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三人已經計劃好等比賽結束了要去參觀薩斯基公園。
這座公園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時期,是華沙官方興建的第一座公共公園,也是最重要、最美的公園之一。寬闊的綠坪,碧草如茵,無數爛漫的花朵伴着矗立其中的肖邦像,每到周日,為了紀念為波蘭英勇殉死的士兵,還會有較大規模的儀式,如果天氣允許,一些音樂家還會在肖邦銅像前為公衆演奏一場。
賽程在20日結束,第二天是周日,她們可以正好可以來一覽波蘭有名的人文景象,也不算白來一趟。
19日上午十點,宋文和顔妍她們提前到達體育場館,等待檢錄。
昨天晚上的女子200米決賽,宋文她們都去看了,在看台上給隊友加油,單丹最後拿了第四名,也算是不錯的成績。
相比于女子100米,女子200米的處境要好上一些,曾在1992年第四屆世青賽上拿到過金牌,雖然之後沒落了,但也時不時會有華國選手闖進決賽。
4x100米接力共有22個國家的接力隊達到了參賽标準,預賽分成3組,前面兩組每組7支隊伍,最後一組8支隊伍,每組前二名加上總成績的七、八名晉級決賽。參賽國家中共有18支隊伍的成績在46秒之内,華國成績比較靠後,預賽排第三組第六道。
世青賽期間,唐昆是宋文她們的臨時教練,對她們接力的安排是,宋文跑第一棒,康雅資和單丹是第二、三棒,顔妍跑第四棒。宋文聽到這個安排後就覺得不大好,她的200米跑的不怎麼樣的原因之一就是她不擅長彎道,而接力的第一棒是需要跑過彎道的。
出發前公布這個安排後,當天宋文就向唐昆提出要和跑最後一棒的顔妍交換位置,實在不行,和第三棒的單丹換也行,她本就是主攻200米的,對于彎道肯定比她更擅長。
“我把你放在第一棒也有我的考量。”唐昆注視眼前臉龐還帶着一些稚嫩的少女,“世青賽不同于國内的比賽,你們面對的都是世界各國和你們同齡的更加優秀的運動員,雖然這麼說不大好,但我們短跑比不過人家是事實,我們還是得正視這個問題。”
“你的速度是四人中最快的,以前起跑的短闆現在也補上了,有時甚至比顔妍還強一些,把你放在第一個,能最大程度的為後面的隊員争取時間。”唐昆緩緩開口,“不然其他三人任一個上去都會被落下太多,後面的壓力隻會更重。”
這次世青賽女子接力能湊出這一支隊伍已是不易,實在是找不到更好的替代人選,男隊那邊連一支接力隊都湊不出,還不如他們呢。
“想挑戰自己嗎?”
其實在唐昆說出這一番話後,宋文已經動搖了,她也清楚,自己的确是四人中最适合跑第一棒的,但面對彎道,宋文在猶豫,她真的能做到嗎?
“想好了嗎?如果實在不行,那就……”
“我跑!”
唐昆未盡的話語悉數吞咽回去,看着從剛進訓練營初展羽翼的雛鳥成長到現在的宋文,露出一抹欣慰。
那晚的宋文與唐昆談話過後,在剩下的幾天内攻克彎道技術。
4x100米起跑的位置在彎道上,運動員在跑過彎道時要身體前傾。彎道的難度之一在于運動員要克服它的向心力,人體的傾斜角度大,對彎道技術要求高,運動員在最内側跑道與最外側跑道比賽時,向心力相差了約19%,要克服這種力,需要一定的技巧。
宋文強迫自己靜下心來,從彎道跑進直道,一遍,兩遍,三遍,一點點地磨。
廣播裡清晰的女聲用英語通知參加女子4x100米的運動員前去檢錄。
目光掃過跑道彎道處正在擺放起跑器的工作人員,宋文深呼一口氣,和隊友們走上前。
第一組的比賽馬上開始,這組有美國隊和日本隊。美國和牙買加都是短跑強隊,日本隊的短跑和華國的情況差不多,應該說,所有的亞洲國家,沒有哪一個是擅長短跑的。
果不其然,日本隊從開始就處于落後的位置,比賽結束後排在小組第五名,無緣決賽。宋文評估了一下她們的對手們,美國隊以44.48秒的成績奪得小組第一,而日本隊隻有45.23秒,她們的實力和日本隊差不多,進決賽都格外艱難。
第二組有牙買加隊、法國隊和東道主波蘭隊,牙買加隊以44.23秒的強勢成績超過美國隊,暫時占據第一,波蘭隊以44.65秒的成績位居第二,成功晉級。
上場前,四人把手聚在一起,大喊“加油”,似乎有了隊友們的慰藉,宋文沒有那麼緊張了。
不同于之前的100米的興奮,現在她對于即将開始的比賽懷着的是一種緊繃的期待夾雜着一些似是而非的害怕。
怕自己的努力沒有效果,怕在彎道上自己的技術還是不行,最終還是怕自己拖了隊友們的後腿。
這可是世青賽啊!
站上賽道,壓下心中種種情緒,結果如何,就看這一戰了。
“On your marks——”
繃直手臂,擡起臀部。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