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從零開始的工部尚書生活 > 第16章 打白工?

第16章 打白工?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結合他之後找于秀才請教問題時于秀才給的講解,他也發現鄉學裡的夫子也會稍微側重這兩方面來講題。

但夫子不會大張旗鼓地專攻某一部分,對這麼兩方面有所側重也隻是在出策論題時會多出一兩道相關的題目。實際教學中,還是十分注重各部分内容均衡發展的。

而科舉考試的另一大内容——作詩,反而在秀才階段的要求不高,語句對仗,詩句裡稍稍有點靈氣就可以。林青峰覺得自己努努力還是可以達到的。

因此,他對于明年的縣試院試還是很有信心的。

聽到林青峰說對考秀才頗有信心,林山也覺得十分高興,唯有林雪郁悶壞了。

去鎮上他不反對,去柳伯伯那邊幫忙他也可以,但是,他不想學寫字。

他一個哥兒學這個幹什麼?而且,之前林青峰從早上五點讀書讀到晚上七點,從天亮讀到天黑的樣子吓到他了。

他想,小峰哥該不會要讓我也一起床就讀書吧,看着就吓人。

林山高興地對林雪說,“小雪,你小峰哥教你認字的時候要好好學。咱不能給柳大夫添麻煩曉得不?”

林雪:…………

林山沒注意到林雪古怪的臉色,背着手走了,他要去山上看看籠子,家裡的小輩都快能獨當一面了,他也不能拖後腿,得加緊賺錢。

林青峰倒是注意到了林雪的不樂意,他溫和地問道,“小雪,你不喜歡認字嗎?”

林雪低着頭,沒說話。

林青峰耐心地說,“那小雪喜歡聽我之前給你講的故事嗎?”

這指的是大約一個月之前林青峰給林雪講了關于應朝應高祖的曆史故事的那一次,他記得當時林雪還是聽的很津津有味的。

林雪捏着自己的手指頭,好半天才小聲說了句“喜歡”。

林青峰:“等小雪學會了認字,就可以自己看那些故事了。我之後不一定有時間每天都給小雪講,但是你要是會認字了,就可以随時自己看了。”

林雪糾結壞了,他想聽故事,但他也知道,林青峰要考學,沒有那個時間天天給他講,可是他不想天天五點就起來背書。

林雪猶豫了好久,才鼓起勇氣問林青峰;“小峰哥,我學認字也要每天早上天一亮就起來念書嗎?”

林青峰:?

他反應了一下才知道林雪在擔心什麼,他哭笑不得地解釋,“不需要的。但你要是也要考學,就需要了。”

林雪連忙擺手,“我不考學……再說了,哥兒怎麼能考學呢?”

林青峰知道,現在這個社會還沒有男女平等這一說,哥兒和女子差不多,不能繼承家業,不能獨立開戶,不能參加科舉。

但這不代表哥兒女子不能學認字。他一個人的力量改變不了這個制度,但他可以盡自己的力,将知識的美好介紹給林雪。

他将他昨天寫好的簡略教材放在林雪手裡,說,“小雪隻要順自己的心意,慢慢學就好了。你有閑暇時我就教你幾個字,學累了就好好休息。”

林雪放下心來,不再排斥學習認字,“我知道了,小峰哥。”

從此,林青峰每天都會教林雪幾個字。他将上次在鎮上買的另一枝筆交給林雪使用,從筆畫開始,一點點的教他寫字。

林雪比剛開蒙的小孩子好教多了,他已經十五歲了,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認字,性格本身也比較安靜,完全耐得住性子在桌子旁坐上半天。

他沒事的時候就會在桌旁看林青峰寫字,看每個字的筆畫走向,有時林青峰都不需要額外向林雪解釋多少,他自己照着書上的東西也能寫個差不多。

而林家那日定做得瓦罐這天也做好了,林山早上去平瓦匠家将瓦罐拿了回來,給了二十文錢,加上那天交得五文錢定金,這一個厚實耐用得瓦罐隻要二十五文。

這也隻有林家會這麼想了,旁的人家隻靠種地為生,家裡有老有小花費也大,連豬肉都是逢年過節才會買上一斤回去開開葷,這一個瓦罐就要一斤豬肉還多,村裡人不少都是舍不得買的。

林山将瓦罐帶了回來,先盛上一罐子水放在火爐上用小火慢慢地燒着,打算先燒一壺開水淨一淨罐子裡,燒好的開水也正好能拿來燙一燙雞毛。

他昨天在山上找到了一窩野雞,想到林青峰從柳大夫那兒拿的“十全大補雞”方子,幹脆廢了點事,将那窩野雞都掏了回來。一共是四隻大的,一隻半大不小的,就養在野豬棚子旁邊。

