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是個轉折點,撕開了太子這個口子,好像一下子讓人看到了希望,整個京城風起雲湧,各個成年阿哥府小動作不斷,随着大阿哥被圈禁,三阿哥被厭棄,四阿哥追讨戶部欠銀又得罪了一堆人,八阿哥就脫穎而出,而康熙也注意到了這個曾經不顯眼的兒子,這一注意可不得了,朝廷之上竟然有大半的官員和他交好,還有蒙古勢力摻雜其中,這讓康熙有些心驚,又有些憤怒,看着有些洋洋得意的八爺黨,康熙終于不再忍耐。
“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黨羽早相要結,謀害胤礽,今其事旨已敗露。着将胤禩鎖拿,交與議政處審理。”一道聖旨預示着八阿哥苦難即将開始,曆史的軌迹小有變動,但依然朝着它原本的樣子奔去。
朝堂之上轟轟烈烈的推舉太子,十四爺府最近也要被踏平了門檻,十四目前路線不明,和八阿哥鬧了不愉快,涉及嫡子,和四阿哥是一直不和,所以,各方都想拉他站隊,還有人明裡暗裡想支持十四,逼得十四最後沒有辦法,隻能閉門謝客。
随着康熙朝堂再次痛斥八阿哥,“況胤禩乃缧绁罪人,其母又系賤族,今爾諸臣乃扶同偏徇,保奏胤禩為皇太子,不知何意?”,太子複立,整個京城仿佛沉靜了下去,可是所有人都知道,暗裡的波濤洶湧從未停止。
“爺可知道十四爺的意思?”邬思道一直認為十四爺是支持八爺的,結果,這次選舉太子卻出乎預料。
四爺沉默不語,他也不懂自己的親弟弟,你說他中立,這次康熙問道他意見的時候,卻偏偏抨擊了太子,直言太子不配為君,可要說他支持八爺,這次也沒有舉薦八阿哥,康熙訓斥八阿哥也不見他求情,早朝結束,還和九阿哥吵了起來,要說他自己有心思吧,又一個幕僚也沒有,每天在家不是陪福晉就是陪兒子,偶爾看看兵書,練練武,反而弄的他現在很被動。
其實,大家都想複雜了,胤祯真的沒有什麼深層的意思,現在就是康熙問他啥,他就說啥,太子不堪大任是人人皆知的事實,康熙也清楚明白,他沒必要說謊,支持八爺那是明顯不可能的,支持四哥他是吃飽了撐的嗎?隻要他不惹事,四哥登基他就榮華富貴,何必冒着風險支持四哥呢,偶爾遞個消息就行了,雖然他知道,四哥登基是必然的,可誰知道有沒有什麼意外,他全力支持,萬一打了皇阿瑪的眼,不讓四哥當皇帝了,那他不是又完蛋了嗎?至于他自己,皇阿瑪如果看的上他,他就可以當,皇阿瑪看不上他,争了也白争。
這也不得不說,九龍奪嫡,這九龍倒是各有才華,任意搭配,都能治理好這大清朝,這也是康熙甜蜜的負擔了。無論如何,風起雲湧的京城,似乎是對十四府裡沒有任何影響,婉婷看了看自己生完孩子就沒有瘦下去的腰,又看了看十四帶回來的烤鴨,默念了一聲罪惡,伸出了自己的手。
十四看着福晉這一系列的活動,被逗笑了,“吃就吃,你糾結什麼?”
“我都胖成什麼樣了!你還天天帶美食回來!”婉婷聽着他的笑聲,氣不過的瞪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