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前進的速度比安夏想象中要快許多。
不一會兒她們便在帥氣社畜小哥哥的監督下,成功被帥哥蓋了紀念章,拿到了門票。
毫無疑問的,這兩張制作精美、圖像逼真的紙質門票又激起了天幕下無數人的驚呼。
在造紙技術已經較為發達的時代,制紙、印刷、繪畫……相關行業的老匠人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一張小小的紙條上,凝結的是超越他們好幾個時代的智慧。
而在還沒有出現紙張的朝代,不少有心人幾乎瞬間便意識到了紙張這種文字載體的優越性,頓時各自行動了起來。
東漢。
鄧綏驚豔地看着那張豔麗的門票,低頭拿出昨日蔡倫剛獻上的最新成品對比起來。
最後,她滿懷期待地提起禦筆,給未來的紙聖又加了筆“科研經費”。
-
【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正式進入劍門關景區啦。給大家簡單介紹……唉?】
安夏兩人剛順利通過檢票閘機,迎面便是高大的劍閣牌樓,她正準備在這裡為直播間簡單朗讀一下手機上的景區介紹,卻忽然被身後突然集結起來的一隊人吸引了注意。
隻見一行扛着上書“漢”字黃底紅邊大旗的着甲“兵士”伴着柔美的絲竹樂聲從門口走來。
安夏趕忙拉着朋友靠邊,為這行人讓開道路。
不一會兒,天幕中便出現了這樣一段畫面——
先是兩個手持銅鑼的“小兵”一邊敲着鑼,一邊高聲喊着:“丞相出巡,閑人回避!”
接着是十來個的“兵士”扛着旗幟呈兩人一排依次略過畫面。然後,被簇擁在隊伍中央的“文士”終于出現在畫面中央。
隻見那人一身白色長袍及地,外罩一件“鶴” 氅,頭戴青黑色通天冠,手持羽扇輕輕扇動,身後跟着的幾位手提花籃的“侍女”。
他步态悠然,時不時還作勢捋捋胡須,與一旁的遊客颔首示意。
“媽媽,這是諸葛亮!”路旁一個七八歲的男孩見狀興奮地大叫出聲。
這句尖銳的孩童聲音一出,天幕下瞬間一片嘩然。
三國中期,蜀漢。
正陪着劉禅一同觀看天幕的諸葛丞相搖着扇子的手不由得頓住了。
一時間腦海中各種紛亂思緒湧來,即使多智近妖如卧龍先生,他此時也被這意料之外的發展鎮住了。
一旁的劉禅還跟着一起摻和:“相父,這小孩怎麼對着那個人叫你的名字啊?他長的跟你一點也不像啊。而且哪有人巡視關卡還穿的這麼不方便的?”
諸葛丞相更覺無語。
這時,安夏的聲音響起。
【啊,我們這是正巧趕上了景區的表演!】
聽到這話,無數弓馬娴熟的俊才長呼口氣,心道怪不得這些“兵士”看着都細皮嫩肉,一點都不似行伍之人。
不過。
景區?表演?
這後世的劍門關怎會随意讓閑人觀賞遊玩,難道不需要鎮守了嗎?
-
表演隊伍行進速度很快,轉眼間安夏便隻能看到隊伍末尾身着紅色戰國袍的小姐姐們提溜着裙子走過。
待牌樓前重新安靜下來,她才繼續一邊前行,一邊給直播間介紹劍門關的曆史背景。
【劍門關,在三國時期由諸葛亮主持修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自此之後便成為了入蜀咽喉、軍事重鎮,素有“天下第一天然隘口”的美譽。*。】
三國中期,蜀漢。
雖然對于伶人正在天幕上對着全天下人扮演自己這件事,諸葛丞相仍覺有些尴尬,但安夏的講解卻更讓他心神震撼。
1700多年……
滄海桑田,時移世變。
但千年後的百姓卻還是能一口叫出他的名字,都還記得“漢”這個朝代!
這個令人咋舌的恐怖數字,讓安夏隐隐暗示北伐失敗結局的話,都有些刺激不了他的情緒了。
-
天幕上。
朋友把剛剛查到的消息小聲告訴給安夏。
她訝然擡眸,連忙跟直播間轉達。
【朋友們,我們剛查了一下,馬上景區就要在關樓那開始表演了,我們現在打算先趕過去,路上這些大多是現代設立的工藝雕塑,就不細看了哈。】
說罷,安夏二人加快腳步。
天幕下的衆人也跟着她一起走馬觀花地草草掃視過一座座生動形象的人物雕塑。
忽然,朋友在一個觀景提示牌前站住了腳步,叫住安夏,沖她招了招手。
安夏疑惑地湊了過去,待看清指示牌上的文字時,驚喜地咦了一聲。
她随即就依着指示調整角度,将攝影機的畫面放大。
然後,所有人便驚訝的發現,從這個角度看過去,遠處山崖上的峭壁竟像是一張須髯如戟的人臉!
茂密的樹叢是他淩亂濃密的頭發和胡須,驕陽烈風借着歲月在峭壁上留下的痕迹,化成了那臉上道道滄桑剛勁的紋路。
三國末期,蜀漢。
看到了這熟悉的人頭峭壁,姜維才終于敢确定這裡就是自己正在守衛的劍閣關。
有小兵竊竊私語:“這不就是那個山神像嗎!原來天幕上面還真是咱的劍閣關啊!”
他身旁略讀過一點書的同伴卻迷惑撓頭,憨憨道:“山神?我咋看着剛那個牌牌上,寫的好像是咱将軍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