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不是不敏感,她知道,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風景線,弟媳的能幹精明是她生活環境下的花朵,而自己,也有屬于這個小家的溫暖與光芒。
所以她以一種看似玩笑的方式回應丈夫道:
“這麼說,你弟比你有福氣了。”
“還是我有福氣,我還是喜歡你這樣的傻媳婦。”
被他從後面緊緊抱住的趙小美,一時有些無語,掙脫開後不忿道:“你這人咋這矛盾,精也不對,傻也不是,你眼裡究竟什麼樣的才是。。。”
“女人太精明,不好。”
黎遠山終于搖搖頭說道。
小美都懶得再搭理他,她覺得,家是一個講愛不講理的地方,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組合成一幅獨一無二的溫馨畫卷。
她更願意把精力放在如何讓這個家更加和諧美滿上,而不是過多的關注于外界那些看似光鮮的比較之中。畢竟,幸福的真正滋味,隻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細細品味。
黎遠山作為家中的長子,自小就承擔起了一份沉甸甸的家庭責任,對弟弟妹妹的管教尤為嚴格。
有次過年回家,小姑子在趙小美這個嫂子面前,以一種半認真半調侃的方式提起,自己小時候被大哥嚴厲教導而流淚的情景,次數之多,感覺都快超過被爹媽合起來責備的總和了。
小美覺得,小姑子這番話,玩笑之中實則蘊含着對黎遠山這個當大哥的,如同父母般對弟弟妹妹的嚴格要求,以及他對家庭滿滿責任感的認同。
“老鄉,這菜多少錢一斤?”
在貧困中成長起來的黎遠山,生活中極為節儉。
小美有時甚至不太願意陪他一起去菜市場,因為在那裡,他對每一分錢都精打細算,總要從市場的這頭走到那頭,仔細比較每家的價格和質量,最後才慎重地做出買與不買的決定。
盡管平日裡節儉得近乎苛刻,但在之後有機會出國的時候,黎遠山卻變得異常大方。他不僅給妻子和兒子買了貴重禮物,連親戚朋友們也都收到了他的心意。
唯獨他自己,卻一樣東西也沒舍得買。
讓小美更為感動的是,丈夫休息日總愛陪着她逛商場,遇到适合她穿的衣服,還會堅持買下來。
“哎,這件毛衣你穿着很好看,買了吧。”
那時候,倆人感情剛步入平穩期,在寒假期間,黎遠山乘公交到東區去看望小美。兩人逛服飾市場時,他在一個攤位前留意到一件乳白色毛衣,覺得特别适合小美,就堅持讓她試穿。
沒想到小美穿上後效果很好,她自己也很中意。
可惜的是,他們手頭的錢合起來還是不夠買下那件毛衣。經黎遠山的再三勸說,小美隻好跑回家向她媽借了20塊錢補足了衣服的差額,這件事後來還被她媽時不時提起,更加看不好黎遠山。
結婚後,黎遠山愈發享受陪妻子逛商場的樂趣。
“沒合适的就不買了吧,我想起來了,好像衣櫃裡還有件這個時候穿的外套呢,咱回家吧。”
“再轉轉,多買一件換着穿,兒子還沒走累呢。”
有時候,小美自己都覺得逛累了,想早點回家,但他卻依舊興趣盎然,似乎不給小美挑到一件滿意的衣服就不肯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