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林山要去山裡将籠子下好,林青峰吃完早飯便和他一起上了山。
平陽村後就有一座大山,那座山叫做浔山。山上有些兔子、狐狸、貂、野雞之類的小型動物,再往裡走還會有野豬、野狼之類的大型動物。
今天林山打算帶林青峰走一遍他平日裡下籠子的山路,一路上再慢慢教點怎麼找野雞兔子之類的技巧。
兩人沿着山路上了山,浔山的山腰處有幾株野梅,長得又高又壯,也因此常有村裡的孩子沿着山路上去。但要是想捕些獵物,就須得離開山路往山的深處走去。
林山一路走一路給林青峰指路,教他如何在山裡通過樹蔭辨認方向,也教他如何在山裡找他與林爺爺留下的指路記号。就這麼一路走一路教,兩人很快到了林山下捕獸籠的地方。
這裡離村民們常走的山路有一段距離,但不算偏僻,尚處在山腰以下。樹木與樹木間多是低矮的灌木從,林山的捕獸籠就分散地放在這些灌木之間。
“這邊離山腳近,再往裡走一段有幾窩野兔,他們常來這附近挖山蛋吃。所以在這邊下的捕獸籠裡面得放些山蛋苗蘿蔔之類。”林山将附近幾株山蛋指給林青峰看。
山蛋長得同林青峰認識的小土豆類似,但後世常用作小吃的小土豆已是人工培育後的優良品種,現在林山挖給林青峰看的小土豆則隻有手指粗,還長得歪瓜裂棗,聽林山說這個人不能吃,味澀吃多了還會腹瀉。
林山在這邊下的捕獸籠不多,這邊隻有兩個,裡面都放了些比較嫩的野草或是山蛋苗。他們過來看的時候有一個籠子裡正關了一隻灰色的野兔。
“還成,這就抓了一隻了。”林山過去将野兔抓出來,用細草繩将野兔的四隻腳捆起來,放進背後的背簍裡。
“這邊放的籠子是留着抓山兔的,山兔力氣大,留在籠子裡久不來收,就會啃壞籠子跑了。所以這裡的籠子要勤來收。”
收完兔子,他又仔細檢查了地上的捕獸籠有沒有損壞,“這籠子都是用竹條編的,要是抓了老兔子,來的遲了也會撞破籠子跑出去。籠子壞了就得趕緊帶回去了。”
看完了籠子,林山直起身對林青峰說,“抓狐狸和貂的籠子要下在山裡深處,那邊平時沒有人過去,路不好走…對了,你會使彈弓不?”
林青峰答道,“不會。”
林山說的彈弓不是後世的那種“Y”字型的彈弓,而是如同射箭的弓那樣的彈弓,本體同正常的弓沒多大區别,隻是弦上包有一塊軟牛皮。
使用時隻需要挑些手指頭大的石子用軟牛皮包住,同弓箭一般瞄準拉弓就行。這種彈弓易于制作,準頭也比“Y”字型的彈弓更好,能輕松擊敗十步外的野雞野兔。
林山把背簍交給林青峰,他将腰上挂着的彈弓拿好,說道,“那你先背着背簍,等會看我怎麼用。回去後我給你做一個小的玩玩。”
“嗯,謝謝林叔”
林山帶着林青峰從方才放置了捕兔籠的地方離開,往山的陰面走去。
如今正是秋天,浔山裡的各式野果也都成熟了,走在山裡,耳邊都是綿延不絕的鳥雀聲。
林青峰跟着林山往裡走時看到了不少野雀松鼠,附近的村裡隻有林山一家獵戶,其他的村民平日裡隻會沿着山路摘些野果山栗。
深山裡的環境絲毫沒有遭到破壞,陽光,綠茵,山雀,松鼠,還有清新到讓人流淚的空氣。涼爽的秋風帶來了沁人心脾的自然氣息,身處其中,仿佛自己也被自然同化為這山間的一抹光綠。
林青峰在被樹蔭切碎的陽光裡漫步,隻覺得穿越到這個世界以來的不安都被洗滌一清,能夠看見這樣原生态的美景,不管付出什麼應當都是心甘情願的吧。
正當林青峰陶冶在這美景中時,在前方帶路的林山突然停下,“前面就到了,小峰,等會走路的時候步子輕一些,莫要将這周圍的草木給踩壞了。”
林青峰從大自然的沉浸中回過神來,連忙集中注意力,不再向之前那般走的随意了。
這裡已經是浔山的深處,林山來這裡是因為這兒剛好在狐狸和貂的活動範圍之内,在這裡設置捕獸籠,才能抓到這些機敏狡猾的獵物。
都說靠山吃山,獵戶每年的收入大頭主要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每年的春秋兩季會捕殺的野豬,另一部分就是做皮子。常用的皮子有兔皮,貂皮,狐狸皮。
兔子最好抓,它的皮子也最便宜,狐狸皮最貴,也是最難抓的。林山往年抓到的貂和狐狸都很少,今年有了新的籠子,希望能多抓兩隻。
要知道,一張處理好的貂皮能賣到二兩銀子,而一張好的狐狸皮甚至能賣到五兩銀子以上。也正是因此,哪怕一個月都抓不到一隻貂或狐狸,林山還是會來這兒下捕獸籠,隻要能抓到一隻,一家人一年的開銷都夠用了。
林山帶着林青峰在樹林間穿梭,走到一處水潭附近時便住了腳。二人在水潭附近細細地找了很久,才在一處樹根下發現了小型動物的糞便。
發現了一處痕迹,就很容易地能找到第二處。
林山指導林青峰将籠子放在這些痕迹附近的灌木從裡,用樹枝遮掩住,繼而在籠子裡放上了一些誘餌。有的是處理過的野兔内髒,有的是這一路上林山用彈弓打下的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