今天罐子拿回來了,正好做一頓雞湯給小雪和小峰喝喝。

林山坐在堂屋的門口,看着火爐上燒的熱水,隻覺得今年的心情格外的舒暢。似乎打小峰來了之後,他們家就處處都順遂。

看來小峰還是個福星啊。

林山悠閑地想,等明年小峰考上功名了,就去鎮上買一間房子,家裡積蓄還有不少,就是不知道鎮上房子貴不貴。

屋裡林青峰在照着去歲的童生試題目寫策論,策論同現代的議論文類似,隻是議論的大多是關于民生民意之事。

例如大前年鬧了旱災,童生題就考了一句“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通過和書中類似的災年情況,來警惕衆人“仁政”的重要性。而在沒有遇到災難的年代,大多都會考有關“仁義”的話題。

童生試的試題從一定程度上也是會試殿試内容的反應,隻是大多要比後兩者要淺顯許多。

寫策論時,一要點名題目出自哪裡,将題目的出處完整地默寫下來,再解釋選題背後所蘊含的道理,最後闡述自己對題目的理解。

童生試的要求并不高,不偏題,理解正确,語句通順就能通過了。他的難點就在于,考試範圍太大,而且所用的教材使用的并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口語,有很多的書面表達形式。

這就給初次學習的考生帶來了很大困難。若是沒有夫子教導,光憑自己是很難将書裡的内容理解正确的。

好在童生試所考的四書裡面的不少内容林青峰上一世的教育中都多少有涉及到,加上他原本就對古文有興趣,畢業了以後也常常閱讀相關的書籍,如今學習這幾本書難度還不是很大。

等林青峰寫好一篇策論之後,林山的水也雞也處理好了,他推門進來問問林青峰這食補的方子該怎麼用。

林青峰将筆放下,同林山一起出去處理野雞去了,而林雪留在屋裡照着林青峰寫給他的例子寫字。

這張食補的方子也很簡單,滋補的中藥都按量配好了,隻需将處理好的雞肚子剖開來,把中藥包塞進去,再将整雞放入瓦罐内,灌入清水,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香菇絲、紅棗、蔥段、姜片、黃酒和鹽,小火炖至酥爛,揀出中藥,就能趁熱喝了。

唯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炖的時候得有人在旁邊看着火候,不能太大。

兩個大男人研究了一會,覺得這方法不難,就開始往雞肚子裡面塞中藥。結果中藥塞進去了,雞胖了一圈,塞不進瓦罐了。

林山皺着眉看這這個收口的瓦罐,問道,“這咋辦?要不把他切開來?”

林青峰覺得可以,但是切開來又不好看了,他說:“不然再試試吧,塞不進去就把雞切開來。”

林阿爺在方才他兩折騰中藥的時候就在旁邊看着了,這會見兩個漢子笨手笨腳地拎着雞脖子往瓦罐裡面塞,無奈地揮退了兩人。

“你兩上旁邊看着,我來弄就成。”

林阿爺将雞肚子裡的中藥包拿出來,松了松外面那層紗布讓中藥之間都有了一些空隙,再慢慢往雞肚子裡填。這回的中藥包不再支楞起來了,整雞也完整地放進了瓦罐裡。

林阿爺責怪林山道,“方才我就說讓我來弄你不聽,這不還得我來嗎?”

林山也怪不好意思的,他隻是太高興了,想自己給小雪做一碗雞湯喝喝,他難得紅了紅臉,對林阿爺說道,“阿爹,我錯了。”

好久沒聽林山喊他阿爹了,林阿爺也十分高興,他包攬了看火侯的活,叫兩個漢子自己去幹自己的事去。

這會天色還早,林山就說他去山上轉轉,砍些柴火回來。林青峰則是回屋裡繼續讀書去了。

林雪聽到林青峰回來的動靜,擡頭看了他一眼,見他面上帶着微笑,就問道,“你不是背爹爹叫去煮藥湯去了嗎?怎的這麼高興。”

林青峰笑道,“不是藥湯,是補身體的雞湯。方才我和林叔都不會做,林阿爺見了就過來幫忙來了。”

說完,他沒忍住笑了,“我還是第一次聽林叔喚阿爹。”

林山一直以來都是十分靠譜的樣子,在家裡幾乎不喚林阿爺和林爺爺,有什麼事他自己悶頭就幹了,難得能見到林山不好意思的樣子。

林雪也沒忍住,他笑着說,“爹爹本就是阿爺的兒子,不喚阿爹喚什麼?”

中午,雞湯也炖好了。林阿爺又炒了一盤酸菜丁和兔肉,一家人就着鮮美的雞湯好好地吃了一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