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房柴火不夠,沈元澈一聲令下:“阿豪,帶人去林子砍倒幾棵樹。”
阿豪答應一聲,揮起斧子,擦擦擦幾下便砍起大樹。阿豪雙掌一推,斷樹轟然倒地。斧子寒光閃閃,不斷揮動,響聲連連,大樹接連倒下,片刻間便砍倒了五株。
阿豪帶着士兵走到斷樹前,率先展示輕功,一躍而過。幾個士兵很快将斷樹劈成柴火。
柴火整整齊齊的在夥房外碼好,積成金字塔狀。
夥房中阮棠開始備菜,左都督隆安忙前忙後打下手。隆安性格開朗,妙語如珠,幾日相處下來和阮棠甚是合拍。
各種食材已經擺放得井井有條:豆腐、檸檬、澱粉、雞蛋、胡椒粉、香菜、蘿蔔、蔥、鹽、醬油……。
她首先處理鳜魚,技巧熟練地剖開魚腹,輕松取出内髒和骨刺,然後小心地剝離魚皮。鳜魚皮的強韌與滑潤讓她不禁微微一笑,想象着這魚皮在油炸後的香脆口感,便是一份驚喜。
接着,她将豆腐擠去水分,香菜切成細碎,桂魚肉剁成細蓉,随後加入澱粉和雞蛋,調和成一份有彈性的肉丸面團。阮棠的動作流暢。
她想極大程度保留鳜魚自身的鮮美。她将調好味的肉丸輕輕放入沸騰的肉湯中,慢慢熬煮,而那薄如蟬翼的桂魚皮,則被她巧妙地裹上一層薄薄的澱粉,滑入熱油中,轉瞬間變得金黃酥脆。
随着時間的推移,肉丸逐漸吸收了肉湯中的精華,飽滿而不失細膩。阮棠精準控制火候,确保每一個肉丸都達到最佳的口感。她知道,真正美味的秘密不在于豪華的食材,而在于對食材本身的深刻理解與尊重。
随着最後一片香菜的點綴,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桂魚肉丸炖呈現在眼前。阮棠輕輕地蓋上石鍋鍋蓋。
“隆大人,這食盒是給王爺備的。你給王爺送到營帳後,再回夥房用膳,柴火竈上我給你溫着魚湯。”
隆安沖阮棠淡淡一笑,提起食盒往李泰啟營房走去。羊皮軍靴在厚厚的雪地,踏下一串深淺均一的足印。
沈元澈接過魚湯,舀了一口湯放進嘴裡。又舀了一口豆腐,嚼了嚼,再用筷子夾了一些酸甜汁,淋在魚丸子上,吃了一口。
鳜魚的鮮味沒有丢失,肉丸子又松又嫩,豆腐又滑又軟,湯汁清澈,酸甜汁又酸又甜,調和了魚的腥味。
自感染風寒後,他甚少進食。今日添了兩碗魚湯。
隆安将魚湯從食盒中端上桌。李泰啟用勺子舀了一口魚湯,湯送到嘴邊,品嘗了一下,感覺十分鮮美。又舀了一口魚丸子,咬一口,感受它的口感。他的嘴角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營房中的爐火劈啪作響,阮棠伏在火爐旁的羊毛毯上,背心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秀發披落在身上。長密柔順的烏發有淡淡的玫瑰花香。沈元澈輕輕撫摸她的頭發。心中泛起溫暖的平靜。
阮棠一日疲乏,已然沉沉睡去。沈元澈為她單獨騰出一頂營房。他為她蓋上被,挑簾出去。
穆親王李泰啟小睡了兩個時辰,他從營房出來,隻見一輪新月挂在樹梢,山北前日聚集的烏雲漸漸散去,看來這一晚之後,雪會停。
他披上大氅,向河邊走去,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士兵捕魚時,鑿開冰層的水面上。今晚的月色明亮,照得河岸一片空明。他寬袍緩帶在河岸漫步。
想起兒時乳母教的一首童謠:‘天上星,亮晶晶,永絢爛,長安甯。’
河邊寂然無人,李泰啟似覺天地間也僅剩他一人。
拂曉時分雪果然停了,部隊出征。穆親王李泰啟迅速按計劃行事,派人傳令各營,集合兵馬,分為三路:隆安率領左軍,沈元澈率右軍,而他自己則統領最關鍵的中軍。
左都督隆安率領的大軍率先抵達野山入口。這是進入野山唯一的一條入口。
野山入口的處是峽谷,山中山地形。山坡上,四面再起陡峭崖壁,中間一條小徑通往野山。這樣的地形易守難攻。
晨曦時分,都督隆安已派人挑釁,隆安原本意圖一網打盡,便率先派步兵登山迎戰。
野山軍身披青甲,頭戴青兜鍪,他們的旗幟為青灰色。這支軍隊由遊兵與突厥人組成。他們列陣,擊鼓行軍。目測也有兩萬餘衆。
李泰啟目不轉睛地觀察着那些上山的士兵。忽然道:“隆安,本王有一策略!”不等隆安回答。
他便脫下沉重的铠甲,大聲命令道:“衆将士,卸下重甲,隻留護要害的部分!馬上的重甲也全卸了!”
衆将士們嘩然,铠甲是保命之裝備,打仗前卸下來豈行?
“聽命!”他聲音陡然拔高,威嚴盡顯。
左都督率先脫下铠甲,沈元澈也從命脫下重甲。衆将士見狀,也紛紛卸甲。
李泰啟眉頭舒展。沉重的護甲在平地沖鋒時固然有用,但在山坡地形,重裝铠甲隻會拖累。他深知戰場上速度和時間最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