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叔,你别開玩笑了,我家孩子那麼小,家裡那麼多田,隻有我和老五兩個,哪裡抽得出人去做這,偶爾做一些背到鄰村去換點東西得了。”
“不過帶五千斤土豆出去,會不會太冒險了,萬一賣不出去怎麼辦,那不是浪費時間,還費路錢。再說了現在家家戶戶的土豆都賣了一大半,哪家可能有這麼多土豆?”
“這做生意哪有不冒險的,嬸子要是不做那生意,能不能把家裡的土豆都賒給我,等我賺了錢回來,再把錢還給嬸子。”
對于遠赴他縣做薯片生意的事,村民議論紛紛,臨水村大部分村民都沒出過虹縣,讓他們去其他縣做生意,大家都很是膽怯。
而且這生意不是一家兩家合在一起就能做成的,成本看起來頗高,村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拿不定主意。
商青歌本來還想給大家加油鼓勵,再多教一些土豆餅之類的吃食,希望能多點人走出這個地方,當然也能把她商大醬料的牌子宣傳出去,沒想到這一算賬把她自己給算蒙了。
五千斤土豆掙六兩銀子,要說六兩銀子在江晉朝不算少了,虹縣城裡的小戶之家一家五口一年的生活費也不過十兩銀子。
問題是商青歌之前為了做豆瓣醬生意一次性買了幾千個大缸,幾千斤辣椒和蠶豆,外加各種調料油鹽,花了近兩百兩銀子,這錢全是她抵押商家老宅和家裡的土地換來的。
村民的工錢她都還沒給,九月份若她還不上與當鋪約好的二百三十兩銀子,之後每天的利息那可就不一般了。
她當時想着八月份把豆瓣醬賣了,就能贖回東西。這會兒才反應過來,江晉人可沒吃過豆瓣醬炒的菜,萬一他們吃不習慣怎麼辦?
萬一他們喜歡豆瓣醬的味道,但是前期推廣慢怎麼辦,她要怎麼跟商家大老爺二老爺說。
呀,不好意思,我立一次女戶,把老宅都賣了,您二老能不能再給個機會,把我收回去,讓我有個地住。
想到這,商青歌也沒心思管村民願不願意出門做生意了,就他們的人脈關系,和走動圈子,得賣多少斤燒烤料才能掙兩百兩。
看着壩場邊沿曬彎了腰的野草,想着擡頭時不能睜開的眼睛,商青歌心頭發狠,這天氣,還是得賣冰呀。
“商三叔,商三叔,這,這,我在這。”
商青歌在人群中鬼鬼祟祟地叫來商三叔,求他幫忙買上幾擔硝石。
商三雖然不解商青歌買硝石有何用處,但商青歌沒說,他也不好多問,畢竟這個小侄女總是有些稀奇古怪的主意,萬一是人家的新秘方,問多了就顯得有些讨厭了。
商三叔留商三嬸在壩場留意土豆吃食的動向,自己起身去前東家那購硝石,因商青歌讓他保密,他就對大家說了句肚子疼要回家拉肚子,大家正為土豆的事吵得熱火朝天,也就沒管商三去哪。
村裡商量了三天,最後才商量出來兩支隊伍,一支是由商果帶隊的六戶人家組成的八人隊伍,一支是由劉王楊三家各出三人組成的隊伍,之所以要商量三天,主要是他們要搶購村民留下的土豆。
因這些人準備做土豆生意的人都是之前幫商青歌做過豆瓣醬的,所以他們拿的燒烤料便用之前的工錢來抵,商青歌為了宣傳自己的名聲,在所以包着燒烤料的油紙上都印上了她商大的章,還教了他們幾個其他的土豆小吃。
“二堂叔,楊叔,我這燒烤料你們幫我好好宣傳宣傳呗,若是有商家願意在你們這買燒烤料,你們也可以加點價賣出去,到時候再到我這拿貨。”
願意做這土豆吃食生意的基本是心思靈活之人,聽商青歌這麼說,也就明白她的意思,這是說他們可以光明正大吃回扣呀。
這也是古代農村大部分人的誤區,總覺得給熟人介紹客人,吃回扣就不是什麼正大光明的事,給東家做工,按時收到工錢就行,東家生意好不好跟一個打工的有什麼關系,給親朋介紹生意還收傭金,那是品德敗壞。
商青歌才不知道這些人的想法,她做生意的時候,總是脫不了現代人的思想。聽到她話的村裡人卻覺得,青姐兒這人厚道。
等二堂叔他們趕着牛車走了,商青歌看着牆角的硝石,煩惱不已。
冰這東西要怎麼才能光明正大,不被懷疑地拿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