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沉醉的黃絲絹 > 第171章 第一百七十章

第171章 第一百七十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第一百七十章

這幾天倪潇儒老是這樣的呆呆的冥想,那思緒是跳躍的,一會東一會西,冷不丁地還會冒出許多不曾回想過的景物來。他感覺心裡很煩,怕見任何人。他想起進修時遇到的一位病人,是位老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就靠止痛藥殘喘,除了女兒和醫生不許任何人進病房,他的幾位已是教授的高足捧着鮮花等在門口,老先生硬是不許他們進來。老先生說,疼痛的折磨使他不想見任何人,也不想再去麻煩任何人,隻想一份安靜,隻想要最後的體面和尊嚴。

當時自己很是同情,也頗有些同感,但那時自己畢竟無此深切的體會。是啊,“不想再去麻煩任何人,隻想安靜,隻想保留最後的體面和尊嚴。”他現在才深切的體會到老先生當時的心境。他想起一個高中同學的事情來,這個同學就是這樣,從生病到去世都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等過了“五七”後,他老婆才打電話告訴幾個要好的同學,說他老公堅持不讓告訴任何人,說這是他最後的願望,他雖然去了,但一定會記住所有的同學。

我也一樣啊,我也不想讓人知道,不想再去麻煩任何人,如果同學和親友得知自己生病的事,一定會撂下手裡的事情匆忙趕來看望,或安慰,或祝福,其實不過是徒增傷感而已。他們也不容易啊,有許多的牽挂,不能給他們平添麻煩,因為自己再沒有機會去感恩别人了。隻要平時相互念着,這樣的友誼和親情他已十分滿足。同時也不願意讓人看見自己的病容,不想讓人看見自己憔悴猥瑣,胡子拉碴的樣子,就是去另一個世界,也要安詳而有尊嚴的去啊!這也許就是自己最後的願望了!

現在疼痛的頻度和烈度雖還遠未達到峰值,但已把人折磨個筋疲力盡,心生恐懼。人去的時候要是真能不受病魔折磨,要是真能不痛不癢、不知不覺的睡去該有多好呀!那樣就不會成為累贅,那樣才會安祥而有尊嚴。

倪潇儒想起一篇醫學雜志上的報道,英國頂尖醫學專家理查德?史密斯說:“患癌而死是最好的死法。因為你會有時間向親友道别、反思過往、留下遺言、甚至重新回到某些特别的地方追憶過去,你還能聽喜歡的音樂、讀美妙的詩篇、向你的上帝禱告…”他甚至認為這種死亡的方式太過浪漫,但卻可以實現。當然,史密斯的觀點遭到了猛烈抨擊,有人表示能夠理解史密斯的看法,有人則斥責史密斯根本稱不上醫生,他顯然沒有去過癌症病房,沒有親眼見過癌症病人有多麼痛苦。真是一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景象。他認為他們說得都對,最不對的是病人,他們隻能繼續承受痛苦。醫學界有這樣的說法,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有三分之一是因用藥過度病人無法耐受而死,還有三分之一是因治療無效而死。其實病人恐懼的恐怕不是死亡,而是死亡前的痛苦。人要是能病而不痛或許就沒有那樣恐懼了。

有一位富翁得了絕症,飽受着痛苦,他有曾傾力培養他的父母,有嬌美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在生意上還有好多債權沒有收取。好友問他現在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富翁說是沒有痛苦的死去。好友問其次呢?富翁仍說是沒有痛苦的死去。好友說難道就沒有别的?富翁說有啊,就是那沒有痛苦的死去。弗洛伊德說:“□□上有了痛苦,身體感覺會發生變化,所有的精神快樂就馬上化為烏有了。如果我們病了,我們隻有一個願望,趕快恢複。”弗洛伊德不虧是位洞察人性,成就斐然的心理學家,他的話才更貼近病人的心理和願望。

他突然想起了小和尚來,當然也想到了車把式和那裡的村民,自己答應一定去看他們,小和尚還等着聽治療的結果呢!哎…又食言了。他想起那次去的情景來,蜿蜒陡峭的山路,淳樸熱情的村民。他的腦海徜徉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之中。他不由得在心裡感慨,那真是一處絕美的地方啊!冥想之中,他突然閃念出一個想法來,要是能長眠在那裡該有多好,這或許真是我最後的造化都不一定呢!他想起蘇東坡蒙冤下獄時作的一首詩:“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去那地方的情景曆曆在目,給冬潔治療的過程就在眼前,可一晃已大半年過去。真是“逝者如斯乎。《論語》”啊!他又想起兩句詩來,詩人的名字倒忘了:“往事依稀暢如夢,不覺已到青冢側。”他現在比任何時候都向往那地方。如果有力氣甚至還可以去看看小和尚,哪怕能給他留張紙條也好啊!告訴他,那小女孩的腿治好了,小和尚一定高興,一定寬慰,況且還欠着那裡人的禮物呢,書包鉛筆,煙鍋手電、還有…轉而一想不覺苦笑,哎,去那兒?怎麼可能喲!到時就連躺着都累都疼,更别說颠簸十來個小時了!同時,他更怕突然拉肚子,鬧騰起來翻江倒海一分鐘都憋不住。哎,這事不過想想而已,罷了喲!

疼痛的折磨使他困乏難耐,想着想着便迷糊過去。不一會他來到一座大山的腳下,這裡陽光明媚,草木蔥茏,仰首枝頭,花果懸空。他放眼向前,透過林木的間隔看見有位長者正彎腰在草木中尋取着什麼。他懷着好奇趕緊走過去想探個究竟,這時那位長者已站直身來,兩人雖隔有幾丈遠的距離,但正好照面。倪潇儒好生奇怪,那位長者童顔鶴發,銀須垂胸,一襲古裝,頭上盤紮着混元髻,神情超然,目光禅定。倪潇儒覺得這位長者好生面熟的,隻是想不起來是在哪裡見過,他搜腸刮肚的想,突然記了起來,原來自己曾見過這位長者的畫像,他不由得“哦喲”一聲,趕緊趨前幾步垂立在長者的面前,然後恭敬的說道:“先生在上,晚輩在此拜見大師!”

長者捋着銀須面色慈祥的答道:“先生麼勉強稱得,至于那大師麼實不敢當!”

倪潇儒高興的脫口說道:“我真幸運啊,能親身遇見先生!”

長者卻慢條斯理的說:“人生不過受一個“緣”字引領而已,有緣則幸運相随,巧合相伴,夙願競成;無緣則相遇卻擦肩,雖竭力為之,卻功敗垂成。”

倪潇儒仍恭敬的站着,頻頻點頭,心裡在想這句話的哲理。

長者問:“敢問後生到此有何打算?”

倪潇儒見問趕緊作答道:“晚輩身患重疾,久治不愈,因而想到此求取良藥。”

長者手撸垂胸長須,嘴裡“哦哦”兩下,同時細細的觀察着眼前這後生,然後才慢慢的說道:“凡間診斷依賴聲光電,道家斷症卻是洞察人的精氣神。你的病看似來勢洶洶,實乃不亡之疾。”

倪潇儒兩眼放光的看着長者,剛想開口,長者卻先說道:“如果後生信任老朽,那不妨來山裡調治。”

“山裡?哪個山裡?”倪潇儒疑惑的脫口便問。

“那小和尚你認得麼?”長者問。

“認得的認得的。”倪潇儒不停的點頭說道,一邊急切的等待先生的下文。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