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今天來瞅瞅,是不是真、掙那麼多錢,把人唬到衙門裡關上,世上沒,沒有不、不怕官的草、草民,就。。。。。。”他都不敢說下去了。
朱令儀輕輕鼓了幾下掌,“啧啧,就是這兩個貨?”
她瞥了那兩個把她“吓壞了”的男子一眼,“真可怕啊,你們看見了,我這都被吓出心驚的毛病了,我這沒個三五年肯定是好不了了,必須得百年人參補補。”
不去看幾個人如何抽搐的嘴角,她是受害人,當然她說什麼就是什麼,她就是被吓壞了,就需要天天吃人參補。
什麼?不服?不樂意?放心,她手裡的刀會讓你同意的。
“蔣縣丞和張典史是什麼貨色?你們兩個又是什麼貨色?想好再說。”朱令儀用刀鞘打着拍子,對眼前全面曝光的人毫不避諱地琢磨着什麼。
慫男心裡呐喊:求你了,千萬别是想着先修理哪塊,他、他就跟着狗仗人勢了幾回,真沒幹太多缺德事兒。。。。。。
沒等他做好心裡準備,另一個慫貨已經磕頭如搗蒜,開始搶答了:“大俠我說,我說,蔣縣丞是、是、是。。。。。。”
朱令儀掏掏耳朵,淡淡道:“舌頭要是不管用,結結巴巴,我可以免費替你割下來。”
===========================
通過慫男二号的搶答,加之他本人在縣衙工作,朱令儀自打來到這個世界,總算是逮到機會把本地,至少本縣的一些基本情況有了一個大緻的了解。
這些最基本的信息背調,哪怕是對于基地的特戰隊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本縣叫東明縣,由于離着明陽山脈不算遠,這片典型的地廣人稀,整個縣不到一萬人,其中縣城裡頭常駐的兩三千人,最先就是在衙門裡當差的各種官吏及家人親戚,再就是各種商家,他們的店鋪開在縣城,不論是東家還是掌櫃,夥計等也大部分在縣裡;還有就是本地有錢有勢的鄉紳,要麼祖上出過官,要麼曾經輝煌過,現在仍有後人留在本地發展的。
屬于東明縣的還有66個大小村落和四個鎮集,多數是100~150人這種常見的自然村,200多人的是大村子了。
早些年,乾朝上到皇帝,下到小官吏,不斷作死導緻戰火連綿,很多百姓逃進深山,或者逃到其他國,最後朝廷連兵都征不來,更因百姓逃走,沒人耕種,糧食收不上來,耕地閑置久了變成荒地,不知道哪個大聰明竟然想出了火燒明陽山的好主意,結果,大乾朝就這樣把自己給作完了。
大裕朝皇帝上位後發現,整個國家能當官、會管事的人少之又少,朝廷連搭架子都搭不起來。
打仗的時候,論跑路,最有條件就是那幫有錢有勢的,他們不會跑到深山老林去,而是跑到幾個鄰國繼續過好日子去了;
論逃命,那些讀書識字的文弱書生,還不如各村裡的老弱婦孺跑得快,死的也多。
朝廷是成立了,但皇帝差點成了光杆,缺官員,缺百姓,耕地沒人種,糧食收不上來,連派人去勸說返鄉都沒人手。
所以,朝廷好不容易穩定下來後,皇帝就想法子讓自己的心腹往周邊各個國家去勸說逃走的世家大戶回來,并許諾:隻要人品沒問題,哪怕是能力差點都可以給官當(戰亂裡逃命不算人品問題);
另外,隻要家裡有人讀書識字,能看會寫朝廷各種律例,都可以舉薦,考核後當個小官小吏;乾朝遺留下來的一些官吏,沒發現大問題的,暫時留任,以觀後效。
如此這般,好不容易把朝廷架子搭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