚’就可以了。”
她問:“如何回向?”
我說:“你可以在早上起床之後,在心中說,‘今天念誦的所有心經都回向給先生,希望我們不會離婚。’或者在晚上睡覺之前,在心中說,‘今天念誦的所有心經都回向給先生,希望我們不會離婚’。”
她說:“好的,我完全明白了,從今天開始我就念心經給他。”
貓小姐開始念心經,到底她的這段婚姻保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