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igBang的活動日程,對許鳴鶴來說不難消化。二代團主要是人少,又沒有預錄技術,live壓力比後來要大,但在舞蹈難度可比後來卷生卷死的男團們輕多了,BigBang更是其中翹楚,哪怕在還跳齊舞、而不是意思一下就原地解散的時期,他們的舞蹈動作也和廣播體操沒有多大差别。
啊,《最後的問候》還加上了跳繩。
BigBang能這麼做,是因為韓國人吃這一套。此時大家對于idol的音樂質量要求較高,舞蹈是差不多就行了。許鳴鶴現有的舞蹈實力完全溢出,至于唱live,就更不是問題了。
《謊言》之後,《最後的問候》再次大熱,乘勝追擊的YG很快預定了2008年夏天的又一次回歸。同時,目前執idol市場牛耳的S.M.也坐不住了,為目前正在日本發展的東方神起安排了韓國的回歸。
S.M.這幾年的套路是推出男團,同時觀望在韓國和海外的發展,視情況而做決定,東方神起出道後在韓國很快就發展到了人氣的頂峰,S.M.認為已到極限,便送人去開拓日本市場,晚一年出道的super junior則是韓國沖頂希望不大,開拓中國市場卻很合适,所以在BigBang大紅大紫的背景下,S.M.做出的應對是:
東方神起回來吧,再不回來第一男團要換人了。
自己的idol是不是第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件很能給粉絲打雞血的事。互聯網時代這個話題沒那麼熱門是因為防彈少年團一家獨大,更因為可以用來參考的指标太多太雜,反而都降低了權威性,音源大家在melon上都沒姓名,海外榜單五花八門,銷量有注水有廉價盤,YouTube播放量也幾乎家家注水,巡演動員數還要參考票價,加上自家的物料足夠多可以構建一個信息繭房,粉絲們對人氣比拼就失去了興緻。但是在物料沒那麼多數據也沒那麼容易作假的時期,一位和獎項該頒給誰是粉絲們非常熱衷的一項娛樂活動,經紀公司也樂見其成:覺得世界對自己的idol不公平,才有動力掏錢買專嘛。
于是昔日H.O.T.和水晶男孩的對決在2008年複刻,8月回歸的BigBang,9月回歸的東方神起,雖然沒有正撞回歸,也隻是稍稍錯開而已,再加上即将到來的年末頒獎禮,粉絲已劍拔弩張。
233L:居然有古早時期科普帖,我火速奔來。
不禁回想起了那段“居然有一個那麼醜的男團想挑戰哥哥們地位”在網上激情輸出的歲月,現在想起來真是腳趾扣地【捂臉】
但許鳴鶴還是很帥的。
237L:233L讓我想起以前一個很好玩的說法了,有粉絲說他們放在一起是“水蔥韭菜”,水蔥是說東方神起又白又修長,韭菜就……老棒那個形象。
許鳴鶴有時會得到特别待遇,混在韭菜裡的一根蔥。
238L:哈哈哈哈哈。
239L:哈哈哈哈哈。
240L:哈哈哈哈哈。
245L:這麼看臉的嗎。
246L:隻是一部分啦,撕逼為主。
列一下當時的粉絲論點,外形那事都知道,還有就是比人氣:粉絲數量韓國海外都是五人東神完勝,大衆認知度和歌曲傳唱度六棒更高,《謊言》是全韓國都在放的,《HUG》《氣球》《rising sun》就沒到那程度,《咒文》比音源也沒比過《一天一天》,idol層面肯定是五人東神更成功,六棒混了歌手成分。
再就是比地位:拓寬了海外市場 VS 促進了idol歌曲的大衆化和hip-hop在韓國的發展。大家都不關心KPOP怎麼樣,隻是為了吵架的時候理由更好聽。
再比實力:rap肯定沒法比,帽家的rapper都是給唱不好歌的門面和舞擔留的位置,唱功……這點許鳴鶴很招人恨,要不是他的話,東方神起唱歌是碾壓性勝出的。
還有一個讓當時東方神起的粉絲很不喜歡他的事情,2008年《音樂銀行》的年中特别舞台,粉絲氣氛已經很敏感的時候,他在特别舞台上唱的歌sg wanna be的《活着》。現在的人即使知道那首歌,更多的印象是蔡東河死後作為前隊友的金鎮浩悼念性的現場。但那時的背景是,BigBang和東方神起要争第一男團,2005年東方神起在韓國專輯賣到了第二,第一是sg wanna be。
有的粉絲就覺得許鳴鶴是在陰陽,過激一點的就說sg wanna be已經不行了,BigBang也不會“活着”。路人看到這些,就會覺得粉絲在無理取鬧。
站在大衆的視角的話,那是一個讓當時的路人都産生“BigBang活動限制了許鳴鶴的演唱實力”的概念的現場。那時歌唱競演節目還不流行,idol的vocal實力很多都是在自己的演唱會見面會上展現的,許鳴鶴先一步獲得了破圈的認證。再就成了VIP、也就是BigBang粉絲的吵架素材之一,那時候連太陽solo拿了一位說明BigBang單人能打都用上了,許鳴鶴的事不可能用不上。
綜合起來,在當時的仙後(東方神起粉絲)看來,許鳴鶴先挑釁卻沒有受到“懲罰”,還被VIP吹成唱功碾壓東方神起,形象也很讨厭的。
249L:冷知識,當時流行的粉絲小說,一号男性反派李秀滿,二号男性反派就是許鳴鶴。
250L:…………………………
252L:有鍊接嗎,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