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各位讀者們,非常感謝看到這裡的你們!
軟科幻題材在百合真的很冷門,沒有那些比較熱門的設定,再加上我這麼個讓人迷糊的書名和故事大綱一樣的簡介,點進來的人真的寥寥無幾,所以特别感謝每一個收藏并且讀到這裡的讀者,有人會看真的給了我很大鼓勵。
寫文到現在快四年啦,還是第一次這麼正式地跟大家聊創作的過程,希望大家不要覺得我煩hhhh
首先是一些創作開始前的準備工作~
我專欄現有文都是先有了人物,再基于人物續寫故事,甚至背景和故事情節都是圍繞人物創作的。
這本書和之前不同的是,一開始我想創作的就是一個關于“星星”的故事。
如果寫現代背景,那就變成了一群人沒事做大晚上聚在一起看星星,很無聊對吧?
于是我把故事的舞台搬到了一個架空的科幻世界。在這個虛構的宇宙當中,同時存在着多個時空,但都無一例外地擁有悲慘的結局。
在這篇文裡,沒有外星人一樣的高等文明,不然就變成和外星人對轟啦!
少了外星人這個科幻要素後,關于災難的設定困擾了我很久,一開始也壓根就沒想過對星星動手腳,因為既然是寫星星,連星星都不存在了,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多麼混亂的故事。
我的腦洞開始亂飛,類似能源洩露、缺氧、廢土世界,等等等等的設定我都嘗試了一遍,然而這些跟星星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關系。
抓頭抓了大概半個月後,我的xhs首頁出現了“澳洲極光爆發”這樣的帖子。年輕人嘛,對這種事總是有種新鮮感,我也被朋友邀請了,大半夜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去野外看極光。
看極光的體驗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難得能看到那麼美的景色,我拍了很多照片,回到家裡睡不着就慢慢翻看,就在這時候一個念頭出現了:如果再也沒機會見到這樣的景色,怎麼辦?
如果提前知道會是這樣的結局,我肯定會拍更多照片,用視頻記錄,留下對它的記憶。
我一定會做些什麼,那麼角色們呢?她們的行動比我更偉大,她們會竭盡所能地阻止這件事發生。
于是“群星大爆炸”和“宇宙循環”同時出現,成為了災難的源頭。
群星消失之前、之後,她們還有許多事要做。
寫這篇文最大的挑戰是,我個人對于天文和物理學的知識儲備少得可憐,隻能去某站找了很多相關的視頻,所有名詞都非常陌生:龐加萊回歸、拉普拉斯決定論,廣義、狹義相對論,因果律,宇宙熱寂,洛希極限……
聽上去好複雜對吧?其實我現在也忘得差不多了,大概在回看全文的時候才能發現:哦我寫過這一點!
其實在學習這些的時候有好幾次我挺想撂挑子不幹的,但要是每次都這樣,我就沒法寫文了。我想要寫出這篇文的心情大于這些小困難,很幸運地堅持了下來:D
結果來看還算成功,但我對這些的了解還停留在表面,如果犯了什麼錯,還請大家幫忙指正。
評論區我會常看,所以請暢所欲言吧~
到這裡整個故事的世界觀差不多已經構建完畢了,接下來我想談談角色。
01.
在給所有人物取名之前,本文的名字《群星消失之前》就已經決定好了,所以接下來的取名工作都是圍繞“星星”這個主題進行的。
蕭柏星第一次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是以一個非常普通的女孩子的形象,當然,那個時候她還沒有名字。
她和我們一樣,生活、學習。她對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事提不起興趣,對周遭發生的一切漠不關心,沒有令人感歎的夢想,也沒有誇張的舉動,最大的願望就是不被别人注意到。
她喜歡清淨,但又不想看起來“特立獨行”,她非常在意别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強迫自己參與集體活動。
這也是許多人的狀态,人類是群居動物,真的很難跳出“他人視角”,無拘無束地做自己。
抛開過于在意别人眼光這一點來看,她很像是小草,不挑環境又很好養活,但有時候又讓人覺得她挺凄清的,不是嗎?
所以呀,我覺得“蕭”這個姓蠻适合她的。
主角有了雛形後,我并沒有順着這個思路想下去,而是把她的野心、追求,都還給她,讓她快速成長起來。很快,博士就出現了。
博士會是團隊裡絕對的領導者,因為她有最大膽的想法,最極緻的追求,并且一直堅定地行動着。
我想到她的時候,她就像文章中那樣,特别負責地把她的生平安排好,然後呈現給我。
我用了大約一個星期,試着感受她的無助與絕望,猜她應該是這篇文裡最悲情的一個角色。我會想,她會被擊垮嗎?
