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涉及一個不同選擇導緻的不同結果,可以理解為平行世界。那麼誰可以更改這個結果呢?還是朱黎。朱黎作為“執筆者”可以掌控時間,可以看到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所有事情(這個能力在書中沒有很好地體現,在前傳《遇神》裡就體現得很明顯了)。所以李瑤兮和白千淩的确先經曆了一起拍戲的那幾年,白千淩死後,李瑤兮崩潰,朱黎發動“執筆者”的能力,把時間線拉回了二人相識之前。
也就是說,朱黎并非隻在第三百三十一個輪回後發動了這個能力,她的能力早就使用過一次。時間線被拉回之後,朱黎想到了一個新的兩全可能:讓白千淩跟着李瑤兮去慶國。
這樣,時間線就回到了最開始我們說的,第三百三十一個輪回。
那麼“晨曦計劃”是假的嗎?答,不一定假,但一定不真。為什麼這麼說呢?“不一定假”是那些傳輸給李瑤兮的記憶的确是她經曆過的,後來在“夾縫遊戲”中她也想起過更多記憶。但是這個計劃又“一定不真”,因為這是一個早就被朱黎廢棄的計劃。
所以完整的時間線是什麼呢?是李瑤兮和白千淩拍戲,白千淩死後朱黎開啟時間回溯。時間回溯後李瑤兮和白千淩去了慶國,邂逅陳萍萍,在追了他三年後二人相愛并成親。成親兩年後李瑤兮救下被淩遲的陳萍萍,殺死慶帝後去殺神廟,和第三百三十二個輪回差不多。可是第三百三十一個輪回中李瑤兮并沒有覺醒半神的力量,比起神廟還是要弱很多的。白千淩為保護李瑤兮而死,這個場景成為了下一個輪回中喚醒她記憶的錨點。李瑤兮最終險勝一籌,但神廟為了“莫比烏斯系統”不被破壞,創造出三個“覺醒者”,讓世界直接崩塌。由于沒有新世界的存在,所有人都掉入虛空并死去。朱黎第二次開啟時間回溯,複活除白千淩外的所有人。
為什麼白千淩不是那麼好複活的呢?因為她還是一個介于角色和現實中的人之間的東西。她隸屬于現實世界,但是她又是個角色。但是她有一樣非常非常強的東西,即“執念”。朱黎利用了她的執念,打造出一個軀體,把這絲執念放入那個軀體。那個軀體是仿照誰打造的呢?是玉鸾。
大家可能忘了玉鸾是誰。還記得李瑤兮和白千淩拍過的《瑤台之下》嗎(見“夾縫遊戲”第三關)?玉鸾就是那部電影裡的女二号。“白念鸾”就是白千淩+執念+玉鸾的意思。
總之,第二次回溯之後,李瑤兮也被清除了記憶來保證自己“不發瘋”,而她恢複記憶的錨點已經被設計好了,就是“夾縫遊戲”中白念鸾的死。被清除記憶的李瑤兮,再次去了慶國,然後就有了故事開頭的,初雪長街的相遇。而在被清除記憶前,她和母親朱黎已經訂好了一個全新的計劃。這個計劃,就是後面被反複提到的“構建一個完美的世界”。簡而言之就是,朱黎要創造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需要李瑤兮以身入局,成為新主角。這個故事是什麼呢?就是你們現在看的《菡萏戲浮萍》。
朱黎說了,一個故事需要“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除此之外,她在設計“夾縫遊戲”的時候也提到了,一個好故事還需要“伏筆”“反轉”“人物弧光”,當然必不可少的還有男女主角的戀愛。這些要求李瑤兮和陳萍萍滿足了沒有?全都滿足了。因此就像陳萍萍在曙光影城中朱黎對他說的那樣,他們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新主角,而《菡萏戲浮萍》世界的成立,已經變成了必然。
光有了故事還不行,還要有世界。李瑤兮恢複記憶之後,因為白念鸾離世等種種原因被迫暫時封鎖了自己的情感來确保自己不像上一世一樣崩潰,而“沒有七情六欲”為她成神準備了條件。李瑤兮深知成神意味着像母親一樣變成高高在上、不顧角色生死的“執筆者”,而她希望的則是自己能保留人性的光輝。所以她沒有選擇成神,而是隻成為了“半神”,并以“夾縫遊戲”第一關的世界為基礎,打造出了一個和《慶餘年》世界一模一樣的新世界,并把它挪到了原有世界的下方。在和神廟的最終之戰中,角色魂魄們熱血沸騰的口号和反擊,組成了這個故事的最高潮。李瑤兮故意慢了一拍,沒有拿到角色簿,而是看着神廟創造出第三個“覺醒者”。于是《慶餘年》世界順理成章地崩塌,《菡萏戲浮萍》世界繼承了《慶餘年》世界成為新世界。角色們向上一世一樣墜入虛空,這一次卻掉進了李瑤兮創造好的“新世界”。“狐”清除了所有人關于這次崩塌的記憶,除了身處曙光影城的陳萍萍外,世間再無一人記得這次末日,他們也不知道,束縛了自己三百三十二世的命運枷鎖,已經被悄然打破。李瑤兮複活了她認為該複活的人,從此她将和陳萍萍在西湖,度過很長很長的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