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伯年和岑嫣從未見過那東西,猜想那東西估計是洞族人的早食。
果然,吳家人招呼兩人吃早食,兩人這才得知,他們吃的東西叫做油茶,那油茶裡加了許多配菜,比如米飯、紅薯塊,糊米、泡茶、炸過的肉...
至于那油茶的湯,則是用九節茶熬煮的,聞着就讓人覺得清香無比。
當岑嫣端着那碗油茶的時候,就被那油茶的味道給吸引了,泡茶是用油炸過的,會讓人覺得有些膩,而這茶葉的味道正好解了這份油膩味。
細品泡茶的味道之後,她覺得松松軟軟,好吃極了,忍不住詢問:“這泡茶看着像是米做的,請問是如何做的啊?”
“這泡茶是用曬過太陽的糯米制成的,這煮過的糯米拿去太陽底下曬幹,之後再拿油炸了,就成了這泡茶。泡茶沒被茶水泡之前是脆脆香香的,味道極好,尋常時候我們可不會将這泡茶拿出來招待人,這東西太費油了。”
解釋完之後,吳文蘭忍不住又吃了一大口泡茶,心中忍不住感慨,還是家裡好,吃什麼都是合口味的。
“可這糯米怎麼是黑的?我隻見過白糯米,還沒見過黑糯米哩,你們這裡的糯米倒是有幾分稀奇。”董仲清忍不住夾起一塊泡茶,仔細打量起來。
他這驚奇的模樣倒是引得吳家人哈哈大笑,吳文傑忍不住道:“你們那裡沒有做過烏米飯嗎?”
“烏米飯是什麼?”就連年歲長些的董承志和許慧竟也沒見過這東西。
吳世忠見衆人對此十分驚奇,緩緩吃下最後一口油茶,才慢悠悠地答了。
“這烏米飯是我們洞族節日做的一種食物,原本是為了紀念牛的辛苦,用山上采摘的南燭葉的汁液來染色,将糯米跟南燭葉的汁水泡一夜,再拿去蒸熟,就成了烏米飯。而我們吃的這泡茶就是将煮過的烏米飯拿去太陽底下曬幹,之後再拿油炸制而成的。”
這工序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算簡單,岑嫣聽着這做泡茶的工序,再細細品味泡茶的味道,果然就品出這泡茶中的淡淡清香。她想,這估計就是南燭葉的味道。
味道真好吃,就是有些費油。
這個時代制油本來就有些困難,董家人也明白吳家人對自己的重視,心中又多了幾分感激。
吃過了早茶,吳世忠讓兩個兒子去寨子裡請幾個族老來商議董家人在寨子裡住下的事情。他們的寨子不算大,但也不算小,族老們一刻鐘才走到吳家,許是有意走得慢些,又或是年歲大了,所以腿腳不好。
三叔公剛進屋就用一種古怪的眼神看向董家人,拄着拐杖慢悠悠地找了個椅子坐下。
另外幾個叔伯也跟着姗姗來遲,無一例外地打量董家人許久。
寨中的人用洞語交流,董家人根本聽不懂,隻能偷偷地打量吳家人的臉色來判斷他們究竟在說些什麼。
岑嫣看到吳文蘭就在她旁邊,她忙湊過去問:“文蘭,他們都在說些什麼啊?”
吳文蘭面色有些不太好:“也沒說什麼,有些人不同意你們住進寨子來。”忽的,她用十分誠懇的眼神看向岑嫣,道:“有我在,有我爹在,一定不會讓你們去别的地方的!”
她想起昨夜自己偷偷跑到父母房中說起路上發現金銀的事情,她隻大略說了董家給她分了一些金銀,當時父母的還十分敬佩董家人。一個是救命之恩,另外一個是給吳家送銀子,吳文蘭覺得自家父親再怎麼樣都不會讓董家人被趕出去。
果然,衆人商量許久,族老的臉色雖然不太好,但看向董家人的臉色到底和緩了幾分,隻三叔公的臉色依舊難看。不過寨中的事務是少數服從多數,如今吳世忠這個族長還欠着董家人人情,他們身為長輩,自然不能不給族長這個面子,全都點頭同意董家人留下來的事情。
隻是他們雖然是同意董家人留下來的事情,但他們卻還沒有親自盤問過董家人的來曆,便親自同董家人聊起天來。董家人又跟着族老們走了一遍流程,自報了家門以及逃難的原因,沒有一絲不耐煩。
聽完董家人的叙述之後,衆族老都點了點頭,自此董家人留下來的事情也算是徹底敲定。
隻有吳三叔公眯着眼看向吳世忠,用洞語問道:“族長,他們這群人會不會僞造信息騙人喲。”
“我家閨女都是他們救的,怎麼會有假?”何況昨夜閨女還将那些金銀拿出來給他看過,他仔細驗證過,那些金銀都是真的。董家人的财産恐怕都夠買下他們整個寨子了,他們僞造信息來幹嘛,打劫寨子上的錢财?
他繼續道:“若是真有什麼問題,你們幾位族老直接來找我。”
聽到族長這般用名聲保證,衆族老這才不再多說什麼,俱點頭同意此事。
之後幾人又商量起給董家人提供住的地方來,說起寨中的那幾棟空的吊腳樓,覺得或租或賣給董家人都不是什麼大事,反正還能有收益,何樂而不為?
商量完畢之後,族老也就各回各家。族長吳世忠原本還想留衆族老吃飯,也隻得作罷。
吳世忠将商量結果告知董家衆人,又道:“村中隻有三戶吊腳樓,一戶的山的那一邊,另一戶靠近山頭,還有一戶離河流近一些,我待會可以帶你們去看看。你們要選哪一戶,可以考慮幾日,這幾日就在我這裡住下也可。”
說着,吳世忠帶着幾人到窗戶邊往外指了幾個房子,依稀能看到顔色有些破敗的吊腳樓在山的邊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