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村霸靠簽到系統養夫郎 > 第11章 第 11 章

第11章 第 11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戚老太太在戚長夜的院子裡坐了一會兒,便聽得戚長夜提起了要接戚桐回來的事情,戚桐就是原主的那個哥兒弟弟,仔細想想戚五的原名其實叫做戚梧,兄弟兩個各從“梧桐”中取了一字,這名字起得其實非常随意——因為戚五在戚家孫輩中排行第五,所以取大名時才順口找了個同音的“梧”。

不過都這麼多年了幾乎也沒人會正式叫他的大名,大家都戚五戚五地叫着,久而久之都快忘了戚五這人真正的原名了。

老太太沒想到戚長夜會起了将孩子接回來的念頭,但她聽了也沒反對,她活了這麼多年又怎會不知看似風平浪靜的家裡隐藏着的暗流?大院裡住了這麼多房,哪房膝下沒幾個與桐哥兒差不多大的小輩?當初讓桐哥兒與幾個小孩合住一間房時就鬧出過不愉快,平白無故地誰願意家裡多出個和自己分東西的人啊?

老太太管過幾次,管得了面上管不了心裡,她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抱着桐哥兒聽着防着,且其他孩子也是她的孫輩,手心手背全都是肉,她幫哪邊都有不對。

戚長夜願意将孩子接回去自然是最好的。

他們兩個一同回了戚家院子,戚老太太帶來的雞蛋最後也沒能留下,被戚長夜态度強硬地帶了回去,并着那包給戚老太太買的糖。

戚奶奶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能收到這個孫子送來的東西,一時間感動的熱淚盈眶,抓着戚長夜的手連連說了四五個“好”字,聽的戚長夜心裡連連歎氣。

戚家大院在村子中心,一路走過遇上了不少村民,戚老太太很少有與她這寶貝孫子一同出門的時候,明明是個上了年紀的蹒跚老人,硬是腰闆筆直昂首挺胸,眉眼間都透着股驕傲銳利的精氣神來。

十裡八鄉的,除了原主已過世的父母,可能也就這老太太一人将原主當成自己的驕傲了吧。

戚家人口衆多,截止到目前為止隻有戚五一家分了出來,其他人仍擠在那間大院裡面。

戚五的父親分家一事戚長夜也不太了解,隻知道當年其實是出了什麼事情不得不分,現在他們住的那間山下老宅其實是戚五爹娘花了銀錢從戚老爺子那裡買過來的,畢竟是那麼大的一間宅子,雖然破舊但面積卻着實不小,戚五叔伯理應各個有份,隻分給了戚五他爹那些叔伯心裡定然會有些意見。

花錢買下就好說多了,戚老爺子當時就将話說的明明白白,特意在村長見證下立了字據,又将買宅子的錢當衆分成數份給每個兒子各分了些,這才堵住了戚家人的口。

這個時間家裡的漢子大多還在外面忙活,院裡隻有零星幾個夫郎嫂子在,見戚奶奶回來連忙迎了上來,走到近前才發現戚長夜竟然也跟了回來。

雖然明面上有着層親戚關系,但家裡的女眷大多都與戚五沒什麼往來,畢竟這人常年不在村上,逢年過節都未必能上門來看上一眼,有些新進門的夫郎甚至隻有在成婚當日見過原主一面,此刻見了戚長夜頓覺陌生的緊。

倒是剛剛他們提到的繡嫂子走了過來,“五弟來了?阿奶整日念叨着你呢。”

鄭繡是戚三的媳婦兒,與戚老太太有着些七繞八繞的親戚關系,嫁進戚家時戚桐這小哥兒還沒出生呢,也算是家裡的女眷中相對來說與戚五比較熟悉的那個。戚長夜對她印象不錯,沖人點了點頭,“繡嫂子好。”

他說着便将手裡的糖遞了過去,“一點心意,給家裡人補補身體,還沒恭喜三哥和嫂子喜得貴子……”。

鄭繡伸手接了過來,戚家的其他家眷也都過來和戚長夜打着招呼,雖說大多數人都在外面忙活但留在家裡的也有七八個人,一股腦地湧了上來着實讓戚長夜有些頭疼。

尤其戚長夜本就讨厭與人交際,今天一天說的話比他過去一整個月還要多。

這還不算家裡的那些小孩呢,一個嫂子夫郎按兩個孩子算,五個嫂子就是十個孩子,兩個孩子還是往少了說的呢,戚五自己都不清楚他到底有多少嫂子弟妹,可想而知戚家大院裡究竟住了多少的人。

戚長夜想想就覺得頭要炸了,也難為戚老太太能鎮得住這麼多人。

正所謂樹大分枝,戚長夜估摸着戚家這樣也維持不了多久了,下午聊天時也隐隐聽出了戚老太太想要分家的意思。奈何戚家人多錢少,家裡倒是有些田地,平均分到每個兒子頭上卻估計連一家一畝都湊不出來,分出去後連個能栖身的地方都沒有。

能分什麼?分家裡那些用了幾十年的鍋碗瓢盆瘸腿闆凳嗎?總不能分出去後讓兒子孫子睡田裡吧?

起碼得将事情都安排好了才能再分。

戚老太太一想這事兒就頭疼不已。

鄭繡将手裡的油紙包拆了開來,周圍立時傳來一陣陣的驚呼,油紙包裡共有兩份東西,分别是一小包紅糖和一小包冰糖,規規整整地擺在那裡,看着就讓人心生甜意。

糖在這個朝代可是金貴物件,戚長夜共買了兩份,别看這兩份糖加起來總共也沒有多少,價格卻與他買的那一大堆布不相上下,這時候去别人家做客主人家能送上一碗糖水都是極為難得的事情,某些劣質的茶葉價格甚至都比不得糖高。

就算是在後世,糖也算是戰略物資之一。

戚長夜送這東西當然也有自己的理由。

一是放的久,農家最常見的送禮就是提一塊肉兩把菜,不過這東西一頓就吃完了過幾天就忘了,糖這東西能放上半年一年,東西在那放着見着一次便會想起一次,能免去好長一段時間的碎嘴子,起碼東西在時明面上都要誇句戚長夜的好的。

戚父戚母當年也是花了銀錢買了宅子的,當時人人都說分的公平,可後來呢?現在村裡不還是有閑言碎語埋怨那麼大一個宅子全給戚父一家了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