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中天稗史2:帝國的紛亂 > 第127章 (127)梁國選仕

第127章 (127)梁國選仕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随着梁國求賢令在諸國張貼,中土有經世緻用之志,謀求官身仕途的士子紛紛穿過鄖關和散關,湧入大梁城,讓這個稍顯喧嚣的城市熱鬧起來。

梁國承諾,太學、辟雍、東序、成均、瞽宗、左學、右學、上庠和白犀書院士子的前來,就會贈萬錢,各國披星戴月的趕來的士子有二百多名,被安置到公府東側新建的國子學,每日魚肉酒水流水般送來,讓士子感到梁地招賢納士的誠心。

公羊錯和臯相恨不得将這些精英全部留下,梁國太缺治國理政的人才了,國事千頭萬緒,上下忙的焦頭爛額,都想讓這些士子盡快到各個郡縣處理政務。可士子們自視甚高,多喜高論,以柱國自居,坐而論道可以,若給他們事務繁瑣的普通官職,怕是不同意留在這新建之國中,公羊錯和衆臣商議妥善的安置辦法。

負責此事的丁欽安奏道:“君侯,招賢令已過月餘,共來二百六十一名士子,臣與之多有交流,基本了解他們,都不會做遊繳、賊曹、稅曹這些瑣碎政務。”

蒙正挑眉道:“這些事怎會讓士子去做,有辱斯文。”

丁欽安接着奏道:“願意到郡城的士子在各個府衙任職,而入縣的士子們主要還是想做縣丞、主簿、廷掾、少府,能接受的下限就是議曹。”

公羊錯點頭,“走千裡路,破萬卷書,他們可不是來做刀筆吏的。”看了眼臯相,“高俊士子齊聚于此,臯相,要想方設法把這些士子留在我們梁國。”

臯相梁面色很是犯難,“不是不想留下,是沒足夠的職官可用啊!咱們梁國共四郡三十八縣,郡府基本滿員,每縣屬官就十二人,依士子要求,滿打滿算,沒空出來幾個官職滿足他們,考慮到部分留在侯府,還有百人實在無法安置。”

公羊錯凝思片刻,提議道:“若是沒有合适的職官,就暫不要他們去府衙,這些士子,我們梁國還是養得起的,先在國子學做個學士,教導弟子可行?”

蒙正小心提醒,“君侯,士子有言,不能入府為官就要離去!他們在各國也有些名氣,若我們梁國無高位,他們怎會抛家舍業,來做隻是清議的學士。”

公羊錯下定決心,“那就給他們散大夫銜。”

臯相梁等人頗為吃驚,“君侯求賢若渴之心,臣等能理解,可是,這散議大夫每年要千石俸米啊!百人就有十萬石,十萬石啊,君侯,這……”

公羊錯擺擺手,“當前,我們梁國的散議大夫隻給百石。”

“給職不給俸!好,這樣好!我們梁國慢慢給他們加俸。”蒙正認可公羊錯的提議,“雖然俸祿不高,可挂着散議大夫銜,能随時面見君侯,他們應該同意的!臣有個提議,若士子們不願去國子學做學問的,在府衙做觀政也可以。”

公羊錯吃驚的言道:“觀政?何為觀政?”

蒙正解釋道:“這是丁宰輔的想法,就是讓士子們随意選擇府衙,學習為政理政之術,也幫助正堂處理政務,等職官有缺了,直接替補便是。”

公羊錯兩眼放光,“好,隻要士子願意便可。”

臯相梁笑道:“丁欽安倒是鬼點子多,這個辦法好,讓士子自行選擇,要害府衙自然排隊的就多,慢慢等,閑散府衙排隊的就少,方便補充。”

公羊錯問臯相梁道:“臯相,可有出類拔萃的士子?”

臯相梁點頭,“丁宰輔舉薦十人,臣都細談過。依臣看,有三人确有大才。東序學士李孝祖可謂才能兼備,業深文盛,儒學為主,道法皆通,是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雜家,因出身低微,寒門庶族,不得重用,才來我們梁國一展抱負。”

公羊錯有點驚訝,“臯相評價如此之高!可見是個大才。”

臯相繼續言道:“太學學士晁況,不到四十,論治學能力和李孝祖不相上下,隻是欠缺些穩重,言談之中,機鋒銳利,多些書生意氣。還有,來自元越成均的畢良佐,很善于商學和算學,是不可多得的理财高手,此二人俱是人傑。”

丁欽安進言,“君侯,臣也無意間發現一人,來自北地至正會,名叫傅奚,尤其擅長制作器具,他的祖上還是東元人,據說是大匠盤輸的後人。”

公羊錯面露喜色,“趕緊将這四大才喊來,看看授予何等官職。”

“君侯,四人正在門外候着呐!”在旁的侍衛長臯仁本插了一句話,“父親讓把四人請來,說君侯今晚要是相見,就請進來,若是不想見,就改日再說。”

公羊錯喜上眉梢,急急言道:“趕緊請來,不要輕慢了賢者。”

臯仁本趕緊跑出大殿,臯相罵道:“就不能穩重點,猴急猴急的!”

