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A省智慧财政的招标文件總算是在一衆人等的翹首以盼中,挂上了網絡。
同一日,叁柒華南分公司,田立站在辦公室的落地窗前,握着電話的手青筋畢露:
“為什麼标書裡把項目完成時間按六個月、九個月、一年,階梯打分?你問陳工要解釋了嗎?”
電話那頭的陳雲聲音也沒了平日裡的沉穩:“問了,他說十幾家公司競标,如果不設門檻,怕控不住。”
“那你沒有告訴他,我們連九個月都不能保證完工?難道讓我們應12個月?”
全球變暖的當下,南方城市的驕陽就快把窗外的地烤化,而田立的聲音卻一如這長期被中央空調統治的室溫,涼飕飕的,透着陰冷。
陳雲進一步解釋:“我問了,他說讓我們就應九個月,到時驗收差個十天半個月,他幫我們擔着,另外,他說他摸過通迪的底,他們沒有把握能應半年,所以也隻能應九個月,讓我們放心。”
“你想辦法再試探一下,務必求穩!”
田立沉着嘴角面色陰郁地挂斷了電話。
……
當天傍晚,陳雲撥通了陳工的電話,慣例寒暄兩句,他直奔主題:
“…業務處和我們磨合良久,您看,有沒有可能安排業務處的林科一同參與評标?”
招标現場,用戶可以選擇派出1、2、3名評委,對應從專家庫裡抽出4、5、6名專家,共同組成評标小組對所有競标公司進行評分,其後,去掉一個最高分和最低分,彙總得出每家公司的最終得分。
派多一個自己人去參與評标的同時,也會面臨專家人數的增多,有失控風險,兩名應該算是最穩妥的方案。
陳雲完全不必透過陳工達到這個目的,但這個電話既能表示尊重,又能側面再次試探對方的态度,何樂而不為?
“我這邊是肯定沒有問題的,明天我給王主任打個書面報告,争取按照您的思路來處理。”陳工爽快得無法讓他心生絲毫疑慮。
……
也是這一天的傍晚,林烨坐在自家的陽台上撥通了楊溢的電話:“楊總,六月25号,周四,請您務必空出時間陪我去A省投标。”
“哦,為什麼要我陪你?”楊溢詫異。
“因為我需要人壯膽。”
“最近很忙,想要我出差,需要特别正經的理由”,楊溢天生就和幽默感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