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和帝道:“朕将帝王傳位于十三子,望你今後好生輔佐。”
葉白單膝跪地,沉聲道:“陛下,臣願輔佐魯王殿下,肅清餘孽,穩固朝綱。”
順和帝将一枚令牌交給了他,便道:“我知你心意之意,我将此令牌交給你,便是一道護身符,倘若有一日你覺得厭了倦了,便可功成身退。”
“謝陛下。”
陛下目光移向葉白,微微颔首:“有你這話,朕稍寬心。隻是雲皓那孩子,朕最是疼惜,如今遭此大難,往後你等多護着他些。”
長孫雲皓說道:“父皇,兒臣不孝,不能常侍左右,還累及您憂心。”
陛下輕咳幾聲,擺手道:“罷了,過往恩怨莫再提。往後兄弟齊心,莫要同室操戈,朝堂江湖,皆要太平,莫因權勢迷了心智……”言罷,目光漸散,溘然長逝。
“父皇!!!”
衆人悲恸大哭,良久,長孫檩拭淚起身,目光堅毅:“父皇遺願,重于泰山,我等即刻籌備喪葬大典,而後整饬朝堂,葉兄,諸多事務,還望不吝援手。”
葉白抱拳應道:“殿下客氣,此乃分内之事,當與殿下并肩,共赴艱難。”
長孫雲皓咬咬牙:“我雖功力大損,可也不甘袖手,願為朝堂出份薄力,尋機再練功法,望能稍補往昔過錯。
他們三人走出之後,長孫檩将遺诏教給了葉白,便道:“文武百官都在等這個,我想由你來宣讀便是在好不過。”
葉白雙手鄭重接過遺诏,神色凝重,卻又透着幾分決然,沉聲道:“殿下信任,葉白銘記于心,必不辱使命。”
三人步向朝堂,此刻朝堂之上,氣氛壓抑,死寂沉沉,百官皆身着素服,面色戚戚,交頭接耳之聲此起彼伏,見長孫檩與長孫雲皓、葉白現身,瞬間噤聲,目光齊齊聚來。
葉白昂首闊步,登上高台,展開遺诏,清了清嗓子,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诏曰,朕在位期間,殚精竭慮,望江山永固,社稷安康,然歲月無常,朕大限将至。朕觀十三子長孫檩,仁厚睿智,心懷天下,堪當大任,今傳位于其,望其承朕之志,守土安民,興我朝之盛景,諸臣當悉心輔佐,莫負朕望……”
聲音在朝堂回蕩,百官先是一愣,旋即紛紛跪地,齊呼:“陛下聖明,臣等遵旨!”呼聲參差不齊,卻也透着股複雜意味,有真心擁戴,亦有暗自揣度。
待儀式暫歇,長孫檩坐于龍椅,雖神色哀傷未褪,卻努力挺直脊梁,目光威嚴掃過群臣,開口道:“父皇新逝,朕初登大寶,當務之急,乃平叛之遺患,整饬吏治,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一老臣出列,顫聲道:“陛下,長孫揚雖伏誅,但其殘黨或隐匿于市井、江湖暗處,當速派精兵,聯合江湖忠義門派,細細搜捕,以絕後患呐。”
葉白亦抱拳進言:“陛下,朝堂之内,亦需清查與長孫揚有勾連之官員,重審政務,撥亂反正,方可穩民心、固根基。至于江湖,臣願親赴,憑往昔幾分薄名,邀各大門派助朝廷一臂之力。”
長孫雲皓緊接着道:“陛下,後勤保障、安撫百姓之事,臣願擔起,雖臣功力受損,可這些瑣事,定當用心操辦,助朝廷平穩過渡。”
長孫檩微微颔首:“諸位所言,甚合朕意。朕望衆卿齊心協力,共度此難關。朕亦會整肅自身,勤勉治國,不負父皇重托,不負百姓期許。”
“退朝!”
退朝之後,葉白被長孫檩喊到禦書房。
葉白道:“不知陛下喚我來究竟有何事?”
長孫檩道:“有外人面前你喊我陛下,沒有外人面前你還是喊我檩兄吧。”
“陛下,這與常理不合。”
“有什麼不合的,朕說的話便是規矩!”
長孫檩看着葉白,開口道:“對了葉白,你父親當年蒙冤,朕一直耿耿于懷,如今朕既登基,定要還他清白。”
葉白身形一震,眼中湧起複雜情緒,既有期待又含着過往傷痛,當即跪地,抱拳沉聲道:“陛下,臣父一生赤膽忠心,為朝廷鞠躬盡瘁,卻遭奸人構陷,含恨而終,若能得陛下平反,臣與葉家滿門九泉之下亦能瞑目。”
長孫檩起身,踱步至葉白身前,扶起他,目光誠摯:“當年之事,朕年幼亦有所耳聞,其中疑點重重、錯漏百出,不過是被有心之人操弄,蒙蔽聖聽。如今朕已徹查舊檔,尋來當年幾位尚存的老臣、舊卒,他們皆願出面作證。”
這時,殿門打開,幾位白發蒼蒼的老将蹒跚而入,雖身軀佝偻,可精氣神尚在。為首一人跪地涕零:“陛下,老臣等有罪,當年畏懼權勢,不敢直言,緻使葉大都督冤屈難伸。那時節,葉都督領軍抗擊外敵,戰功赫赫,怎會謀反?分明是那長孫揚一黨,為奪軍權、排除異己,僞造證據、誣陷忠良呐。”
長孫檩雙手扶起老将,溫聲道:“諸位請起,過往錯訛,非諸位一人之過,如今正是撥亂反正之時。朕即刻下旨,重審此案,昭告天下葉都督清白,恢複葉家榮耀,追封谥号,厚恤親眷。”
葉白眼眶泛紅,單膝跪地:“陛下聖明,此等大恩,葉家上下銘記于心。臣定當肝腦塗地,輔佐陛下,守護這朝堂安穩,不負陛下此番苦心。”
長孫檩拍拍葉白肩頭:“葉白,你本就才略出衆,往後朝堂之上,與朕攜手共進,你我君臣一心,共鑄太平盛世。明日朝會,朕便會當衆宣讀平反诏書,讓天下人皆知葉家忠勇,讓忠魂得以慰藉。”
而後,朝會之上,長孫檩高坐金銮殿,展開诏書,聲如洪鐘:“朕承父皇基業,當明辨忠奸,肅清朝綱。昔日葉承葉大都督,忠君愛國,南征北戰,守我山河,卻慘遭奸佞毒手,蒙冤受屈。今朕查明真相,特為其平反昭雪,追封忠勇武侯,厚賞葉家,而特賜葉白為滬王。望諸卿以此為鑒,莫再讓忠良含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