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甯鎮的書鋪不大,但内容很是豐富。林青峰在裡面大略逛了一圈,就找到了他想要的書。
原本林青峰的想法隻是買兩本史書看看,既能打發空閑時間,又能了解一下這個世界。
但方才林山來到這條街上時的不自在點醒了他,很多事情不是你不在意他就不存在的,現在這個時代階級幾乎就是一切,倘若不自己向上走,将來遇到難以解決的突發情況,就隻能聽天由命了。
若是說之前,林青峰心裡的想法僅僅是能在這世上安穩度日就好,報答林家的恩情,但現在這個時候,他心裡有了想要争一争的念頭。
林青峰在鎮上的書鋪裡買了兩本史書通略,又買了一冊經文句集注。這三本書都是放置于店内顯眼處的主打書,而且還都是印刷出來的,其上字迹清晰字體頗具風骨。
他挑好了書便去書鋪掌櫃那裡付錢,那掌櫃的本不以為他會買書,但他身上手上幹幹淨淨,也沒有不準客人進來的道理。于是隻想着好好盯着,若是他不小心損壞了書,定是要讓他賠償的。
那掌櫃的沒想到林青峰真的買了幾本書,還都不是話本,忍不住問道,“你當真要買這三本書?這都是從京城進來的,價錢可是不便宜啊。”
林青峰點頭,“當真要買。”
他方才便翻開看了,這三本書皆是出自大家之手,不是單純的教材,而是同他原來世界中的教材解讀類似,其上有不少注解。
掌櫃的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隻覺得這人穿的不像是讀書人,說話倒是想讀書人,而且也比一些光讀書的窮秀才更有膽氣。
兩本史書通略每本四百文,一冊經文句集注一兩銀子,三本書便要一兩銀子并八百文了。好在經文句集注是成冊賣的,一冊共三本,這麼算下來要比史書通略便宜一些。
林青峰将方才林山給他的銀子掏了出來,付了錢後,那掌櫃的突兀說道,“我這店裡也收抄錄書,你手裡的經文句集注抄錄一本我可以收一百五十文,史書通略是不收的。”
林青峰想了想,接受了掌櫃的善意,他溫和地說,“多謝,若是有暇我會抄的。”
掌櫃的将林青峰買的幾本書用油紙包好,看着這個年輕的小夥子抱着書跑向外面等着他的人身邊,他心不在焉地搖着扇子,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再鎮上的鄉學裡看到他。
買完了書還需要筆墨紙硯,林青峰覺得這些都是消耗品,樣樣隻撿最便宜的買。
林山倒是說要給林青峰買些好用的紙筆,被林青峰拒絕了。文具不在精,能用就好,況且他目前還不會毛筆字,買了好的紙怕是要浪費了。
一根最便宜的竹杆毛筆十五文,一刀普通的宣紙二十文,一塊本地産的粗墨并一方圓硯台六十五文。
買完了這些東西,林青峰不由得感慨難怪古代人都說讀書貴,這放在普通人家怕是要傾家蕩産才能供一個孩子讀書。
這可不就是傾家蕩産嗎,光是買讀書用的筆紙和書就要了快二兩銀子。而村裡的田大家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糧食也不過才賣了三兩銀子左右,要是再算上平日裡家裡的開銷,給夫子送的束脩,一年下來甚至要倒貼錢。
其實倒貼錢倒是不至于,寒門子弟一般不會買印刷好的書籍,他們通常都是和書鋪抵了押金,借自己将想要的書回去抄。
這樣算下來,一本書隻需要花上二十文抄錄費和一些紙墨。
東西買齊了以後,林青峰同林山兩人又去了賣布料的鋪子,為家裡人買了幾塊做衣服的布料,又買了些糖和紅棗等吃食。
鄉甯鎮雖然隻是一個府縣下方的小鎮子,但全都步行走遍半座小鎮采買東西也花了不少時間,等到趕回城西時正看到田大坐在牛車上等他們。
“等久了吧?”林山打招呼道。
田大将牛車從棚子裡趕出來,招呼兩人上車,“嗨,沒等多久。今天買了不少東西啊?”
林山說,“你不也買了不少?”
田大嘿嘿一笑,“今年收成不錯嘛,都勒着褲腰帶過了兩年的日子了,今年說什麼也要給家裡人買點好東西。”
經曆了兩年的旱災,今年能夠風調雨順有一個豐收的年可過,來往鎮上賣糧的人們臉上都是滿滿的笑意。
趕着牛車回村後,田大從家裡将預備賣給林家的糧食搬了出來,一樣是二十袋糧食,林家除了村裡大多種的小麥之外還會買些粗糧小米來吃,這滿滿的二十袋糧食足夠林家吃一整年的了。
搬完了糧食,林山從家裡點了一兩銀子并四百二十文錢給田大,田大沒收那零頭的二十文錢,趕着牛車回去了。
今天林山在鎮上買了些家裡沒有的蔬菜,晚飯的時候林阿爺和林雪兩人一起下廚,做了不少色香味俱全的菜。
晚飯時,一家人在飯桌上說起了今年的獵物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