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看大家有空,跑去問大魚,有沒有籮筐換,她想要一些籮筐。
于是冬至和大魚兩人去離居住區不遠的地方砍了不少竹子,留給大魚和他奶奶編竹筐。
大魚不想奶奶那麼辛苦,幹脆把活外包出去了,于是不少叔叔阿姨都在山洞編籮筐,一下子大家的積極性就起來了,可以在家織草鞋、編席子等等,開展農舍手工業呀。
還有部分人家趁此機會準備收拾一下住的地方,雖然安全屋重新啟動有點坑,還是有人家符合條件的,安全屋重新啟動,需要價值安全屋20%的能量,如果願意多加10%的費用,可以更換安全屋位置。對于一平的安全屋來講,大約就是200-300的能量。
十五棟本來就是一個大山洞,旁邊有小山洞,有戶人家家裡有化學老師,采集礦石,制作了材料,直接在山壁上融出了一個十幾平的窄口山洞,把安全屋放在山洞裡,然後在洞口裝上門,一下子居住環境就好了。
大家一下子來了興緻了,就算不能搬動安全屋,弄一個倉庫也好呀。
于是大家開始搶起了位置,周常不得不給大家做好規劃,往裡面規劃東西兩個長廊,現在山洞居住的家庭,加上周常、劉可為有六十五戶。
劉可為和周常每人居住在長廊的出口,也是維護秩序。其他人家抓阄決定。
然後每家都可在長廊兩邊預定了小房間。
大家都想面積越大越好,但是安全是第一位的,在場的建築工程師、物理老師、地理學者等專業人士提醒,大家不能私自擴建,否則要是這裡出現違建,導緻最終山洞出現問題,誰都逃不過。
最終大家商量後分成兩檔,1-3人戶15平,4-6人戶25平。大家一緻投票同意了,人口多的人家不願意,三口之間也覺得不滿意,最終有人提議打不成一緻意見,那就情願不擴建,畢竟老老小小都栖身與此,大家最終還是達成一緻了。
化學老師就此接了一波訂單,出售化學材料,現在還不夠材料,隻能先等等了。
這場熱鬧很快就波及到了不住在十五棟山洞的人,他們也希望在山洞中有個落腳的地方,畢竟是大家待一起的地方,更有安全感。
但是大山洞的位置也有有限的,容不下這麼多人居住,最終就是給住在其他地方的任一點材料,自己可以在家挖大一點洞,但是隻能挖一點點,還是一樣的問題,要注意山體安全。
大山洞吵吵鬧鬧的時候,冬至正在家裡給土豆育種,給蘿蔔、白菜撒種子,先育種,等到地裡的收獲了,就可以換一批土,接着種第二波。反正天坑的火山還在噴火山灰呢。多挖一挖土沒事。
等冬至忙完了一陣子,準備去休息做中飯,聽到天空轟隆一聲,大雨瓢潑而下。
“幸好沒進山,要不然就危險了。”冬至嘀咕。
大雨持續了兩個小時,雨停後,太陽又出來了,雨熱交融,大家都不敢出門了,就怕被外面的濕熱一激,導緻生病。
原本以為這個雨是偶爾的,結果這是雨季來了。
雨季對大家的影響是劇烈而深遠的。
七天中有六天是中午下暴雨的,河谷的水又漲了起來。山谷住的人本來就少,這麼一來,十六棟的居民也咬咬牙準備搬家。
破家值萬貫,現在是真的很值呀。離開意味着放棄安全屋,重啟搬動至少需要300能量,人口多的家庭可能有2-3平的安全屋,那就是600-900點能量,這是個非常大的能量,1000點能量都夠接入世界頻道了。
貧富再進一步分化。
但是沒辦法,安全最重要。這一次十六棟謹慎選址,選擇了十五棟西邊800遠的一個地方,那裡有一個狹長的山洞,之前覺得住起來不方便,但是現在不是有了化學材料可以開鑿山洞嗎?于是這個狹長山洞就很适合了,大家可以當住在公寓樓裡,大家圍繞公區獨門獨門居住,開門就是公區,隐私性和安全性兼顧。
這大概就是後發優勢了。
現在就隻有一個問題,那個融化山體的材料不容易配置。
還好政府的研究院還是很有用的,大家之前隻是沒往這個方向想,等大家往這個方向想了,新的配方就出來了。
但是這個配方保密,這個材料隻能申請後獲取,也是怕大家亂搭亂建。真的敞開供應,作為基建狂魔,一座山很快就要被大家挖空了。
得益于政府管制,冬至才不用擔心自己的山洞連上别人家的山洞,更幸運的是,二洞是往下延伸的,現在大家都往上搬,所以有人打通冬至山洞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至于真的而被聯通上,那也沒辦法。人不需要為未曾發生的事情擔憂,因為有可能根本不會發生,不必提前憂慮。
在十五棟、十六棟大山洞轟轟烈烈搞基建的時候,冬至他們該幹的活要繼續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