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妹妹和妹夫還能有這麼個用處,小酒時内心多少是有點震驚的,但是不妨礙他一臉沉穩的點點頭。
十二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至少這個處事不驚的表現就讓爺爺對他很滿意。
然後這一年他親生父親一場大病,大概是這些年太沒節制,過于放蕩,玩啊玩啊終于把自己玩廢了。醫師宣布他從此再無生育能力,但是不妨礙他正常享受就是了。這位父親躺在床上才想起來反正自己已經有了個兒子,又有這麼些女兒。就算以後不能生,但是又不是以後不能玩。作為家中男性子嗣,他已經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接下來無所謂,他以後玩的時候别太誇張就行。
可以,心态至少還是不錯的,至于人麼,廢就廢點吧。誰家祖墳也不能一直冒青煙,現任家主就當自己兒子已經死了,反正孫子有了兒子就不重要了,況且這個孫子還真的挺不錯的。奶奶還是挺心疼兒子的,覺得兒媳婦不頂用,管不好自己的丈夫。但是她的話不管用,就算想給兒媳婦找點麻煩,但看在孫子的份上,怎麼也不能讓孫子的母親沒臉。老太太忍下一口氣,暫時算了。但是忍啊忍啊,忍到胸悶心慌就不對勁了,醫師請來一搭脈,接着醫師瞪大着眼睛看向氣度雍華、身姿曼妙的美豔“老夫人”,“夫人您這是大喜啊”,然後想起來家主和家主夫人早已别院分居多年,然後醫師的臉又糾結成一團,“您可能不一定喜,我這條命待會還能不能在都不好說了……”
這位醫師您腦補是戲有點多,中年夫婦分房的多的是,但是分房又不表示兩個人不見面不來往對不對?所以一會兒之後,聽說大号練廢了,但是馬上又能練給小号的家主夫妻一人給醫師塞了一個豐厚的大紅包,醫師走的時候都快颠了,樂颠了。命保住已經是意外之喜,這飛來的橫财就更是喜上加囍了。醫師颠啊颠的告辭走人,回到醫師苑的第一件事就是辭職,他年紀不大,但是心髒不好,再來幾次這麼刺激的容易過去。反正有了這兩筆紅包,他大可以換個地方開個屬于自己的診所,心平氣和方為養生長壽之道。
這位醫師大人,我覺得吧,您純粹是多慮了。就您這沒事愛腦補的奇葩腦洞,您去哪裡都避免不了受刺激,。聽說吧,有人長壽是因為學會了閉嘴,您呢,我覺得閉腦才是最适合您的養生長壽之道,懂?
得知家主夫婦即将老蚌生珠,家裡人反應不一,整體來說都是高興的,最不開心的隻有那個沒頭腦的蠢兒子。他第一反應是别多出個弟弟跟他兒子争家産,這身子不行的居然躺在床上就開始盤算着怎麼讓他親娘放棄肚子裡的那個,行吧,你這腦子不行,心眼不少,個性更是惡毒,如今這般大概也是天罰。
家裡最無所謂的是兒媳婦,她完全不覺得婆婆肚子裡不知道是男是女的胎兒會對她已經十二歲的兒子有什麼影響。再說了,她兒子就算繼承不了爺爺的家業又如何,這夫家的家業有很大嗎?能跟她自己嫁妝相比嗎?她娘家才是真正的家大業大,當初要不是她年輕不懂事,看走了眼,被男人的皮相和花言巧語所迷惑,帶着大筆的嫁妝哭着鬧着非要嫁過來。是的,她是下嫁,現在除了不能和離更丢臉外,她完全可以憑借自己手裡頂的上男性家業的嫁妝帶着兒子吃香喝辣,潇灑一輩子。以她的身家,還真看不上夫家的這點兒歪瓜裂棗。
但是一個月後,身邊被安排了八個丫鬟伺候、看護的老夫人依然小産了,家主震怒不已,卻在調查後偃旗息鼓,尤其是屋子裡坐小月子的老夫人出來後,對唯一的大孫子就更好了。但是少夫人出乎意料的把自己唯一的兒子送回娘家上學,而一貫最是疼小少爺的老爺和老夫人也沒有反對。
這時候,有人已經猜出端倪,但是猜出來又能怎麼樣,當事人自己都選擇就此作罷,其他人還能說什麼呢?唯有那個蠢兒子開心又納悶,自己還沒出手呢,那個不長眼的弟弟妹妹就自己走了,多好,他就算當不成下一任家主,但他是鐵闆釘釘的下一任家主親爹,依然還是能吃香喝辣,繼續過好日子就行。
小少爺離開自己的家去了外祖父那裡,換個地方可就不是他的主場了,但是呢,他寄人籬下的日子依然過的不差。外祖父家的葉氏學堂是與南域花家的花家書院齊名的學院,隻是兩家側重點不同。
