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嘉樹帶着李瑜和何平洲兩人來帶縣衙的書房,給他們二人各一份簡單的表格。
“這是朝廷新發下來的表格文件,簡而不凡,裡面的數字1---10對應代表着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橫着的一軸代表着日期,豎着的一軸代表數量。”公孫嘉樹指着表格向二人教授其中的奧秘。
表格和數字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起繁雜的文字數據它們簡單明确,更有條理,易于理解,是現在官員處理公務,整理數據的一大利器。
何平洲和李瑜二人都是聰明靈慧的人,在公孫嘉樹的指導下,稍加研究就弄明白了表格和數字的妙用。
公孫嘉樹見狀,嘴角揚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誇贊道:“很好,一點就透。之後你們就用這種表格來記錄工地上的人員數量,每日的物資消耗以及工資結算等等。你們再好好研究一下,看還有什麼問題嗎?”
何平洲和李瑜對視一眼,拱手道:“小人弄明白了,暫無其他問題了。”
“那好,你們各自開始工作吧。”公孫嘉樹輕輕擺手,示意二人退下。門外,陽光正好,微風和煦,仿佛也預示着新的開始。
兩人出了門之後,何平洲對着李瑜拱手行禮道:“李姑娘,之後就暫為同僚了,請多指教。”
李瑜回以溫柔而堅定的笑容,同樣鄭重其事地拱手回應:“請多指教。”
新上任的兩位文書有了一個和諧的開始。
匣裡巷的重建有條不紊的繼續進行着。之前的破損房屋被推倒,泥濘的路面被鋪成了水泥路,一個個的磚瓦小院慢慢的成型。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亮這片新興的土地,便可見到幾位白發蒼蒼的長輩攜着稚氣未脫的孩子,滿懷期待地巡視這片正在蛻變的土地。他們的眼中閃爍着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步履輕盈地穿梭于逐漸成形的青瓦小院之間。
曹玉竹因為女兒李瑜是工地上的文書,周圍的人并不因為她們孤兒寡母是罪眷的身份而孤立欺負她們,反而十分尊敬她們。
他們和曹玉竹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論着各自對新房的憧憬:哪裡該開扇窗迎接早上的第一縷陽光,哪裡該擺上一張老榆木桌,好讓一家人在月光下唠嗑乘涼,共享天倫之樂……曹玉竹總是笑眯眯地聽着,偶爾插話給出些實用的建議。
曹玉竹因此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她的健康狀況日益好轉,精神矍铄,性情變得愈發開朗豁達,不再自怨自艾,與鄰裡的關系也愈發和睦融洽。
大概是因為匣裡巷重建的工人大多數都是匣裡巷的原住民,修建的都是自己的房子,大夥兒心中有沖勁,幹活也勤快,隻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匣裡巷的重建工程就全部竣工了。街道兩旁的房子錯落有緻,青磚黑瓦,古色古香,與周圍的景色相得益彰。新鋪的水泥路面平坦寬敞,再也不用擔心雨天泥濘難行了。
公孫嘉樹帶着縣衙的官員們前來驗收工程,他們對匣裡巷的重建成果非常滿意。公孫嘉樹誇贊道:“真是沒想到,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你們就完成了匣裡巷的重建,而且質量還如此上乘。”
何平洲和其他的工人們聽到公孫嘉樹的誇贊,都感到非常開心和自豪。他們知道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認可,也深知這個工程對于他們未來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義。曹玉竹激動地拉着李瑜的手說:“瑜兒,你看!我們終于要有一個自己的新家了!”
李瑜望着母親那溢滿幸福的臉龐,心中也充滿了喜悅。她知道這個工程不僅僅是簡單的意味着自己和母親的一個新家的建成,更是在自己萬念俱灰的絕望時刻挽救了她。
“諸位鄉親,”公孫嘉樹的聲音溫潤而有力,回蕩在剛剛重建好的巷道間,“今日乃是我匣裡巷重生之日,亦是我們共謀新篇之時。重建之事,得蒙各位鄉親的辛勤汗水,方有此番氣象。接下來,我們将遵循古禮,以抽簽之法,公平分配各宅。”
他朝衙役眼神示意,那衙役心領神會,随即拿起手中的銅鑼棒,重重一擊,鑼聲震耳,穿透了人群的喧嚣:“大家安靜一下,馬上要抽簽分房了。”
衆人聞言安靜了一瞬,立馬又開始小聲議論起來,一家人聚在一起讨論誰手氣好,一會兒讓誰上台去抽簽……
“瑜兒,等會兒抽簽,咱倆誰上?”曹玉竹的聲音微微顫抖,眼中閃爍着期待與不安。
“娘,您去吧。”李瑜回應得柔和而堅定,她的聲音像是一縷輕風,撫慰着母親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