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女子學堂的學生在新一年中又增加了十幾個,人手不足,慕衷情隻好新請了兩個品德不錯的男夫子,來教新的女學生。
但她仍是不放心,連續幾天都在聽課,之後又假裝離開,實則讓人偷聽課程内容回來彙報給她,确認兩人隻講課程内容,不說其他,也沒有對任何女孩有接觸的動作外,才安下心來。
慕衷情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嫁妝,去補貼學堂各項的支出,包括夫子們例銀的發放。
也幸好慕府有錢,為了面子,給了她上百擡嫁妝,現在用起來也不心疼。
慕衷情打算等到往後辦女子學堂有了經驗,舟安局勢穩定之後,再用當地的庫銀來辦學堂,一步步實現教育國有化。
冬去春來,又是新的一年,早春三月,那些帶回來的稻種終于被種到舟安的土地裡,播種那日,慕衷情對着天祈禱今年能有一場大豐收,在強烈的渴望面前,還是可以偶爾祈禱一下好運的。
在六月的一個晴天,慕衷情又一次拿着鐮刀,帶着人來收割稻子。
與之前不同的是,她這次想收的,是那些被商隊帶回來的稻種。
六月的清州要麼風雨交加,要麼熱得沒有一絲風,金燦燦的稻穗微微垂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戶們脖子上挂着汗巾,沒動幾下就要擦一擦滴下來的汗水。
慕衷情用襻膊固定好袖子,來到這幾個月已經走過無數遍的地裡,她親手割下一把把稻子,心中安定下來。
去年的澇災和雪災讓收成大減,其實這一年,舟安的百姓過得并不算多好,隻是他們都知道這樣的天災無法避免,怨不了别人,再加上慕衷情救災及時,又身先士卒,還着力穩定糧價,這才沒讓舟安陷入動亂之中。
就連秦澈都忍不住慶幸,還好當初慕衷情抄家抄得幹淨,有那麼多地主豪紳搜刮的錢銀,才不至于面對那麼多天災時,連赈災的錢都撥不出來。
這可能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一種方式了。
慕衷情将收來的稻子都交給了舟安最精通農事的小吏和農戶手中,讓他們篩種、育種,然後馬不停蹄地進入新一輪的插秧。
去年那一場雪災下來,試種的小麥幾乎沒有多少長出來的,若是這稻種能一年兩熟,并且不會因為兩季的氣溫差異引起收成太大的起伏,那往後清州的糧食産量翻倍,就不再是癡人說夢,她對秦澈許下的承諾,也真的有了實現的希望。
第二季稻種種下之後,商隊也再一次出發。
但這一次,他們不再是夤夜偷偷出發,而是秦澈與慕衷情親自去送,又多請了幾個人一路護送。
城門口的道路兩旁,站滿了身上有着經年累月洗不幹淨的泥土印子的農戶,那些帶回來的稻種畢竟太少,不是所有人都能種下兩季稻谷,收成兩次的。
他們聽說了稻種是商隊帶回來的,并且還将冒着生命危險去南境之外尋找稻種,都滿懷期盼地等候在城門口,手裡捧着家中新鮮收獲的菜和各種幹糧,想要送給他們。
誰也不會想到,做了這麼久士農工商裡中排名最末的商人,有一日,他們竟也能獲得如同英雄般的待遇。
很快,商隊的車上便堆滿了各種蔬菜和幹糧,怕是能吃上許多日。
慕衷情站到一塊大石頭上,她兩隻手抵在唇邊作喇叭狀:“民以食為天,待你們帶回更多的稻種,便是拯救了整個南境的百姓!往後,南境也不會再被稱為偏遠蠻荒之地,中原大地該有的年年豐收,我們也要有!”
“我們也要有!我們也要有!”商隊的人也被慕衷情的話激得沸騰了一身熱血,大聲呼應。
他們走後,在慕衷情的組織下,官吏、糧農會與普通農戶三方形成了短暫的聯盟,開始研究第一批種出來的稻種,想辦法獲得更好的收成,收到更多的稻種以分發給農戶們種植。
“慕先生好。”每次慕衷情去田地中巡察幫忙時,都會有人笑吟吟地這樣喊她。
她在女子學堂教書的事情也早已傳遍整個舟安,大抵是有她坐鎮,那些女孩也又聰明又努力,越來越多的人家開始想送自家女兒來上她的女子學堂。
慕衷情自然沒有拒絕,于是她更換了學堂門口的牌匾,重新取了學堂的名字——巾帼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