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張小毛家正談論着知青點,位于百草大隊一大隊村北稻場邊緣,幾排土磚建造的知青點裡,一群累的筋疲力盡的知青,也正捧着泥鳅黃鳝熬的稀飯,一邊大口的喝着,一邊讨論着張村長家。
“為什麼我們做的飯,就是沒有村長家做得好吃。每次從村長家路過都是折磨!自從那個張小七回來,我感覺他們家天天都在吃好的。”一名男知青囫囵吞棗的嚼碎一條泥鳅後,感歎道。
用泥鳅,黃鳝熬煮的稀飯,營養是有了。可是因為烹饪技術不到家,不是太腥,就是沒滋沒味的。
“可不是,昨天晚上他們好像是在煮魚湯,那魚湯香得我恨不得原地升天。”
“肯定是用料足。就是不知道他們用了什麼料。”
“他們家那個土爐子不錯,我聽說可以烤馍馍,也可以烤肉。今晚上我就聞到了烤魚味。等有時間我要去問問怎麼弄的,我們知青點也弄一個。到時候烙餅子就不用費力了。”
“那明天上工的時候就去問。”一名女知青道,“烙餅這樣的天氣能放兩天,不知道烤出來的能放幾天。聽說那爐子還能烤面包。”
“真的假的,我好久沒吃過面包了。”某個大城市來的知青,想到面包的味道,不自覺的吞咽口水。
“我聽說那個爐子好像是敖知青弄的。”梁一安默默道。
其他人還沒說什麼,一道帶着羨慕嫉妒的聲音就譏諷道:“敖胤之真是有先見之明啊。明明大家一起來的,看看現在,人家不用每天跟我們一樣拼死貧活上工,隻要天天跟着他那農村媳婦屁股後面,就不愁吃,不愁喝。住得還是新蓋的紅磚瓦房。”
“是啊,也不知道張村長和媳婦是怎麼想的,居然願意。”
“他們有什麼不願意的,誰不知道他們家閨女現在都嫁不出去了。”
“要說我覺得還是沈華章厲害。敖胤之娶村長閨女還那是接二連三的進衛生所。人家沈華章不僅沒挨打,現在據說還被村長侄女一家供着。你們知道今天我看到了什麼?人家那農村媳婦,給他準備的午飯是一大罐子魚湯,一大碗紅燒魚肉,魚肉都是魚肚子上的嫩肉,還有豇豆炒肉,那肉一看就是新鮮豬肉。
咱們老知青可是都知道,這邊一道七八月份,連縣裡的豬肉供應都要看運氣。村長家也沒見吃豬肉。
人家不僅吃了新鮮無話,還有一大碗的雜糧幹飯,那幹飯裡面還配了臘肉丁,蘑菇丁,蘿蔔丁,還有蝦仁。跟油炒飯似的。”
一群知青,一邊吃一邊流口水,就好像那豬肉就在他們碗裡似的。
“艹,早知道,我也願意。雖然是農村的,但不論是村長女兒,還是張甘露都是上過高中的。我聽說村長家今天的午飯是油炒紅薯葉餅子,魚湯,還有油炸的泥鳅,黃鳝什麼的。南山大隊的大隊長今兒就得了一份。這不,晚上的時候又給了張小七半桶泥鳅。”
“嘶!别說了,說得我口水都流下來了。”
“哈哈,你才流啊,我早就流口水了。”
“不得不說,敖胤之和沈華章這倆燕京來的,真得是能屈能伸。看他們也不像是吃不上飯的,怎麼就這麼放得下身段呢。”
“朱清明,你陰陽怪氣什麼呢,你以為是敖知青和沈知青願意,還不是姓周的算計的。”
“也不一定啊,說不定這一切真如周家說的,就是張家自己賊喊捉賊合夥挑女婿呢。”
“彭湃,你和朱清明就不要陰陽怪氣了,有本事,你們也弄個半桶泥鳅,請張小七幫忙做啊。”
“艹,劉紅軍,人家又不欠我的,憑什麼幫我做。你自己想吃自己去說。我們也不介意那點泥鳅黃鳝,反正這每天不管換誰做,都做得難吃。”
今晚做飯的人:……
最近輪到做飯的人:……
