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李大奎憨實一笑,自嘲地回應說:“哈哈,我的語文和外語确實夠嗆,考試就沒見哪次能及格過。”
此時的馬舒陽情緒顯然輕松不少,嘴角含着笑追問李大奎道:“那你在數理化方面的表現如何?”
李大奎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實事求是地答道:“也就剛好能在及格線上吧,實際水平也沒高到哪兒去。”
馬舒陽接着将目光又轉向趙小美,滿含關心地問她道:“小美,那你呢?各科成績怎樣?”
趙小美略帶羞赧,同樣實實在在地回應:“其實我和大奎的情況差不多,我在語文和英語上稍微能比他強點,不過說道數理化。。。還真不如大奎好呢。”
馬舒陽略微停頓片刻,随後用溫和而懇切的語氣給出了建議:“我明白你的顧慮,但還是希望你能好好考慮清楚,縣裡的報名時間是十一月五号到十五号,時間很充裕,我可以等你幾天,你想想再做最後的決定。”
趙小美微微搖頭,言語間流露出一絲無力感:
“謝謝你,舒陽哥,你看我現在這個樣子,你覺能去公社開證明嗎?這事又不允許代辦。更别說還得長途跋涉到縣城報名呢。”
盡管馬舒陽對此深感遺憾,但他還是盡量用安慰的話語寬慰她:“你說得也對,如果今年真的無法參加,那就等明年再報考也不晚,畢竟你還年輕,等個一兩年并不會對大局造成太大影響。”
在獲知高考恢複的消息後,馬舒陽心頭交織着期待與不安。他意識到這是他人生中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也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路會面臨諸多困難。正當他在糾結是否應該邁出報名這一步時,李大奎和趙小美支持鼓勵的話語給了他無比的力量,使他心中的決心逐漸堅定起來,對于他們給予的鼓舞,馬舒陽内心滿懷感激之情。
次日,馬舒陽在大奎的陪同下,去公社辦理報名所需的證明手續。在學區辦公室裡,馬舒陽内心忐忑,生怕會有什麼預料之外的難題。當那張鮮紅印章的報名證明真實地握在手中時,就好似看到了一條通向夢想的道路以及未來曙光的照耀。他仔細地翻看着那份證明,像是在找尋某種答案,又似乎是在确證某個重要的事實。
李大奎看出馬舒陽内心的激動,拍了拍他的肩膀,輕松調侃道:“這下好了,拿着它就可以去縣城報名了,也算是拿到了進高考考場的‘入場券’,千萬要加油,别叫我們失望哦。”
馬舒陽報以微笑,沒有多言。他知道,這張薄薄的證明書不僅僅是通往考場的一紙憑證,更是他生命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自此以後,他的生活軌迹将有所轉變,他将要踏上一段嶄新的人生旅程,朝着未知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邁進。
經過張齊強父親的不懈争取,村支書特地找張齊強進行了一次深入交談,并明确表示支持他去參加高考。因此,張齊強最終下定決心報名參加即将恢複的年底高考。他向趙小美透露,自己打算報考農業大學,希望通過獲取更高層次的教育,将來能夠學成歸來,運用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為家鄉的發展建設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在十一月初,知青們紛紛回到了東勝村,因為他們的關系依然在這裡,所以他們必須回來報名。此外,第一年的高考分為預考和統考兩個階段進行,預考隻考語文和數學兩科,于十一月進行。預考的命題是由地區組織進行。
所有參加預考的是在鎮上一所中學舉行,由兩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監考。據李潔回來告訴說,鎮上參加統考的人數大約有八九十人。預考結束後,部分成績不佳的考生将被淘汰,他們将失去參加地區組織統考的資格。
十一月底,預考成績揭曉,東勝村的考生們都順利通過了預考。據童金泉透露,這次預考的通過率僅有59%,相較于其他考生,他們這些人算是相當幸運的了。
知青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複習備考之中。他們深知自己的基礎不夠紮實,因此更加努力地學習。比其他人慢了一步的馬舒陽更是拼盡全力的加緊複習中,每當疲憊時,就會想起那張報名證明,想起李大奎和趙小美對他的鼓勵,這也是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随着高考的日期逐漸臨近,通過預考的知青們開始争分奪秒地複習。他們深知,這場考試将改變他們的命運,因此他們必須全力以赴。
趙小美雖然因不小心的扭傷腳錯過第一次高考,但她并未因此放棄。她将這次意外視為一個難得的複習機會,并下定決心要系統複習一遍初高中課程,為下一年的高考做好充分的準備。
後來,她在收音機裡了解到,當年高考制度恢複後的首年,全國竟然有五百多萬人報名參與這場考試,然而最終獲得錄取資格的人數僅約二十幾萬。當時試卷不分本科和專科,所有考生都在同一個平台上公平競争,其競争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趙小美深知,面對數量龐大的優秀競争對手,在第一次高考中脫穎而出并不容易。但她并沒有因此感到沮喪,相反,這種認知讓她的心态有了微妙的變化,壓力反倒有所緩解。
她堅信,隻要自己腳踏實地、刻苦複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文化素養,那麼在接下來的高考中,必定有機會取得理想的成績。因此,她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複習備考中,懷揣着希望和信心,靜待下一年高考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