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易長風在懷遠城中收到消息,說西夏騎兵在六盤山一帶活動。易長風立刻召集部下認真研究輿圖,看了當地的地形,覺察出李元昊應該是聲東擊西、山中設伏的詭計。西夏騎兵從懷遠城獨領要塞經過,卻沒有圍攻,說明懷遠城根本就不是他們的目的。而延州方面圍而不攻,李元昊始終沒有出動西夏的騎兵主力。十萬騎兵聽着聲勢浩蕩,在攻城上卻并不占優勢,李元昊應該還是想要利用埋伏的機會殲滅宋軍主力。
為了摸清楚李元昊的想法,易長風決定将計就計,他來不及傳信柳明月,就帶着八萬兵馬悄然出了城往六盤山方向而去。李元昊誘敵深入,安排了兩路兵馬佯敗南逃,一路逃往郝水川,一路逃往龍洛川。正好喬峰及時送信趕到,易長風又确定了李元昊的埋伏圈設在郝水川。他當即決定分兵去追趕西夏騎兵,主力七萬兵馬進入龍洛川,集中兵力殲滅西夏騎兵三萬;另一路一萬兵馬假裝中計,慢慢進入郝水川,尋機逃出埋伏圈。但沒想到,主力兵馬中鄧全才那一隊的兩萬兵馬追着追着誤入了郝水川,另一路的一萬兵馬卻不見蹤影。好在易長風借助龍洛川地勢之利,擺下了八卦陣,機緣巧合之下圍殺了兩批西夏騎兵。
柳明月高興之餘,不免擔憂問道,“那另外的一萬兵馬去哪裡了呢?”
易長風皺眉道,“這也是我擔心的地方。西夏騎兵号稱十萬,延州方向至少三萬,剛剛在龍洛川被我們圍殺了五萬,那至少還有兩萬不見蹤影。會不會是與這一路兵馬遇到了?”
不到兩日,易長風收到消息,果然不出所料,另一路兵馬在前往郝水川的途中遇到了西夏兩萬大軍。這兩萬西夏騎兵原本也是要趕往郝水川埋伏,不料半途遇到了宋軍一萬人馬,當即短兵相接。宋軍寡不敵衆,且戰且退,被沖散成幾股逃進六盤山中。
易長風正準備整兵列隊,趁勝追擊,又收到了延州方向李元昊大軍全線撤退的消息。卻原來韓琦帶領的十萬大軍已出其不意攻入西夏,連取兩城。李元昊大驚,氣急敗壞,再也顧不得大宋這邊的交戰失利,一邊調集剩餘兵馬回師救援,一邊急向大宋朝廷遞交求和書。
這一次的西夏和大宋之戰,大宋殲敵五萬,連克兩城。邊境百姓人人興奮,都稱贊韓琦用兵如神,還送了易長風一個“玉面将軍”的稱号。邊境百姓中甚至開始流傳一句話,“軍中有一易,西賊直哭不容易。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
大宋朝廷對這場戰争的結果也很滿意,連官家都忍不住贊道,“朕點的探花,非但是容顔俊美,更是允文允武,少年英才啊!”
朝廷的旨意很快就來了,召韓琦和易長風回京參與西夏議和之事。韓琦升任樞密副使,易長風升任翰林院侍講。韓琦一邊修整軍務,盡快安排交接;一邊論功行賞,為衆人請功。軍中諸人論功行賞自不必說,喬峰、彭小虎等丐幫豪傑早在戰鬥結束之後悄然離開了慶州府衙。
柳明月也笑着推辭道,“我本是出身江湖,也不需這朝廷嘉獎。這場戰役能打赢靠的是韓大哥和長風的運籌帷幄,靠的是将士們的出生入死、大家的齊心協力。就不用給我嘉獎了!真要嘉獎,就一并算在丐幫名下,特别是喬幫主,最好能單獨給他一塊俠肝義膽、為國為民的金牌嘉獎!”
韓琦笑道,“此戰丐幫上下助力良多,特别是彭長老堅守西南山,喬幫主千裡送信,朝廷确實應當予以嘉獎。隻是為何要單獨說起喬幫主呢?”
柳明月想到了喬峰後來的身世轉折,不由得心頭一澀。哎,上次也沒來得及跟喬大哥說起身世,隻能先争取個官方的嘉獎認可了!
易長風知道柳明月的心思,笑着和道,“喬幫主是一幫之主,以上率下,當然應該重點嘉獎。”說着又拱手向韓琦施了一禮,“稚圭兄,我這裡有件要事,想請您幫個忙!”
韓琦忙道,“賢弟有事但說無妨,何須如此多禮!”
易長風笑道,“禮不可廢,何況我想迎娶稚圭兄的義妹!”
韓琦愕然,“迎娶明月嗎?”
“是啊!明月是孤兒出身,稚圭兄是明月義兄,不知能否讓明月以稚圭兄義妹的身份嫁給我?”
柳明月措手不及,半是愕然半是嬌羞地看向易長風,易長風握住她的手,對韓琦說道,“我自知待明月如珠似寶,但總還需要有場盛禮來見證,也好讓世間少些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