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成見何英英這麼小都能和男人對答如流,一直在旁邊替自己鼓勁,正好找準時機補充道,“我們村有四十位八十歲以上的,五位九十以上的老人,整個十裡八村都沒有我們村這麼多老人。”
早在男人寫字的時候,周圍就圍觀了不少看熱鬧的人。
給長壽老人寫字不要錢不要糧,還能給自己添福祉,說不定讓自己家也能沾沾長壽的福氣,大家都願意寫個壽字給老人。
一聽何家成他們辦的還不是一家兩家,是整個村的大喜事,心裡覺得是好兆頭,一個穿碎花上衣的女人脫口而出,“哎呦,這是你們村風水好啊!”
她話音剛落,就被一旁的男人拽了一下袖子。
她男人不悅的瞪她一眼,随後警惕的看看周圍,呵斥道,“什麼風水好,這是他們村環境好。”
“對對對,”女人也知道自己說錯了話,輕打自己嘴巴一下,“你看我這張嘴就是不會說話,是環境好。”
何家成不在乎他們夫妻二人的小心思,他正愁不知道怎麼說起村裡的窯廠,一聽他們說環境,趕緊接着話頭繼續說道,“是,我們村環境好,尤其是水好土好,就連我們村燒出的碗筷,質量都特别好。”
他學着蔣君教的話,“聽人說,我們村燒的碗和盤子,裡面有啥東的,我們村創收的人多就是和這個東有關。”
“是不是硒,一種微量元素,的确能有助于長壽。”在場有學識淵博的,聽了立刻糾正道。
“好……好像是西,什麼東西的,我也記不清了,反正他們多用我們的碗吃飯就能活得久。”何家成見自己說錯了名字,有些尴尬的撓撓頭,臉紅的像個猴屁股。
“對,我們村燒的碗可紅可好看,我們我們村的碗吃飯,都能多吃半碗飯。”何英英挺挺自己圓滾滾的小肚子,用身體證明自己的飯量。
一夥孩子完全不懂專業術語,說起來也是一知半解,照着蔣君的話鹦鹉學舌,學的還是缺這少那,不是多一個字就是少一個字。
後來索性不說這些不懂的知識了,直接說起來自己家裡的太爺爺太奶奶。
什麼太爺爺不用村裡的碗就吃不下飯啊,太奶奶天天用碗喝水,耳不聾眼不花,一頓飯還能吃兩個雜和面饅頭……
七嘴八舌說得熱鬧,圍觀的人也不覺得煩躁,反而像是聽老師講課似的聽得認真。
直到紅紙上寫滿了一百個“壽”字,孩子們要走了,他們聽得還意猶未盡,總覺得讓這群孩子直接走了有些可惜。
還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頭腦轉得快。
他一把拉住打頭的何家成,笑着和他商量道,“小朋友,你們村窯廠的碗筷都放到哪裡賣啊?咱們百貨大樓裡有嗎?”
今天要是一群大人來寫找人寫字,說他們村長壽是因為碗筷,他們肯定保持警戒,将信将疑。
但是這一群農村孩子一看就是單純,沒見過什麼世面的,甚至連他們村碗筷好在哪裡都說的一知半解的,明顯不是背好詞來賣貨的,他們反而願意多信三分。
“對對對,哪裡能買到你們村的東西啊?”年輕男人的話一說出口,圍觀的人才恍然大悟,紛紛後悔自己之前沒想到。
他們村的碗筷能有助于長壽,他們肯定要買了給自己和家裡人用啊!
就算是對“用長壽村生産的碗能長壽”的說法持懷疑态度的人,也下意識的豎起了耳朵,想着自己要不要買幾套試試。
幾個盤子碗的錢也不貴,也不是買不起。
何家成看着事情的發展果然和蔣嬸嬸預料的一樣,心裡不由得一松,他盡量控制住自己上揚的嘴角,聲音平緩的說道,“百貨大樓好像有的,你們去了就說是大河村窯廠生産的碗,他們應該就知道了。”
“我們村的碗和别的不一樣,是紅紅綠綠的,很好看的。”何英英一聽他們都要買自己村裡的碗,想着徐嬸子家裡一櫃子的碗終于能賣出去了,連忙補充一句,唯恐他們買錯了。
圍着的人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高興起來。
站在一起的過路人相互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也有想買碗筷的意思,神經瞬間緊繃起來。
誰知道百貨大樓有多少存貨啊,萬一輪到自己賣沒了怎麼辦?
一想到狼多肉少,他們也沒有了看熱鬧的心情,面上不動聲色,腳下的步伐卻快速的往百貨大樓裡面擠。
一個個還唯恐洩露了機密,“哎呀,我家裡雪花膏沒有,我得趕緊去百貨大樓裡看看。”
“我也得去百貨大樓買點布料,給閨女做條褲子。”
……
大家借口不同,目的地卻相同,腳上暗暗較勁,唯恐比别人慢上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