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和氣,說的就是萬蓁蓁在禦膳房裡的如魚得水。
隆景十六年,春過,夏來。
天悶悶,悶着熱。夏日飲子,冰冰涼涼,開胃解暑,宜人心情。
丹若宮,主殿内。
長孫貴妃品一品晉王差人送來的飲子,她笑道:“皇兒有孝心。”
“娘娘,殿下差人給您送了飲子,陛下跟前一樣進了孝心。依奴婢說,咱家殿下太孝順了,想是陛下也要多心疼三分。”嬷嬷回道。
聽着嬷嬷的回話,長孫貴妃捂嘴笑一回。
這會兒,長孫貴妃也想隆景帝來丹若宮小坐時,談着皇兒孝心時的開懷,長孫貴妃心情十分不錯。
“嬷嬷,你說說,本宮待皇兒來請安時,就跟皇兒講了陛下同意他去秋狩一事,他得多歡喜?”
“唉喲,娘娘,您這一說,可不是嘛。小殿下一定十分歡喜。”嬷嬷回道。
主仆二人說說話,待晉王來丹若宮請安時,情況也跟長孫貴妃主仆說的差不離。
晉王一知道喜訊,當場就高興起來,還鬧騰了一番。
丹若宮,西配殿。
萬蓁蓁陪着晉王來一趟丹若宮,長孫貴妃留着兒子用膳。萬蓁蓁等宮女不必前去獻殷勤。貴妃娘娘、晉王殿下,二位貴人跟前不缺着侍候人。
于是孫禦女留着萬蓁蓁說說話。二人叙舊。
“許久不見,蓁蓁,你的氣色不錯。”蘭草說道。
“禦女,您是說笑了。昨個晉王殿下給貴妃娘娘請安時,就照會一面。”萬蓁蓁打趣一回孫禦女,開場白選錯。
“哈哈哈……”蘭草捂嘴笑一回。
瞧蘭草樂了,萬蓁蓁也捂嘴笑一回。笑罷後,蘭草說道:“我聽着消息,晉王殿下要參加今年的秋狩。那你呢,蓁蓁。”
蘭草一問,真把萬蓁蓁問住。仔細的琢磨一下,萬蓁蓁才回道:“肯定跟殿下求求情,再跟李嬷嬷求求情。若能去,我也想去的。若不能,隻能留宮裡。”
對于參加秋狩,萬蓁蓁有把握,可話也不能說滿。萬一,萬一出現意外呢。
燕京城,内城,高府。
高暻一歸來先去給祖母問安。高家太夫人見着嫡次孫,她心頭高興。
“快,快起來。”高家太夫人喚着小孫兒起身。又招招手,說道:“來,二郎,到祖母跟前坐。”
高暻應一聲。
祖孫二人坐近了,高家太夫人關心一回小孫兒的今日近況。爾後,當然也關心一回皇外孫齊王的今日近況。高暻一一做答。
待關切的問過一番話,爾後,高家太夫人又仔細的打量一回小孫兒,說道:“仔細瞧一瞧,今個開春後,二郎确實是豐潤許多。瞧着氣色好,調養的不錯。”
“二郎,看來還真應該讓你去殿下跟前當差,瞧瞧,不止氣色好,人也精神了,比年前時候強太多。”高家太夫人想着年前時小孫兒在府裡的郁郁不樂。
再瞧着小孫兒如今的眉飛色舞,昂揚向上,她覺得讓小孫兒去給皇外孫做伴讀,這真沒錯,走對道了。
“跟在殿下身邊,确實是享福了。”高暻贊同一回。
想着萬姑娘領了晉王的吩咐,常常給齊王殿下送點心飲子。不止給齊王送,他這也沒落下。
“殿下待府上好。”高家太夫人感慨一回。
雖然這一對祖孫想事情的方向不同,壓根兒沒踩在一個點上。不過,高暻不介意又附合一回祖母的心思。
問祖母安,問母親安。待問安結束後,高暻回到自己住的寝院。
坐于小榻,高暻打開一封禮盒。禮盒用油紙專門做的小樣,别緻雅趣。待打開後,高暻瞧見桃花酥,還有一紙書簽。
拿過書簽,高暻品鑒。
“一兩桃花酥,一盞小酌酒。”
“二兩春風許,春日最溫柔。”
四色點心,白的桃花,粉的桃花,紅的桃花,由粉漸白的桃花,這些構成了似真非真的桃花酥,打眼一瞧,頗有趣味。
高暻拿起桃花酥,細品一番。
“味好。”高暻贊一回。爾後,他仔細的收好書簽。
在高暻的書櫃裡有一方小錦盒,盒中,已經存放着不止一個書簽。
今天又擱了一個書簽進去後,高暻回想,打從跟晉王殿下跟前的萬姑娘熟悉了。每一回萬姑娘不止贈點心,還會心細的寫一封書簽小詩。
高暻想到萬姑娘的打趣話,他們算不算交一回筆友?也稱詩友。
隻是明明夏日,為何萬姑娘偏偏要做桃花酥?還是贊了春風。
高暻覺得應景之作,當屬夏日,如此更妥。
越是琢磨一番,高暻準備提筆。他要回詩,回了夏日新作。
想是當然,又或許朦胧間,高暻已經察覺到一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