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賣蚯蚓
回到周铮铮家,湯景峰夫妻也在,看到大家空手回來,有些失望,但是也沒辦法。
冬至:“還有沒有雞蛋,我們先拿些不是種蛋的雞蛋去酬謝大家吧,不能讓周常帶着大家空忙一場。”要不然,下次沒人來幫忙了。
大家都有些肉痛,但是這是約定俗成的支出。于是龍琳琳拿雞蛋過去了。
“對不住,我沒守住養雞場。”周铮铮有點失落。
大家都不怪周铮铮,“不過,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有一就有二,你們覺得有什麼辦法嗎?”冬至提問。
湯景峰看了看大魚,還是提議:“要不我們輪流來陪着你守着養雞場?下次不是你一個人,我們一起隻要稍微阻擋一下,周常他們就可以趕過來了。”
“嗯,這個可以有。”冬至第一個贊同。
大魚阻止了:“我搬過來住吧。老湯傷還沒好,冬至你要離開自己家,下次有人去偷你家,你又得耗費能量。再說你們兩個女同志,大家也不放心。”
“魚哥守着,我們确實是放心。正好我們可以談一下養雞場的分成了。不如就按照3322來分,周姐和魚哥守着場地,你們各占3成,我家和冬至各占2成,野雞、雞蛋就按照市價入賬,到時按照買入數量支付對價給你們,平時喂食、養蚯蚓、撿雞蛋等等活計,大家一起出力。你們覺得呢?”
“嗯,我覺得還應該給每天在養雞場的人開一份工資。”冬至提出來,按現在這節奏,隻有自己是不會每天看着雞場的,喻奶奶、小魚、湯景峰、李阿姨,甚至龍琳琳、周铮铮,可能都會經常看顧養雞場。
大家一緻同意給喻奶奶、小魚、湯景峰、李阿姨每天兩個雞蛋的工資,小魚每天一個雞蛋的工資。
第二天,大魚就帶着喻奶奶和小魚搬過來了。還好周铮铮家本來就人多,安全屋完全住的下。大魚家的安全屋用來當倉庫,湯景峰照看一下,順帶留在大山洞,聽取一下大家的動态,。
這之後,總算沒有人來偷倒了,養雞場正是步入正軌。
冬至則繼續開鑿山洞,陸陸續續開了20個山洞,冬至決定每個山洞養20隻雞,大概就可以養四十隻雞。
冬至有點強迫症,很想湊夠500隻雞的數量,但是冬至根據自己樸素的經驗,老家養雞,一般都是幾隻到十幾隻,不是規模養雞,很少養三十隻以上。
所以冬至覺得,就當一個山洞是一戶人家養的雞,就養二十左右比較好,畢竟大家都沒經驗,養多了要是得了雞瘟,就什麼都沒有了。
在山洞開鑿好的時候,天坑裡的菜也種上了。
萬事具備,還欠東風,冬至現在是一隻雞也沒有。合夥的養雞場的雞還沒有養滿。現在冬至幾人還在每天進山抓野雞。
養雞還沒有收入,倒是蚯蚓養殖盈利了。
因為太忙了,喻奶奶和李阿姨,也就是周铮铮媽媽,雖然兩人從子女論是同輩人,但是實際上喻奶奶生小孩晚,現在已經是将近七十的奶奶輩了,所以大家分開稱呼。
兩人連帶湯景峰帶着小魚、湯景峰家的大女兒湯雲晨、周铮铮的大兒子陳嘉文一起養蚯蚓,還順帶照看湯家小兒子湯沐涵和周铮铮的小兒子陳嘉武。哦,湯景峰的腿還沒好,所以隻能跟着老太太一起雞養蚯蚓。
龍琳琳受傷的是手,反而可以跟着大家一起去采摘野菜。
雞還沒到位,蚯蚓池已經養了幾個了,蚯蚓根本用不完。正好有人家稍稍養了幾隻雞,沒必要大規模養蚯蚓,抓蚯蚓又麻煩。一方有供應,八方有需求,很快供需就匹配上了,開始有人來買蚯蚓。
第五小組開發出了新财源。
周铮铮就提議:“我們不如賣幹蚯蚓粉吧。你們看,以前喂雞的蚯蚓也是要煮熟的,現在大家沒時間、沒柴火去煮雞食,正好太陽很熱,曬出來的也是一樣消毒的。我們可以把成熟的蚯蚓曬幹,還方便保存、銷售。如果大家有需要,我們還可以磨成粉賣給大家,養雞的人家可以直接去拌野菜、剩飯喂雞,多好呀。”
周铮铮的提議大家一緻同意了,不過冬至主動提了一個問題:“這個蚯蚓都是奶奶、阿姨和小朋友們養的,這塊收益,我就不參與了。”
其他人點頭:“也可以,這些蚯蚓首先滿足我們自家養雞場的需求,多餘的才賣,買了給長輩小孩發零用錢。”湯景峰的意思是自己也不參與分配,全分給老人孩子。
冬至就沒管怎麼分了,反正自己不分,就不多嘴了。
同時冬至家裡的蚯蚓池也開起來了,冬至自己也在家曬蚯蚓幹,不過冬至的蚯蚓幹不準備賣,準備留着給自家的雞做飼料。
慢慢的,冬至白天去山裡抓雞,也順帶抓其他獵物。回家還要開鑿山洞、要養蚯蚓、曬蚯蚓、要種地,還要練習武力,已經是分身乏術了。
獵到的獵物全部交給喻奶奶幫忙做成肉幹,後來連飯也懶得做了,每隔幾天交一次食材,跟着大魚、周铮铮他們一起吃飯。兩家住一起,喻奶奶和李阿姨關系處的好,兩家早就一起做飯了。
除了冬至他們經營蒸蒸日上,其他人家也都各展本事。
先是部分十六棟的人繼續住回原來的山洞,畢竟還有人家的安全屋繼續留在那個山洞,而且回流的話,大家的地盤更多,更方便生活。
既然現在是酷熱難當,水源就顯得更為重要,大家現在可以去山上取山泉水,也可以去河谷取水。而去河谷取水,顯然住的低一點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