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恩正想問在基維亞德村到底發生過什麼,馬車突然停了下來。
“到了。”
尤金率先下了馬車。眼見如此,菲恩也不好再追問下去。
在綠意盎然的村落之中,矗立着一所挂着“奧德裡奇農業研究所”醒目招牌的農業研究機構。
這個研究所是菲恩提議設立的,運營預算由奧德裡奇家族和菲恩的私産共同支撐。
菲恩他們到達的時候,村長出來迎接。村長是一位年逾八旬、身形矮小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年輕時便與土地為伴,在田間勞作。歲月雖在他臉上刻下了痕迹,卻未曾削弱他強健的體魄,他的腿腳依然穩健有力。
“所長,我們都在等您呢!”
每次菲恩過來,村長臉上總是洋溢着難以言喻的喜悅,會非常熱情地歡迎他。
作為一位畢生緻力于農業的老人,他對于領主父子投身于農業研究的決定感到無比振奮與欣慰。他總是稱菲恩為“所長”,而自己則甘願當起“副所長”的角色,每日不辭辛勞地穿梭于研究所之間,親自參與并協調各項實際工作,從與農業技術人員的深入交流到與工人的細緻商談,無不親力親為。
在例行的視察中,菲恩首先會巡視研究所的田地,随後與村長及一衆技術人員開會,彙報當前形勢,讨論未來方針。
然而,今日似乎有所不同,村長一見到他就好像有話要說。
“所長,我有事要跟您商量,技術人員已經都到齊了。”
從村長的口吻來看,似乎不是好事。
菲恩不由與尤金對視了一眼。
“那我們過去吧。”
在尤金的輕聲催促下,菲恩随村長踏入了研究所那間熟悉的屋舍。
屋内,研究所的主要成員們已整齊列座,他們的面容皆顯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菲恩亦覺得内心惴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衆人如此嚴陣以待呢。
“請您看一下這個吧。”
随後便有一名技術人員将一個裝有土豆的盤子端到菲恩和尤金面前。
土豆有三個,似乎是同一品種,其中一個被切成了兩半,橫截面清晰可見。多虧了這個,菲恩立刻看出了異常。
“這是……土豆的病害?”
菲恩目光如炬,迅速捕捉到了土豆所有橫截面都呈褐色,外皮也都起皺了。周圍的技術人員聞言,都不住地點頭。
“這是今天早上剛挖出來的,是一個叫‘北方子爵’的品種,是我們領地内種得最多的品種。發現這個情況後,我們也去挖了其他田裡的土豆。目前的情況是,這個品種的所有土豆都染上了這樣的病害。”
現今,土豆種植很受斯莫爾貝倫地區農民的歡迎。特别是最近五年,其種植規模更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激增。
這一顯著變化,其根源可追溯至連續數年的小麥作物的歉收。
之所以沒有發展成小說中那樣的歉收或饑荒,是因為菲恩和父親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在過去九年裡逐步采取了措施。
為最大限度地減輕作物歉收帶來的沖擊,一系列周密的應對措施被精心策劃并付諸實施。
合作社慷慨解囊,為擴大種植規模提供了寶貴的補貼支持;同時,作為全港戰略規劃的關鍵一環,水庫的開發建設也緊鑼密鼓地推進,為農業灌溉提供堅實的保障。
然而,盡管農民們在逆境中奮力掙紮,領土委員會似乎并未充分意識到歉收的嚴峻性。這也許就是一些議員認為沒有必要建立糧食儲備制度的原因。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土豆種植作為應對歉收的重要策略,悄然興起了。
菲恩回憶起他的前世,土豆在該國還是一種陌生的作物。他親手制作了薯片和各式土豆佳肴,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宣傳活動,旨在激發人們對土豆種植的熱情與興趣。
土豆以其卓越的耐寒性、每年雙季(春秋)種植的優勢,以及相較于傳統作物小麥更為緊湊的種植面積,迅速赢得了農民們的青睐。
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強烈的飽腹感以及令人垂涎的美味口感,更讓土豆成為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随着土豆種植在斯馬爾貝倫的廣泛推廣與成功實踐,其影響力迅速波及至更廣闊的地區,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效仿。
後來,菲恩研究所把重點放在土豆栽培的研究上,試圖培育出更好吃、更抗病蟲害的品種。但這次,竟然全都失敗了,菲恩倒也不難理解他們沮喪的心情。
不過,在某種程度上,病害與栽培失敗是不可避免的,研究員何至于一副天塌下來的表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