張村長張京墨啃着兒子或鹵或烤的鹌鹑,吃得滿嘴流油。連最近最喜歡的烤泥鳅,紅燒盤鳝都懶得動了,最多夾兩筷子松菇炒絲瓜。
啃完一隻鹌鹑,眯縫一口小酒,斯斯哈哈的美得不行。身上勞動一天的疲勞,仿佛都消失的幹幹淨淨了。
張坤水乘他高興,就跟他商量打井的事兒。
“不打。”張村長一口拒絕,還不忘記瞥了兒子一眼。
“為什麼?”張坤水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家老子不同意。
他都打聽了,現在打一口井也就兩百多塊錢,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筆錢或許多,但他們家又不是沒有。就他手裡,就有他大姐和姐夫讓他帶回來的一百塊錢,以及他在部隊的六年,靠賣野菜和幾種常見藥材到收購站,賺得的一百多塊錢。
當然,因為是給家裡打井,他并不想自己掏錢。否則他就身無分文了。
張村長老神在在的啃着鹌鹑肉,還不忘記絕情給兒子回複:“不為什麼。”
“每天挑水還要排隊,一天要挑那麼多次,你都不嫌棄麻煩。”
“我不嫌棄。你又不挑。”張村長撇嘴,“大小夥子,别假裝自己是個女的,就真是女的了。你要是心疼你爹媽,又覺得水不夠用。這樣,明天我把裝存糧的那口大缸搬出來,以後每天早上你倆一人去挑一擔,以後你倆洗澡什麼的就用那口缸裡的水。做飯用廚房水缸裡的水就行了。”
嚓!張坤水呆了,他這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兒做?他不就是想用靈泉水給這兩位調養調養身體嗎?
怎麼就……
“小敖沒問題吧?”張村長笑眯眯的看着他的好‘兒婿’。
敖胤之對視一眼,轉身看張坤水一臉搬石頭砸自己腳的表情,笑道:“沒問題,我一個人就能挑。”
“那是挑水的問題嗎?我那是想治治某些人的懶骨頭,省的某人整天沒事幹想七想八,沒完沒了的就想花老子的錢,老子的錢還想留着養老的。”
張坤水:……
您老今年……。張坤水覺得他如果沒記錯的話,對方好像才四十四,再生一個養大來養老都來得及。
艹,他容易嗎他。
之前看小說的時候還覺得,這個年代的人是不是腦子還停留在舊社會,要不然那麼多有卓越見識和能力的人,隻是被下方,怎麼就像是被砍了手腳似的。
還有那些知青,但凡一個有點腦子的,也不能僅僅因為下鄉,就把日子過得水深火熱,凄凄慘慘戚戚。
特麼的,真到了這個年代,他才親身體會到,在這裡不僅僅的物資匮乏那麼簡單。
就算你是孫悟空,想在這邊做點事兒,也要被無數個如奶佛祖為難!
本來想着劇情裡秋收時這邊接連大降雨,導緻全市減産,以至于這邊整個縣城要缺糧挨餓一年,他就琢磨着能不能多種點紅薯土豆,給自家改善改善。
結果,剛準備行動,他親爹他親媽就告訴他。除了他們家的私有菜園子裡已經種菜的地方,其他他最好一點都不要動。否則就是挖社會主義牆角,會被人舉報。
繼續在部隊的挖野菜賺錢,公社的收購站根本不收。
不僅是野菜不收。他們這邊,包括以前的老鎮和縣城,連藥材都不收。當然,要是有人參鹿茸何首烏人家是收的,問題是普通人不說弄不弄得到,就問有幾個人認識人參,何首烏?
現在,想打一口井,也因為怕被人惦記,直接流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