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詛咒,艾洛薇轉過頭,問她,“說起來,你知道安德魯的詛咒嗎?”
克勞拉眼神心虛地飄了一會,很快有直視艾洛薇,回答不清楚。
“親愛的,你可是一點表情都藏不住。”艾洛薇取笑她,“看來你是知道安德魯會讀心的事,不過看你之前和殿下相處很自然,這兩天才知道的?”
“據說德文希伯爵和幾位主教關系不錯,是他告訴你的嗎?”
克勞拉不想多說她是從何而知的,她隻想問艾洛薇,她知道這些後是如何做到和卡爾正常相處,也想問艾洛薇難道不覺得被讀心很可怕嗎。
艾洛薇看出克勞拉的疑問,“也不用那麼緊張,殿下隻能讀到負面情緒相關,恐懼、懷疑、嫉妒、悲傷、痛苦、憎惡諸如此類,不然怎麼能算得上是詛咒。”
“總之保持平常心正常相處就好,至少克勞拉你的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不用讀心都可以看出來哦。”
克勞拉下意識皺眉,又覺得這樣會暴露自己的心情,顧作鎮定地裝作無事發生。
她的表情變化,又引得艾洛薇想笑,艾洛薇連忙打開扇子,遮住嘴角。
艾洛薇拉着克勞拉在一顆古老的大樹下坐下,克勞拉猶豫了一會,裙擺上不會粘上泥土吧,随後還是選擇跟随艾洛薇的動作。
“克勞拉,斐迪南家和德文希家不同,我的母親隻有三位女兒,沒有兒子。所以我并不想這麼快訂婚,你能理解嗎?”
克勞拉當然理解,通常來說女兒是沒法繼承父親的爵位與财産的。
對于艾洛薇這種情況,若是她的父親去世,要麼隻能由父親的私生子繼承,而母女四人需要看私生子臉色過活——當然如果艾洛薇的姐妹們出嫁了又是另一回事,母親也可以跟随女兒生活。
要麼三個女兒其中一位招婿,入贅的女婿可以繼承這爵位和财産。
艾洛薇的大姐早兩年已經嫁人,二姐如今也定下了婚約,即将與對方完婚。一旦艾洛薇與安德魯訂婚,斐迪南公爵就有正當的理由将私生子接回來。
顯然這并不是艾洛薇想看到的,“所以,我暫時沒有辦法和安德魯訂婚。我不能讓私生子來到公爵府,玷污公爵府的名聲。”
克勞拉思索片刻,“可是,你想要保住這份爵位與财産,隻能讓人入贅。卡爾既然是王子,那絕不可能入贅,你和他要如何在一起?”
“親愛的,你真可愛,難怪安德魯會喜歡你。”艾洛薇又笑起來,沒有在乎克勞拉小聲反駁“他才不喜歡我”,繼續往下說,
“克勞拉·德文希,正如當我稱呼你為德文希時,她們隻會想起你哥哥,當人們提到斐迪南時,想到的是我的父親,未來想到的或許是我的丈夫,也或許是低賤的私生子。”
“不管怎麼樣,沒有人會想起我——艾洛薇·斐迪南。”
克勞拉覺得她的表情有些悲傷,又有些釋然,盡管艾洛薇說的是實話,但這是她們作為女孩不可反抗的命運。
但是艾洛薇的話題跳轉也太快了,這些完全算不上是回答她的問題吧。
“親愛的,你現在肯定在想,女子就應該是這樣的。孩提時期我們屬于父親;嫁人後屬于丈夫;若有兒子,丈夫死後又屬于兒子,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屬于自己?”
克勞拉說不出話,很贊同艾洛薇這番話,她們的命運從不掌握在自己手裡。
但又覺得艾洛薇說的這些話,和要求她保持婚約好像關系不大,艾洛薇自始至終都沒正面回答她的問題。
于是克勞拉說道:“可是,這與我解除婚約并不沖突啊。”
“啊,這就要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艾洛薇打開扇子,遮住她的臉,“你知道嗎克勞拉,今天你無法拒絕我和艾琳邀約的原因——你沒有拒絕的資本。”
不等克勞拉反駁,她繼續說到,“你不僅沒有辦法反抗父兄,必須嫁人。甚至在不能解除婚約這件事上,你也沒有拒絕的選項。”
她又合上扇子,露-出與之前溫柔大方完全不一緻的表情,眼底有着明晃晃的惡意。
見識過艾林的變臉後,克勞拉再見到艾洛薇的轉變,居然不覺得意外,合着除了她大家都是雙面人,克勞拉歎口氣。
書中的劇情裡,她直到幾年後,卡爾徹底解除詛咒才與他解除婚約。因為被卡爾耽誤太久,她成了名副其實的“老姑娘”,身邊的人甚至懷疑因為她的不潔才導緻這麼久不結婚後又被退婚。
迫于無奈,劇情裡的她才被迫嫁給同樣名聲狼藉的溫斯頓公爵的弟弟。
克勞拉想要改變她的結局,一開始她以為隻要自己堅定地要求與卡爾解除婚姻,現在看來,或許并不像她想的那麼簡單。
“你想我怎麼做?”克勞拉很平靜,不管怎麼說,現在劇情還沒發展到那一步,她還有反抗的餘地。
艾洛薇有些意外她的平靜,又加重語氣,“因為你沒有實力,所以你連我和艾琳都無法反抗。現在我要求你和安德魯殿下保持婚約關系,你也隻能照做,否則你和德文希伯爵在王都的日子可不會好過。”
克勞拉總感覺艾洛薇在試圖激怒自己,她站起身,拍了拍裙擺,“我知道了,我暫時不會和卡爾解除婚約。所以你還要做什麼嗎,艾洛薇小姐?午休時間快要結束了。”
“你為什麼不生氣?”艾洛薇疑惑地問。
“如你所說,我反抗不了任何人,那生氣的意義在哪裡?氣憤自己的無能?”
克勞拉聳聳肩。
艾洛薇忽然笑得很明媚,這些貴族小姐的情緒總是多變的,也是難以理解的,克勞拉想。
“親愛的,我太喜歡你了。”艾洛薇也起身,一下子抱住克勞拉,把她弄得一頭霧水,
“聽我說克勞拉,你想不想讓别人提到德文希時,想的不是任何人,不是你的父親你的哥哥,而是你——克勞拉·德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