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不成真是個商賈奇才?
潘鄧接着說:“……還可征集有技藝的老師傅,織布,燒瓷等等,不過此幾項若要見成效,少則一兩年,多則兩三年。若想快速發展,還是以禽類為主。不過我從前在村中,鄉親們做些小買賣糊口,都靠扛着貨物來到東平府售賣。”
“因此這第二步,就是在府城規劃出一個新的區域,專供人販賣貨物,加以管束。”
主簿點點頭,“這是自然,若是能幫到府下諸鎮諸村,自當竭力。”
孟同知卻聽出裡面玄機,眉毛一皺,“村鎮的人都把貨物售給府城,豈不是減損了府城?”
這是典型的隻知分蛋糕,而不會把蛋糕做大的思想了。
孟同知又說:“雖你說的織布,燒瓷聽起來好,但是農人自該安心耕田,豈能做商賈事?”
這是典型的古代重農抑商思想,潘鄧搖搖頭,隻懂得第一産業,卻忽視了強大的第二産業,不懂得調節産業結構,地區經濟很難有質的飛躍呀。
“孟同知可知竹口村自從請了林篾匠進村傳授,一個月後便能靠竹編賺錢,若是他們隻靠種田謀生,怕是今年的夏稅都征收不上。”
提到收稅艱難,孟同知啞火了,他讷讷說到,“那也不能重商輕農。”
他又問:“那我方才第一問呢?你都叫村中人來到府城兜售貨品,長此以往,豈不是虧損府城?”
潘鄧不欲過多解釋,隻說:“我曾聽聞東京城中廟會不斷,大相國寺每月兩會,城中繁華無比,每日都有上萬人進城,小商販,小經濟無數,東京也是日日繁華,可見不會輕易虧損。”
明主簿贊成的點點頭,“我在東京城待過一段時日,不僅不會有虧損,相反每次舉辦些盛典,大相國寺廟會,清明郊遊,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還有每年一度的金明池,都能帶來很多收益……”
“可惜我們這個地方,沒有那樣好看的園林,要興建又太耗費人力物力。”
潘鄧笑笑,“沒有園林有什麼要緊?我們照樣能發展旅遊業,吸引各地遊客,來東平府遊玩消費,提高府城百姓的收入。”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明白了,對呀!那洛陽牡丹節,多少人去洛陽旅遊,天南海北共赴洛陽,就為了觀看牡丹盛放的盛世之景,這樣來一波遊客,收入不是猛地就增長了!還真是短時間内,就能快速增長!
孟同知着急的問:“我們怎麼吸引遊客?咱們山東,也沒甚麼好看。”
潘鄧微微一笑,“這就是我的第三步了,咱們東平府沒有名勝,但諸位可知泰安神州擂台賽?”
“哎呀!對了!”有人拍着大腿。
“是了是了!沒有盛典,咱們辦盛典就是!”
“咱們也辦摔角賽!”
“辦甚麼摔角賽,他們辦摔角賽,咱們也做文抄公嗎!”
“那咱們辦個什麼?賞畫?五嶽?”
衆人神情激動,面面相觑,不約而同吐出一個詞來:“蹴鞠!”
“哈哈哈哈哈哈哈!”
堂上一片哄然大笑,諸位十分開懷,“我看這事,真能行!”沒準就真叫他們辦起來了,猛賺一筆,也能叫幾位上官在考評之時得個優,叫諸位吏員别再如此親清貧,也能富上一富呢!
衆人又都看向潘鄧:“潘押司,你想的是什麼!”
潘鄧也不負衆望,“和諸位一樣,咱山東要辦賽事,蹴鞠最好。”衆人便都嘻嘻哈哈的笑了。
這就是潘鄧結合東平府的情況給出的發展建議:穩健發展第一産業,逐漸發展第二産業,再在恰當的時機發展旅遊業,依靠第三産業,這才是發展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王牌,等到人民手中多多少少有了餘錢,再來逐步增加第二産業的占比,穩健調整産業結構,再征收十年稅也不怕!
潘鄧轉而又問:“不過要辦蹴鞠賽,還需要廣而告之,咱們府中,能發行小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