片刻後,四人入殿,公羊錯打量四位士子,都是飽學之士,滿意的點頭。

等落座上茶水,公羊錯言道:“四位高士來了些日子,對我們梁國也有些了解,還望多多賜教!諸位認為,該如何治理新征服的宕渠郡和充郡?”

見君侯目光投了過來,李孝祖成竹在胸,“君侯有此一問,李某就獻醜了,鄙人多年前便關注梁國,竊以為,當前并不忙于整編戶籍,抽丁納稅,當以教化為先!王者之道,教化萬方,靠仁政聚攏人心,上得天時,中得人和,下得地利,國用自然富足,兩郡賨人和充人未經王化,應先以文化之,宣之仁義,教之禮儀,讓這些異族認同我們的天理王道,這才是真正的心服,而不是口服。”

蒙正問道:“蠻夷不服王化,若不聽從,該當如何?”

李孝祖道:“聖人教導,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若是我們做得好,他們為什麼不學呢?若是我們做不到,怎麼能要求他們呢?大人的品德如同和風,而小民的品德如同野草,隻要我們躬身垂範,以身作則,何愁民不同風化?”

公羊錯颔首,“學士之言,令人豁然開朗,這就是莊周内聖外王吧!”

李孝祖點頭,“君侯才質高妙,莊周有言,聖有所生,王有所成,夫子有言,為政以德,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道家和儒學,都倡導内聖外王。”

“所言有理,霸道以力服人,王道以理服人!一是口服,一是心服,天壤之别,隻有行仁義王道,兩郡才被收服,如若不然,莽川之地,化外之民,降而複叛,叛而複降,終是大患!若先生能行仁政,讓治下民豐安樂,在莽川開拓,會容易得多。”公羊錯眼色果決,下定決心,“二郡當以教化為主,不宜武力壓服,先生所言,正合我意,先生可願出任宕渠太守,為本君牧萬民民,務四時,守倉廪。”

李孝祖起身行禮,“君侯弘道志堅,臣下願肝腦塗地,斷無後退!”

沒想到寥寥數語,君侯就任命這位學宮學士為太守,這可是一步登天。看到李孝祖不過數語,就能得到郡守之職,剩下諸人心中也暗暗有了期待。

公羊錯面向晁況,垂詢道:“敢問晁學士,我們梁國何為急務?”

晁況從容應對,毫無停滞,“君侯,梁國當前急務為整頓吏治!”

公羊錯見對答如流,知道已思考過這個問題,問道:“為何?”

晁況奏對,“梁國驟然膨脹,擴疆千裡,勢力大增,官員劇增,自然良莠不齊,加之收複異族,安置流民,地方治理尤為重要!而新晉官吏,初掌大權,難免忘乎所以,不管是私欲膨脹,還是利欲熏心,怕是多有不軌之舉。”

公羊錯試探問道:“若本君讓晁學士查治吏治,可敢大開殺戒?”

晁況搖頭,“不然,君侯,不教而誅,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整治吏治,難不在殺人,難在賞罰分明!誅而不賞,則勤勵之民不勸,賞而不誅,則刁滑之民難管。誅賞不依律條,随心所欲,民衆就會疑慮,左右而無所适從,風氣就會險惡。吏治不能隻管誅殺,要做到典章制度完善,以忠信去愛護,以禮義去約束,以律法去懲罰,以官爵去激勵,這才是王道所施行的吏治啊!”

公羊錯敬佩言道:“學士可為我們梁國的禦史大夫啊!”

晁況謙恭的推卻道:“君侯,鄙人德行淺薄,不能擔此大任。”

丁欽安道:“晁先生初來梁地,驟登高位,怕是人心不服啊!還是讓晁先生多曆練幾年,在朝中多磨砺幾年,等人事練達了,再加任命,更為妥當。”

公羊錯搖頭,“不然,有些劍越磨砺越鋒利,有些劍卻磨的失了鋒銳,最後變成一無所用的燒火棍,晁先生有公誠之心,剛大之氣,可為禦史大夫!”

晁況拱手言道:“君侯有志激濁揚清,在下誓死追随君侯,一往無前!”

公羊錯轉頭問畢良佐,“畢先生精通商學算學,是我們梁國奇缺的人才,當今中土,各國不再重農抑商,皆是大興工商,而我們梁國也想将莽川的物資販賣到中天各處,急需要先生這樣的高才,不知先生認為,如何才能振興工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