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國府外已經有林府的馬車等候,是林黛玉一早囑咐好的,貼身丫鬟靜夜問她道,“姑娘是直接去陳府嗎?”
“傻子,騙他們的,陳姐姐哪兒知道我什麼時候到,回家。”林黛玉一笑,“姑姑肯定準備了好吃的。”
林黛玉的姑姑,乃是林如海的胞妹,單名一個清字,表字若水,是熹平十五年的探花,兄妹二人皆是探花,為當年一樁美談。
隻是林清在翰林院當差三年之後便回姑蘇老家辦起了書院,未曾再出仕。
之前林黛玉列舉的那些個師兄妹,倒都是真的,全是林清門下的得意門生,這次春闱,他們之中好幾個都要下場,故而林清帶着弟子,先賈敏母女一步到了京城。
林黛玉料得半點不錯,林清早早置辦了一桌酒席在等她。
桌上隻放着兩副碗筷。
“姑姑怎麼知道就我一個先回來。”林黛玉笑眯眯地拖了凳子坐到她身邊,“好香啊。”
林清相貌和林黛玉有幾分相似,氣華如蘭,骨子裡透出書卷氣來,讓人瞧着就舒服,她舉筷給林黛玉夾了菜,方緩緩笑道,“你母親是榮國府老太君的掌上明珠,既知道她回京了,如何會不來接。嘗一嘗,特意做了你最喜歡的豆芽燕窩。”
豆芽柔脆,林黛玉最喜歡用它配燕窩,以柔配柔,以白配白。①
“在船上呆了這麼久,都沒吃過什麼特别合胃口的菜蔬,總算呐。”林黛玉心中熨帖不已,故意道,“還是姑姑好,母親最不喜我這樣食豆芽,說以賤配貴,不合身份。”
林清又給她盛了湯,“她出身勳貴,自然講究,何況上次你把她說暈了,她也沒提過不是?你啊,就是皮得不行。”
在某一次賈敏又吐槽她拿燕窩炒豆芽之後,林黛玉就義正言辭對她親娘道,“母親可知唯有巢父、許由這樣的隐士可以陪伴堯舜這樣的聖君,貴賤原不在身份,搭配得當才是真。”
林黛玉忍笑道,“母親旁的都好,就是喜歡唠叨幾句。”
林清自然知道嫂子的這個小毛病,但是賈敏也就光說說,到底還是慣着林黛玉的,她點點林黛玉的額頭,“你啊,小沒良心的,再讓我聽見你抱怨你母親,就去抄孝經。”
“不過說一句實話嘛。”林黛玉吐吐舌,“玉兒再也不敢了。”
滿桌的鮮蔬吃得林黛玉頗為高興,尤其是那道煨鮮菱,連吃了兩碗都還不夠。
林清按住她要盛第三碗的手,“不可以多吃了,裡頭還放了栗子,不克化,我讓人還用糖另煨了些,晚些時候給你送去當點心解饞。”
“唉……”林黛玉輕輕歎了口氣,猶如帶露玉蘭,清怨哀婉。
“……吃吧,但是飯後要喝山楂水消食。”林清無奈,“這回上京東西都帶齊了嗎?”
林黛玉抿了一口雞湯,“齊啦,常買的那家孫記玉蘭片和熏魚子,溫将軍廟前的腐乳,還特意去金陵的承恩寺買了大頭菜回來。哦,對了!他們還從金陵蓮花橋帶了松餅,可惜了,路上就吃光了。”
林清一時語塞,“我是問你這個嗎?”
“旁的京城都有賣吧?我帶的小菜都是姑姑吃慣的,京裡不一定買得到。”林黛玉瞄了她一眼,又偷偷摸摸夾了一塊菱肉,“我竟不知道京城還能吃到這麼新鮮的菱角,可見到底是帝都。對了,我還給姑姑帶了陳年的三白酒,周記老闆真的讨人厭,要不是擺出父親的名号,他都不肯賣我呢。”
林清竟生出無話可說的感覺來,索性跟着她的思路道,“他那是今上南巡時誇過的陳釀,等閑怎麼會賣給旁人,指望着當鐵招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