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看到這幅場景,全都呆愣在地。甚至有些人臉色煞白,一副死相。原先他們遠離人群站着,船沉後立馬有人前來安撫,說是沈清财派人保護他們的安全,好在将他們救了起來,不然沈清财會怪罪。
大霧濃深,運船又毀,負責人擔心再出意外,正好此地官知道運糧靠岸早早等候,所以打算先将糧食運到安全區域。沒想到真會發生意外。
山匪從濃霧中沖出劫糧,被侍衛打退。但山匪似乎得人命令,非要劫糧成功才肯罷休。隊伍被沖散,他們聽着刀劍相交的聲音很是害怕便躲了起來。後來原先救他們起來的那些人提着燈找到了他們,把他們安置在客棧。
霧幾日未散,整個隊伍因趕路疲憊好些人已經處于情緒邊緣,如今遇上此類狀況,索性加以休息。官員将所遇情況寫信傳回京城,信回傳後他們就被扣了下來。直到他們被押送回京,所有人和糧都呆在富甯。他們道,是範邑寫信告知能救他們出來并能讓他們官複原職,隻要他們能夠認罪。
我看到這裡,這範邑是沈清财的心腹。我繼續看信。
範邑道,他已經命人做好救出他們的準備,并且為了他們的安全,官複原職後不會讓他們到沈清财門下為官,而是去柳尚書門下為官。
我都沒繼續往下看就氣笑了,去禮部為官?居然還安排到柳尚書門下。這樣的高官之位他們确實難以拒絕。
信中又道,他們看到這個信件時極其懷疑,後來送信那人拿出信物後他們才相信确實是範邑所寫。範邑所說的正是他們參與運送的目的,加上答應會救他們出去,所以他們也答應了下來,并說是替張伊報仇。
我都懷疑當時他們已經失了智,即便是賭注也從未見過這般。
他們原先以為隻是簡單的劫糧一案,就在富甯審理,加上是戶部的官不會如何重判。沒想到會被押送回京,刑部接手。
直到他們被關在牢獄中,簽押罪行後才确認範邑在騙他們,是真的不會來救他們。所以他們裝作被人蠱惑見了邪祟,大喊不是他們所為,推翻證詞争取時間思考要如何脫身。
他們說了很多人,都是原先和張伊有往來的人,希望刑部抽出心思去調查這些人從而得到喘息機會。
信中并未提到為何沒說沈清财。
信尾還有獄卒的話:“如大人所言,他們在牢獄内大喊大叫,很是害怕,吼着說要您回來,他們什麼都說。屬下依大人要求不予理睬,後他們叫累了坐在地上口述,屬下一一記下。”
看完整封信,我真是對這幾人的行為想法深感無語。
一是想要官複原職,且不言私下賄賂參與運糧,竟想通過認罪後被救而得高官之位,去高府為官。
二是他們居然就答應乘船運糧。沈清财及其心腹都在京城,若此事真是美差,為何他們不親自登船運糧。縱使是我,在這件事上都要謹慎跟船出京。
整件事就是針對他們幾人布下的一個圈套,就等着他們上鈎,這幾人還美滋滋地套入脖頸。好在他們能“幡然醒悟”,想出對策拖延判罪過程。
但若真的認罪,未必直接行刑,此事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
一來是劫糧之人是山匪,為何知曉運船會在富甯靠岸并會将糧食運上岸。即使是他們讓人劫糧。
二來便是這為何會移糧上岸。船毀并不在我的計劃中,做禮中是守船救人。當時我問過常青,他道遇到大霧本來是隻有少數人和大半數糧上岸,其餘的都留在船上,後來不知怎的所有人心中都同時湧起一股強烈的不安,催促着所有人運糧上岸。
我不免心驚,看來我所做的确實起了很大的作用,否則将會釀成大禍。信中有言船似是被物品撞擊進水而沉。該是如何的力度才會如此。除非是船原就有破損,但這是阿姐管理的船,定不會如此。
三是此案至今隻言劫糧而不提船破,似乎沒人在意這船如何。看來我要提醒阿姐去和官府要賠償,畢竟這船是官府為了此次運糧專門建造,在出發時完好無損。
不過從中也能得知一些消息:一是範邑知道會有意外發生,此事定是沈清财授意。二是範邑傳信時所說的認罪肯定不是劫糧,甚至不是船破。三是戶部官員被推下水是沈清财授意,原本是想要淹死他們。但看到他們沒死,這時船破立馬有人出現說是沈清财讓人保護他們,赢取他們信任,加上劫糧後侍衛打鬥時,有人提燈在霧中找尋他們并妥善安置,一切都在鋪墊,好讓他們能信範邑所言會救他們及官職一言。
此處我就很疑惑,原先要他們死,但他們沒死後一系列快速的反應不像沈清财的命令,沒有那麼多時間來回傳信,反倒像有人在身邊實時觀察。
難道當時範邑不在京城,而在富甯。這樣的推斷讓我脊背一涼,若真如此,此事故原先的目的定是不簡單。既然劫糧一案并不在他們的意料之中,那真兇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