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這才穩住心神,扭頭看向仙人點了點頭,站在仙人身旁聽命。
原來是山匪。竟然還有膽子來此地。
我看向桑奪,他眼神有些躲閃,看來是今日靈魂回歸,他未及時關上返生門,被這幾人鑽了空子。仙人也瞟了他一眼,他低頭低聲道:“我已解決。隻有這三人僥幸。”
仙人沒說話,桑奪又道:“我是真的不小心。因為今日情緒激蕩以緻有些恍惚,你原諒我這次。”
“我不追究你的責任并非不怪你,是因為我相信季徽。今日判官最大,她有能力處理這件事。若是無良判官,你定要受罰。”仙人冷冷道。
“是。我知曉了。”桑奪又伸手去牽仙人。仙人看着他一臉認真認錯的态度,多少還是沒狠下心,由着他牽。
“在我發現三人鑽了空子後,除了關上并加固大門,還排查了兩處地界,發現确實隻有這三人。”桑奪又道。
“恪盡職守。”仙人這才開口,不過隻說了這四個字。但桑奪聽完後,很是開心。
我看向山匪,譏笑道:“你等還敢前來,可知這是何地?”
“判官判案要講究證據,你有我們殺人的罪證嗎?”幾人理直氣壯。
“我何時說過你們殺人了?”我反問。
這幾人頓時變得面目可憎,我稍稍移開眼才道:“你們還能到這裡也是因為死的人太多,投胎數不夠,你幾人還需等個千百輪回。”
“憑什麼?”幾人大聲喊道。
我笑道:“你覺得不公平?”
“當然!我們不過是……”幾人似是在斟酌用此,“不過是多了些尋常人不曾有的經曆罷了。”
“覺得自己很特殊?”
“當然!”
“覺得應該獲得殊榮?”
“當然!”
“很好。”我勾唇笑道,翻開記載幾人信息的那頁紙,朗聲道,“你幾人活四十五載,害十二條人命。本應輪回畜道,任人宰割,今日得幸入判官府,本官許你幾人不進輪回,入無間地獄,受萬世苦楚。”
“專屬你幾人的無上殊榮。”
“不——”他們尖叫的聲音還未傳響官府,就被桑奪揮手噤聲,他開口道,“拉走,不得有誤。”
“你們記住,判你等受刑的是今日判官季徽。”
幾人瞬間消失原地,恍若未至。
仙人朝他淡淡一笑,依舊沒回話,桑奪反倒更開心。
是時候判定衆人身份了。
我看向衆人開口道:“世間鬼大概分三類。第一類為自然孕育下,處在萬物有靈觀念下産生的鬼,一種趨于自然與人世之上的‘力量’,其實更接近于精怪。此類精怪擁有自然屬性,與人類生活休息相關,有的管樹,有的管風,有的管谷子……桑長者便為此類,生長與林中,最開始是掌管樹木生長的精怪。”
我起身朝桑奪行禮,他微笑點頭。我坐下後又道:“第二類為神鬼并于世,處在善惡觀念下産生的鬼。一部分鬼因常做善事而被列入能成神行列,并通過自身修煉而成神為仙,守護一方安甯。仙人便為此類,能掌一方生死大權,有判決之勢。”說到着我也起身朝仙人行禮,仙人沖我盈盈一笑,微微點了點頭。
“另一部分鬼因殘害衆人,危害生命被判定為惡鬼。因善惡觀念壯大,此類鬼觀念便成為共識,即鬼就是以害人為樂,因此人鬼之間便産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與沖突。也因如此,鬼被從與人為伍的隊伍驅除,而後表現為人鬼之間直接鬥争,一方面為鬼的兇殘和肆虐,一方面為人如何識破鬼面而最終除盡鬼魅。”我看向堂下顫抖的那些人,“你們便為此類惡鬼。”
“第三類便是在人類活動中産生,擁有不同形象不同性格的鬼。絕大部分變得和藹可親,性格除了擁有野性外還有各種複雜的人性,人鬼之情并不亞于人類之間的情感。此類鬼大多是突遭死亡,死後靈魂不散,心願未了而不願轉世投胎。斛夫人便為此類。”我亦起身行禮。
最後我看向人群中與惡鬼為伍,助纣為虐的人:“而你們,是比惡鬼還陰狠毒辣的猛鬼,是世間最為奸詐惡毒的第四類鬼——人面鬼。”
“求大人饒命!求大人饒命!”此時他們高聲求饒,涕淚橫流,似是悔恨。
“當初斛夫人求你們放過她夫君時你們可有聽?你們害村民時,大家的求饒你們可有聽?火刑時呼号的狂風可有聽?反對行刑的怒吼可有聽?村民死後屋外嗚咽的落葉可有聽?數年來多少家庭破裂的哀悼可有聽?”我連連發問,問得他們啞口無言,衆叛親離。
我翻到記載他們信息的那一頁,開口道:“故意殺人,死罪。入口舌并無間地獄,不得輪回,永無翻身。”
下一刻,這群人便也消失了,連帶着那些惡鬼。
我又翻到斛夫人和陶域那頁紙,柔聲道:“二人曆經艱辛,本官不願再看其分離,判你二人享長生之福,有萬年之幸。”
“謝大人!”兩人立刻跪地答道,聲淚俱下。
我看向反對行刑的那些人:“你們明辨是非,能在污流中看清本質,是極好的。其中也有被惡鬼影響,犯下大錯之人,但你們能在犯錯後意識錯誤,并幫其建墓立碑,虔誠贖罪,亦是極好的。你們的祈禱也幫助了陶大人對抗惡鬼,保護斛夫人墓,也在無形中增強了仙人的力量。判行善之人不受苦楚,今生無災無難福祿多,轉投人胎再享人間榮華富貴。”
我又看向站着的靈魂,溫聲道:“其中被判壞人處死者,本官查閱了卷宗,隻是因為要引起怨念以供惡鬼吸食。好人好鬼被處火刑亦是如此。各位亦受苦了。判享清福,得高壽,來世有好報。”
最後我環視各位一圈,起身站定後才道:“還望各位回去後莫忘仙人恩澤,不辜負長者期望,也不必記恨結怨,多多行善才是。本官與君共勉。”
“是。我等謹遵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