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宣平二十八年,燕國王後驟然薨逝,留下年幼的嫡子燕太子興,南邊的齊國欲再度聯姻,将原燕國王後同胞妹妹齊國公主姬蘅嫁入燕國,成為繼後輔佐太子興,齊強燕弱,齊國以陳兵壓境,向燕施壓,燕國隻得應下。
王後的薨逝,燕國上下,舉國哀悼,靈堂設于燕王宮内,除燕國的王室與百官服喪吊唁外,王後的母國,齊國也派遣了使者前來哭奠。
“臯,後複位。”
主持喪葬的禮官爬上搭設靈堂的宮殿房頂,揚起先王後生前所穿的衣物,進行三次招魂禮。
“燕國王後的魂魄啊,請您歸來吧。”
揚衣三招之後,禮官将手中的衣物扔下,底下的寺人抱着衣箱承接,然而剛剛松手,靈堂就闖進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隻見一位唇紅齒白,身材修長的年輕“公子”來到了靈堂,并且未着靴襪,也未服喪衣。
但整座宮殿内的人都無不懼怕與恭敬,這便是令整個燕國都談之色變的燕王長子,雲中君——子冉。
“長公子。”面對君王之子,寺人們紛紛跪拜行禮。
子冉走到宮殿前,并将承衣的寺人推開,使得房頂招魂儀式上落下的衣袍未能被順利接住,而掉落在了地上。
這是王後的禮服,招魂儀式出了差池,寺人吓得臉色蒼白,抱箱跪地。
随公子冉一同入殿的年輕人,衣着齊整,穿戴着齊衰,彎下腰将禮衣拾起,并拂去上面的灰塵裝入衣箱内,“不要害怕,如常交與内官便是。”
“謝新昌君。”寺人微微擡頭,感激涕零的叩首。
燕王第三子,新昌君子由,雲中君子冉的異母弟。
安撫好寺人與禮官後,子由跟随兄長進入了先王後的靈堂,隻見棺椁前的靈牌上寫着,燕王裕之妻燕國先王後燕伯姬之靈位。
而原本作為長子前來吊唁的公子冉,不但沒有表露出哀傷之情,反而在靈位之前發瘋大笑,大鬧王後靈堂,為衆多内官議論指責。
“這可是先王後的靈堂,公子冉怎麼穿成這樣就來了。”
面見君王,衣冠不整,是為不敬,作為燕王之妻,燕國的王後,亦是燕國臣民的君。
而子冉不僅是君王的臣,更是君王之子,于是她的行為在禮官眼裡,忠孝盡失。
“看來,長公子的瘋病,并未痊愈。”
“長公子又瘋了?”
内官将此事上報給了病重的燕王,燕王聽後,雷霆震怒。
“叫那個孽畜滾進内宮來見我!”
燕王派出寺人将公子冉帶進了内廷,燕王養病的宮室中。
“大王,公子冉到。”
“滾進來。”
子冉站在殿外,被這一道聲音所驚,但臉上卻并沒有慌張之色。
她踏進殿内,不失規矩的向自己的父親行了禮,“子冉,拜見大王。”但臉上的表情卻有些不情不願。
“你還知道行禮?”燕王半趟于榻,倚靠着憑幾,臉色很是蒼白,就連說話也有些無力,見子冉入殿,他強撐着吃力的起了身。
“子冉不解。”子冉似乎在忍耐。
“她是你的嫡母!”燕王走到長子身前,用盡力氣訓斥道,“你聽聽外面那些人,是如何議論你的。”
“你是寡人的長子,燕國的社稷,你若擔不起,齊人便要伸手來奪。”對于燕王而言,他所生氣的,并不是長子在王後葬禮上的不敬,而是擔憂這樣的事情傳出去,會對子冉再次不利,他真正擔心的,是燕國江山社稷的安穩與繼承。
“我是長子卻不是嫡子,”子冉對視着父親,眼裡充滿了埋怨,“燕國已有太子,父親說這些話,就不怕動搖朝中的人心嗎。”
燕王聽到這樣的諷刺與埋怨,氣得欲對長子動手,但是看着她與其母酷似的容顔,最終忍下了。
君父的怒火,卻未能讓她停止口中的埋怨,她瞪着早已泛紅的雙眼,“我說的有什麼不對嗎,一直到我母親死前,你也未能兌現自己的承諾。”
“寡人從未虧待過你的母親和你,有些事情,即使是我作為王,也無力改變的。”看着長子如此怨恨自己,燕王有些後悔,“而作為王,我不得不為自己的國家與子民考量。”
“所以就可以辜負我的母親,讓她死不瞑目,就連最後一面,都不讓我見,這都是你的借口。”子冉搖着頭,不再願意相信父親的話。
“等你到了這個位置,你會明白的,子冉。”燕王看着子冉,苦心說道。
“如果我成為了燕國的王,我絕不會因為國家而抛棄所愛之人,這是怯懦之舉,是你為了自己手中權力而尋找的借口。”子冉反駁道。
“若如你這般莽撞無知,你可知道燕國要付出怎樣的代價?”燕王被長子的話再次激怒,于是強忍着怒火呵斥道。
“那就讓燕國亡國!”因為怨,子冉賭氣說道,“你做不出來,我能。”
子冉的這番話,徹底激怒了燕王,一直對長子寄予厚望,在這一刻心髒如同被雷電擊中一般刺痛,巴掌的聲響傳到了殿外,他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是憤怒,也是失望,如此用力一掌,不但讓他自己沒能站穩,就連子冉頭頂的冠冕,也被打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