花家書院更注重學生的言談舉止,每個從花家書院畢業的學生氣度不凡、高雅有禮、規矩更是刻到骨子裡,就比如沈之媛吧,大家這會兒坐成一個圈在說故事聽故事,隻有他自然而然的腰背挺直、雙腿跪坐,儀态比誰都端正,雖然他自己并沒有刻意提醒自己這麼做。
葉氏學堂更講究學業,類似于淩霄宗的學峰,對于知識的灌輸和掌握要求極嚴,每個月一次考試,考試不合格即退,沒有補救的機會。所以進入葉氏學堂,就意味着長時間、高壓力的學習,那裡的學生每個月能過那次考試就已經為此焦頭爛額、疲于奔命了。
也因此,這兩家學堂其實都有一個相同的缺陷,要麼教人舉止,要麼教人知識,但是都不注重教人為人。花家書院出來不少斯文敗類,葉氏學堂也出了不少性格扭曲的大魔頭。隻是,仙門百家默認教人做人應該是兒童時期父母就教好了,卻忘了就算出來讀書,但本質上,這些學子依然是未成年,三觀尚未形成,仍然能有所改進的年齡。隻是,學校不注重啊,而學生在學校長期高壓的磨砺中,更容易被扭曲。
這裡點名表揚淩霄宗,淩霄宗的輔修課和見習課在潛移默化中教導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雖然一樣壓力大,但淩霄宗的小孩,學峰這邊還是挺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尤其是勞作這一塊,聽說過段時間又會有新的學峰改革,不過這可以以後再說。
說回故事。
故事發生的時代,宮門還在呢,也就是說離淩霄宗崛起還很久很久以前。而宮門之所以會出現在這個故事裡,是因為葉氏學堂接二連三出現學子自殺。葉氏學堂是有名的高壓教育,學子受不了學習的壓力,或者因被退學的恥辱選擇自盡不是駭人聽聞的新聞,但是這半年來,自殺的人數之多,死法之慘絕對稱得上是聞所未聞,就比如最新自殺的這個學子,他把自己獨自一人關在自己的寝室裡,用小刀一刀刀的把自己給片了,死因是失血過多,但是這種淩遲的手法,說他是疼死的,大家也信。
經宮門的調查,寝室裡隻有他一人,門也是從裡側關上的狀态,所以學生死于自殺是毋庸置疑,但是宮門調查他尋死的原因時才發現,葉氏學堂有霸淩現象,這個自殺的學生,他的書本裡寫滿了羞辱他的話,從字迹上看,至少有五到六個人的筆迹。
通過筆迹很容易就找到這些學生,學生對于筆迹的事也是供認不諱。他們隻是不以為然,不過是跟他開開玩笑,畢竟他們隻是寫寫字,又沒有做什麼事,就比如這個學生的身上,除了他把自己淩遲的傷,有找到一星半點别人造成的傷害嗎?
甚至葉氏學堂自己都不在意,他們禮貌的把宮門中人請離學堂,宮門的人證明這孩子是自殺的就行,這孩子的心理這麼脆弱,看來家庭教育也挺失敗。算了算了,這家的孩子以後都不要接收了,再來他們這裡自殺一個,到時候把别的孩子吓到了怎麼辦?他們教書就已經夠累的了,實在管不到其他了。
所以這孩子的死就這麼無聲無息的過去,他的父母把他的屍骨領走,還把家裡别的來葉氏讀書的孩子也一同帶回去,他們從葉氏學堂讨要不到一絲一毫的說法,還被學堂認為他們家的孩子太脆弱,一點壓力都承受不住。
沒多久,自殺孩子的母親也因為承受不住失子的痛苦而選擇自盡,葉氏學堂更是認為自家沒錯,母親都這麼不堪一擊,那還能教出堅強的孩子嗎?葉氏學堂甚至認為以後再招生需要面試一下學生家長,那些看起來就不行的家長首先就要被淘汰,也不需要浪費他們學堂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了。
高高在上的葉氏學堂從來不認為自己有錯,然後很快的,他們就要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價。
這一年臨近結束的時候,葉氏學堂出現了大爆炸,葉氏學堂建在南域葉氏的一座後山上,爆炸的威力把整座山都炸毀了,四濺的山石甚至飛到前山,葉氏本家的一些地方被波及,到處都是鮮血和慘叫,葉氏遭受到從來不曾想象的災難,尤其是也是現任家主,他當時正在學堂為臨考的學生做演講,爆炸的起點就是他做演講的大禮堂,大禮堂的學生、先生、包括他全部喪生在這場大爆炸裡,這一期葉氏學堂的師生無一幸免,全部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