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孽歸 > 第63章 第 63 章

第63章 第 63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城内稍有名氣的藥商,現都被扣在兩條街外的太平藥行,隻左銀沙一人不知所蹤。

但凡東嶺經營相關,事無巨細,每逢回京、寄信,唐糕都會告知奉行。可眼前這間挂有“太平”招牌的鋪面,唐糕卻從未提及。

奉行不動聲色地打量,确定是間開張不久的新鋪。

近期城内鋪面因山洪塞路無法正常進出貨物,這間新鋪卻藥香濃郁,貨物充足。

左銀沙是夏城四間太平藥行總掌櫃,有權調配貨物。

如果她沒有猜錯,夏掌櫃鋪裡消失的藥材就是被調到了這裡。

而這裡,大約就是她旗下那些夏城産業的叛徒們另立的門戶之一。

鋪裡商戶們心神不甯,見到陸調羽和奉行時一擁而上,争先恐後表明自願按照藥單供貨。

陸調羽得意洋洋地看向奉行,向他們壓了壓手道:“都把心放肚子裡,不會白拿你們東西,之後錢少不了你們的。快備貨去吧。”

人群一哄而散。

卻有兩人呆在角落一動不動,一人愁眉苦臉,一人呵欠連天。

“夏掌櫃?”奉行半是試探,半是問好,見身穿深藍布衣的掌櫃應聲看來,她微笑示意,順勢再向一旁身披绛紫氅衣的掌櫃喚道,“潘掌櫃。”

她與這二人素未謀面,是從唐糕過往叙述中,獲知他們的姓名、本事和秉性。

夏仕卿善于數術,然遇事怯懦;潘有象長于岐黃,但過分随性。都是經唐糕提拔,現各自掌管一間太平藥行的經營。幾年下來,盈利堪憂,好在風評不錯,有口皆碑。

更要緊的是,無論緣由如何,這二人并未參與叛殺唐糕、逃筝之事。

“聽聞兩位鋪中貨物被左銀沙抽調一空,怕是無法供應崔公子的藥單。”奉行走到藥櫃邊,随意抽出一屜藥材,“我倒是能幫兩位向崔公子說一說情,隻是有幾件事,也要兩位幫一幫忙。”

潘有象袖起手,仰面又是一次呵欠。

夏仕卿趕忙拱手作禮道:“願聞其詳。”

先将統計藥材、分派物資的活計交給夏仕卿,确保藥食無憂。再請潘有象時時查驗熇州百姓所用藥方藥湯,以防有人暗中作梗。

最後,她才狀似無意地問起唐糕。

夏仕卿登時熱汗涔涔,支吾半晌說不清楚,看模樣約是知道些什麼。

一直漫不經心的潘有象卻忽地站直身子,斂容正視着她,神色頗為緊張地問:“你是東宮女官?”

“是。”

“從京城來?”

“從京城來。”

“見過唐老闆?”

“見過。”

潘有象輕松下來:“在京城?”

“想知道?”

她記得唐糕講過,潘有象是雲遊道人,到夏城後不去宮觀參訪,不找富戶化緣,偏半躺在太平藥行門前。

破衣爛衫的道人搖着破爛蒲扇,依憑嗅覺判斷客人市買的藥材及其藥性品質。不是挑剔藥材存放不當,藥力散失,暴殄天物;就是冷嘲熱諷藥鋪夥計不通醫理,照爛方、抓錯藥,誤人病情。

最終是唐糕聞訊趕來,再三邀請,将這位醫道高人請進了太平藥行的大門。後來潘有象應邀在太平藥行坐診,再後來,就還了俗,做了掌櫃。

無論是憂心伯樂,還是挂念心上人,此時此刻,潘有象都把一顆心高高吊起,緊張地聆聽着注視着她的一言一行。

她捏起片藥材擱進秤盤,側首微笑:“等那些熇州百姓傷病痊愈,我就告訴你。”

這是哄小孩的把戲,她慣用來哄典紅衣這樣的少年。

而潘有象縱是年近不惑,但在關乎唐糕的事前,也不過是這樣的“少年”。聽了這句,轉身步履如飛,頭也不回地奔向大慈覺明寺去了。

夏仕卿随之告退,陸調羽看奉行眼色,将他攔下。

“我們去見左掌櫃。”奉行平心靜氣,“在見到他之前,你有——”

