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善是楊氏一族的旁系子弟。打小從軍,喜武樂施。楊子善結交甚廣,他與玄武門的守門小将孫承德有過命交情。
前世今生,再度站在玄武門的宮門前。李子徹有一種恍若隔世之感。
重生兩年,李子徹想拿回自己的命運,他想證明一件事情。逆子李濟世能幹成的事情,他上,他也行。
為了未來不被世族裹挾,李子徹總要掌握一些東西在手裡。
甭管大義,甭管兵權,齊王李子徹不想假他之手。他要做一言而決天下的帝王,而不是被施舍的要飯天子。
此時此刻,李子徹的目光落在宮牆之上。他望着緩緩打開的宮門。
齊王李子徹心中浮現一些雜念。他想,青州的春汛與夏汛,那些貪污官吏全是狗屎。太子不幹淨,宋王不幹淨,世族不幹淨。
落今天的收場,這一切早注定。或者說他的父皇老了,壓不住太子跟宋王之間的矛盾。更壓不住世族想投子成功,想當從龍功臣。
這一夜,宮城之内,注定了不得安生。
這一晚,燕京城内,許多人徹夜不眠。
天光大亮時分。
丹若宮,主殿内。一夜無眠的長孫貴妃在等着消息。
“娘娘。”她的心腹嬷嬷進屋時,臉上的神情是惶惶不可終日。
“娘娘,出大事了。”嬷嬷在長孫貴妃的耳邊小聲禀話,就像是怕驚着什麼一樣。
“太子殁了,宋王殁了,陛下降旨,要晉封淑妃娘娘為中宮,還要冊封齊王殿下做儲君。”嬷嬷說着最新的消息。這真可謂是平地現驚雷。
“嬷嬷,糊塗,這是喜事。”長孫貴妃收攏一下被震住的心神。她開口安撫着,不止安撫嬷嬷,更是安撫自個,說道:“本宮應該向淑妃……”
“不,本宮應該向皇後娘娘賀喜。”
至于冊立儲君的大事,還是新儲君上位,這事情不是長孫貴妃能插手的。她隻能幹瞪眼的瞧着,爾後,順應一番時勢的發展。
“對,對,娘娘說的對,奴婢糊塗了。”嬷嬷趕緊回道。
皇宮,宮廷内苑,瑤仙宮,主殿内。
高淑妃太欣喜,一朝飛上九重天有什麼感覺?她如今就是了。
隆景帝的聖旨下達,高淑妃被晉封皇後。淑妃的親兒子李子徹被冊封為儲君。
宮廷政變,那是昨個晚的事情,高淑妃也被吓唬住。可今個的喜訊一出,高淑妃被喜從天降,她一時間歡喜過甚,就差着喜極而泣了。
“皇兒出息了。”接下了聖旨,賞遍諸宮人,高淑妃又跟身邊的高嬷嬷感慨一回話道。
“娘娘,您和殿下是母子同德,殿下做了儲君,您當然要做了母儀天下的中宮娘娘。”高嬷嬷心頭一樣的歡喜着。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高淑妃晉封為皇後,她們這些侍候高皇後的近前舊人,當然一樣能沾了國母的光彩。
皇宮,泰和宮,養心齋。
隆景帝望着面前的新太子,他的兒子。帝王神色黯然,長長一聲歎息:“唉……”
良久後,隆景帝又道:“老五,朕已降聖旨,安天下人心。朕乏了,爾,退下吧。”
對于隆景帝而言,過去一個不眠夜。禍起蕭牆,就昨晚上,在他這一位君父的面前,子殺子,兄不兄,弟不弟。
其時一些事情早有預兆,隆景帝做了一輩子的帝王,他當然有防範。
隻是隆景帝沒有料到的,便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最後的結果嘛,居然讓齊王李子徹撿着了大便宜。
“兒臣告退。”李子徹不多言,态度恭敬的見禮後,方才離開。
隆景帝覺得自己真老了,老的看不清楚人心。
昨個晚上,宋王控述太子的黑曆史,一樁又一樁。
隆景帝想視而不見的一切,皆不能夠。或者說隆景帝一直想裝着沒瞧見的污穢,一樣一樣的被擺在了台面上。
完美的太子不完美,忠貞的宋王不忠貞。
至于一直不怎麼起眼的齊王,也不是什麼安份之輩。生在天家,皆存野望。隻能說看誰棋高一招,赢下一子。
這一局嘛,太子輸了,宋王輸了,齊王赢了。至于輸家名單裡還可能要添上一個隆景帝。
次日,皇子所,興泰殿。
在萬蓁蓁知道了最新的消息後,愣在當場。
此時此刻,萬蓁蓁的腦海裡就一個念頭,一切變了。
萬蓁蓁記得清楚,前世的她,在晉封為皇貴妃之後翻看過皇家的存檔。上面記載了隆景十七年的宮廷政變。聊聊幾筆,前因後果,一應俱全。
不外乎是太子握住了宋王握柄。太子一系陷進青州的貪污裡,不算小事。可跟宋王犯的事情比較了,大事變小事。
因為宋王一直在挖朝廷的牆角,秘養武士,意圖謀反。這一個消息被太子一拿捏,得到暗子秘報的宋王狗急跳牆。
前世的宋王禀承着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的道理。
于是宋王逼宮謀反,豈料隆景帝早有防範。結果是太子和宋王雙雙出局。爾後,天降橫福到齊王頭上。
來年,隆景十八年,隆景帝大病一場,年老的帝王沒能熬過,駕崩。
入住東宮,成為儲君的李子徹又應時勢,登基上位,成為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