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更有意義,因為徐安逸開始着手實現自己的理想——為身體殘缺的人們,設計制作适合他們的新衣。
自己當老闆後,工作靈活自由了。徐安逸留出固定時間,隻為理想。首先,她聯系了規模較大幾家慈善機構,認識更多的殘疾人,與其溝通,表明自己的意願。許多人初見徐安逸時,難免因後者的絕美容貌,而有所顧慮,擔心徐安逸逢場作秀,徒為虛名。做公益,若目的不純,更易傷人。哪怕是無心之舉,也能給受助者帶來創傷。徐安逸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作為過來人,她毫無保留地‘展現’自己,以降低他們的防備心。當後者發現徐右手有疾時,多多少少都會共情而親近,信任随之産生。美人有缺陷,似乎替她的善意,多了層保證。仿若唯不健全的人,才能誠心幫助不健全的人。縱然,道理上、現實中都不該也不會如此,卻真真幫到了徐安逸。
苦難的人們,慢慢敞開心扉,傾訴與聆聽着。甜美的臉龐,溫暖的語調,令人心生好感。更何況如此貌美純善的姑娘,要為他們設計衣服,簡直聞所未聞!縱然忐忑,他們也開始分享自己的陰郁,願意接納徐安逸的友善與靠近。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他們,開始考慮,是否要請徐設計師,為其量身定制。最躍躍欲試的,是憂慮忡忡的父母們——誰都希望孩子能擁有快樂幸福的童年,無憂無慮與小夥伴玩耍嬉鬧。倘若身體的缺陷,能被衣服巧妙遮擋,進而緩解孩子的焦慮,絕對是全家雀躍欣慰的大事。
交流了那麼久,鼓勵了那麼多,徐安逸終于迎來第一位顧客:六歲的媛媛。女孩頭發烏黑濃密;透亮撲閃的大眼睛,靈動可人;粉嘟嘟的小臉蛋,晶瑩剔透;點點櫻唇,恰如其分地精緻。媛媛就像童話故事裡的小公主,晶瑩剔透得不真實。可惜,她右腿天生殘疾,走路一高一低,有些打眼。漸漸長大的她,開始體會人情冷暖,懂得或明或暗的指指點點。因為長大,所以憂傷。媛媛笑容淡了,出門少了。哪怕是最愛的遊樂場,也成了她的苦修之地。小孩子的心智,并沒有強大到,足以抵擋隔絕異樣目光。縱然有些眼神裡,流露出善意與同情,媛媛依然很受傷。女孩的難過,徐安逸感同身受。她的右手,也是在六歲那年失去的。母親的小心翼翼,夥伴的呵護關懷,有時精準刺傷着她:她似乎是個被保護可憐的瓷娃娃,唯等他人照顧。好在,徐安逸是個放得下、忘得快的孩子,并沒被那些情緒左右。更慶幸的是,徐母漸漸明白徐的驕傲,選擇慢慢放手,任她無數次跌倒,再看她無數次爬起來。靠着樂觀、努力與堅持,在徐母悉心陪伴鼓勵中,徐安逸走出陰霾,傲嬌自信地生活着。盡管掙紮過、痛苦過、埋怨過,幸運的她,最終找到隐藏的鑰匙,打開了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