陸調羽會意:“半盞茶就到。”

“你有半盞茶的時間交代你知道的。”奉行繼續道,“半盞茶後,我隻聽他們的口供。”

陸調羽配合報出串名字:“左銀沙,秋繼屏,郦雨,吳缃月。”

還沒出門,夏仕卿就将竹筒裡的豆子倒得一幹二淨。三刻鐘後,奉行盤問完被分别綁在地窖和庫房的左銀沙等人,大約拼出個始末。

好消息是唐糕性命無虞,壞消息是人不知被軟禁在何處。

這幾人供稱被同行蠱惑,不願繼續受京城那位來路不明的老闆管束,想要另立門戶,隻盼能與同行一般,做常規營生,賺該賺的銀子。

先是太平、雨順、山字、杏字四家總掌櫃一拍即合,再煽動各鋪二掌櫃,巧立名目轉移财赀、偷梁換柱,最終聯合某位巨商設立鴻門宴,請唐糕做客家中賜教經營諸事。

再者“時運亨通”,東嶺遭雨災、發山洪,不僅可暫緩應對京城老闆核算年賬,還能囤積居奇、高價賣貨、低價圈田,數月下來賺得盆滿缽滿。

又說謀害逃筝之事,則因左銀沙數年前随唐糕進京時,機緣巧合見過逃筝,知道她是老闆親信。見她現身夏城,害怕東窗事發,一時慌亂才動的手。

但對“同行”和“巨商”,這四人格外默契地三緘其口。

陸調羽費力把左銀沙等人拖進柴房拴好,有些喪氣:“問其他事,巴掌擡起來,不等落下去就吐口了。隻有這兩樁,無論如何都撬不開這四張嘴。”

“不必撬了。”奉行使喚夏仕卿找來根火折子,輕輕吹亮火焰,“夏掌櫃,這幾人做了些假賬,若要你來重算,要多久算清?”

“夏城十九鋪,一年半的賬目,怎麼也要十——”夏仕卿看奉行睨向自己,擦擦額汗改口道,“五天,五天就夠。”

在含混卻刺耳的嗚咽哀告聲裡,火折子被抛進幹草垛。

火苗先是衰微,不久引燃草垛膨起火團,柴房煙火彌漫,遮住了那些喊聲。

“夏掌櫃。”奉行盯着蔓延開的火焰,“他們跟了唐老闆這麼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饒是如此也難逃一死。知道為什麼嗎?”

夏仕卿大汗淋漓,不敢擡頭,不敢應聲。

“天災當頭,惡意哄擡糧價,趁機搶奪良田。”奉行緩緩搖頭,“這不是‘該賺的銀子’,這是‘買命錢’。百姓買了自己的活路,同時買了他們的死路。”

她回身看向若有所思的夏仕卿,拿出從左銀沙四人手裡收回的印鑒,将夏城十九鋪暫時交托給他。

火焰熊熊,煙氣沖天。

鋪外守衛望見火光匆匆進院,陸調羽指揮他們先行搶救庫房内的藥材、地窖裡的糧蔬,等救火的水挑來時,柴房梁柱不堪火噬應聲垮塌。

房内早沒了人聲,要到火熄後,清理廢墟時,才會有人發現那四具屍體——屆時應當已不成人形。

鋪内所有藥材裝車,随奉行運進大慈覺明寺。

黃昏嚷嚷來,寺頂香火改炊煙。

奉行尋到趙結,對方正同潘有象及數名郎中一起,為熇州百姓仔細把脈診病。

算是良心未泯,也算仁慈良善,她安心許多。

但很快,心又懸起。

她今夜就要離開,最快也要五日才能回來,五日不知能生多少變數。靠趙結這點兒不知何時就會熄去的良心良善——她實在不能放心。

斟酌過後,她恭謹向趙結回話,聲調不高不低,卻足夠寺内官商聽個分明:

“回禀殿下,此行查知有商戶四名。

“天災期間囤積居奇,牟取暴利,賤買良田,殘民害理。

“今已——就地正法!”

寺内驟靜。

這般雷霆手段,驚得在場官商神情各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