但越是了解她,我就越發确信,她沒那麼多時間停下來傷感,更不會被擊垮。
因為她内心太渴望得到一個好結果,所以哪怕傷痕累累也會走下去。
她的生命力強大到我都有點吃驚,所以我覺得,她很像一棵高大的柏樹,身邊的人攀着她,一定會更靠近天空,看到更多閃爍的星星。
蕭柏星,代表的是那個平凡的她,也是野心勃勃的她。
在蕭柏星19年的生活裡,說的最多的就是“都可以啊”、“都行”、“你們看吧”。
生活中,她不會挑挑揀揀,對待她人禮貌又有分寸,這樣的人表面看起來相當好相處,但内心對朋友的選擇特别挑剔。
這樣的一個人,很像是鏡子,她擅長用别人對待她的方式對待别人,所以從她對待一個人的态度,就能知道對方是個怎樣的人。
蕭柏星的邊界感很強,哪怕她可以和作為舍友的程祈、高唯伊相處得很和諧,也可以和剛認識不久的常卿開玩笑,但她隻是進入了需要社交的角色裡,并不會和她們交心。就像文中她說的,很多時候,她不得不這麼做,要是不這麼做,就可能會被人嚼舌根。
這事不一定會發生,但她就是很焦慮、擔憂。
所以她不喜歡考慮未來的事。
過去和現在的事,已經發生了,她可以用眼睛看,也切身參與過,她能接受自己的每一個決定,因為她足夠小心翼翼,能避免很多麻煩。但她不喜歡意外,還有很多不被她決定的後果。
所以如果沒有後面發生的事,她正常畢業、工作後,會慢慢疏遠在大學時代結識的人。
蕭柏星會這樣,和她的童年脫不開關系。
她小時候經曆過家庭暴力,這件事一直是她的心結,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她看到母親因為她而妥協,也聽過無數勸她翻篇的話,但她沒有,也絕對不會和傷害過她的人和事握手言和。
她是這樣對待她那個不成不就的爹的,也是這樣對待循環的,這是她性格裡最堅定的一部分。
在她的心中,人隻分為兩種:一種是和媽媽、外婆一樣的家人,剩下的都是和她不相幹,甚至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他人。
蕭柏星的邊界感像是一扇堅硬厚重的大門,除非有人不管不顧地撞進來,不然無法破開。但那樣對她造成的傷害很大,一旦那個莽撞鬼學壞了,開始動歪腦筋害她,蕭柏星的人生會徹底完蛋。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用百分百的真誠讓蕭柏星放下戒心。
在她平時接觸的人裡,我敢說沒人能真正做到這一點。
但就在這時,也幸好,一個超乎她認知的人出現了。
02.
有些單純的艾斯特爾,她的名字來源于英文單詞“Astronomy”,也是希臘語中的“Aster”,也就是星星的意思。同時,Aster也是紫苑屬的學名,紫色的花朵樣子很像星星。她白色的頭發,藍色的眼睛,看上去充滿了秘密。
艾斯特爾很不一樣,她從别的時空來,對這個時空的生活方式、人情世故一概不知,說話直來直去,想到什麼做什麼,她在這裡就像一張白紙,真正的白紙。
當然不是說她傻子啊,地下城的生存環境很惡劣,即使有監管機器人和聯盟,他們也隻關心大事件,平時那些混亂的區域,暴亂每天都在發生,走在街上都能丢條命。
就像艾斯特爾第一天去喬茜店裡請她幫忙改造身體,她時刻都在防備喬茜,她本能不信任見到的任何人。
或許在艾斯特爾看來,蕭柏星才是那個單純的人。艾斯特爾能感知到蕭柏星的所有情緒,她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呼吸,都映射着她内心最真實的想法,起碼她的心跳和目光不會騙人。
她倆在對方眼裡都很真誠、直白,所以她們的關系一點點變得親密,是相互信任的結果。
故事最開始,艾斯特爾沒有屬于自己的記憶,因為不管是博士還是蘭斯特都知道,她善良到從不考慮自己的命運,隻要能幫到她們,她會毫不猶豫地去做。
在博士進行的二十億八千次嘗試裡,她一直都是甘願犧牲的角色。
所以她們決定保護艾斯特爾,讓她僅僅作為一個通訊員,作為開啟最後一次嘗試的鑰匙。她們給了她選擇的機會,盼望奇迹的出現。
随着劇情的進行,我有點擔心,比起其她人的犧牲、努力,在這一次的故事中,艾斯特爾隻是作為一個看客,會不會顯得很沒用?
這個擔憂也同時出現在蕭柏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