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嚴如玉起來做早飯吃後,帶上一把米一小罐舂魚,跟嚴如潤、嚴如冰,去山裡砍柴。
勐卯鎮三面環山,南邊是瑞麗江,東西北三面皆是山頭,東面的山相對平緩,離勐卯鎮最近,人們通常會去那裡砍柴。
嚴如玉想砍柴的時候,順便從山裡弄點山貨回來補貼家用,東面的山人去得多,沒什麼好貨了,嚴如玉跟嚴如潤商量後決定去北面的東臘山。
東臘山陡峭高聳,是從勐卯到隴川的必經之路,但除了來往兩地的路人,鮮少有人來。因為它離勐卯不近,離隴川也很遠。
嚴如玉和兩個弟弟在山腳轉了轉,見沒什麼特别的東西,就帶着他們往山上走。
“阿姐,這個能不能賣錢?”嚴如冰第不知道多少次問。
阿姐說山裡有很多值錢的東西,說順便采點東西回去賣,他看什麼都覺得值錢。
嚴如玉順着他的手指望去,笑道:“這就是普通的野草。”
“這是萱草。”嚴如潤說,“不能賣錢。”
嚴如玉驚訝:“你認識?”
嚴如潤點頭:“前兩天你說要采草藥賣,我就去圖書館查了查資料。”
前兩天嚴如玉跟嚴如潤說自己打算做翡翠生意時,提到想去山上采點草藥來賣,一來作為玉石生意的啟動資金,二來可以補貼一下家用。沒想到嚴如潤竟然怎麼有行動力,馬上就去學習了。
真不愧是男主,這學習能力,這行動力,嚴如玉頓時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
好日子指日可待,隻需熬過這半年!
小的也要從小抓起,嚴如玉立即轉頭教育嚴如冰:“書中自有黃金屋,看到了吧?不看書,連什麼東西值錢什麼東西不值錢都不知道。”
“哦,知道了,以後我也會好好學習的。”
嚴如冰望望二哥的書包,那裡有他剛剛采到一朵靈芝。
他跑來跑去找了好久都沒找到值錢的東西,倒是二哥,不聲不響就摘了朵靈芝。
聽說靈芝是補品,很值錢呢。
嚴如冰攥了攥拳頭。
他一定要好好學習,好好賺錢,才能減輕阿姐的負擔。
“我以後一定好好學習。”嚴如冰捏着拳頭保證道。
嚴如玉擡頭望了望,太陽已經升到中央:“我們先做飯吃吧,吃飽飯馬上砍柴,然後下山。”
從東臘山到勐卯鎮,得走上三個多小時,回程要挑木柴,走不快,他們能用來采山貨的時間并不多。
嚴如冰早就餓了,聞言立即積極道:“我來砍竹子,那邊有竹子。”
砍下三節竹筒,在竹節上掏個洞,往裡塞米和水,再放一點點鹽,将竹筒架在火堆上烤。
十來分鐘後,米香混合竹香飄出。又烤了一會,等米熟透,拿下竹筒,用砍柴刀分成兩半,以竹筒當碗,配上帶來的舂魚,三姐弟吃得津津有味。
嚴如玉空口吃了幾口米飯。
香!
真的太香了!
後世的竹筒飯不知是竹子的問題還是米的問題,味道寡淡多了,不像現在,米香濃郁,竹香清新,兩種食物混合在一起,真是絕味!
吃過飯,三人顧不得休息,立即砍柴。
砍柴也有講究的,有些樹木沉又不好燒,有些樹木輕,但燒得過快,也不是好的木柴。
一般來說,勐卯人喜歡砍松樹做柴,易燃禁燒,燒時還有股很好聞的松香。
但松樹生長緩慢,所以大夥在砍松樹的時候,隻砍枝丫,留下主幹,讓松樹得以繼續生長。
東臘山來人少,嚴如玉他們砍了一個多小時就砍夠了,用麻繩将砍下來的松枝捆好,一人背一捆下山。
上山容易下山難,嚴如冰第一次來砍柴,背着小捆的柴火走不快,眼看自己追不上哥姐,心一慌,腳踩空,撲通一聲摔倒在地。
嚴如潤和嚴如玉聽見響聲,回頭發現他摔倒了,忙放下背上的柴火往回走。
“怎麼摔了?有沒有受傷?”
嚴如潤幫他嚴如冰背上的柴放下來。
嚴如冰說:“不小心踩空了,沒事。”
嚴如玉檢查了一番,發現手腳都好好的,連皮都沒蹭破,松口氣:“下山的路不好走,你的柴給我,下山後再背。”
嚴如冰拒絕:“我能背,不重。”
阿姐的柴最多,怎麼還能讓她再背他的柴呢?
嚴如潤把嚴如冰的柴背起來:“我來背,你跟在阿姐後面走。”
剛才他也是疏忽了,沒留意到阿弟背柴走得辛苦。
嚴如玉看看嚴如潤的身闆,雖然還瘦削,但胳膊上也有兩分肌肉,就沒反對。
原主是經常來山上砍柴,可是前幾天這副身體才大病一場,她感覺身體還有點虛弱,背着柴走也有點累。
嚴如玉轉身,欲接着往下走,餘光瞥見路旁的一塊大石頭後的一棵松樹上有幾株野草,不由得多看了兩眼——
好像是石斛。
嚴如潤順着她的視線望去,也咦了一聲:“是石斛。”
嚴如冰聞言高興道:“石斛能賣錢。”
剛才阿姐二哥說了,三七、靈芝、石斛都能賣大錢!
“是啊,石斛能賣錢,野生石斛更能賣錢。”嚴如玉笑道,“阿弟這回你立了大功,要不是你摔這麼一跤,我們還沒注意到這裡有石斛呢。”
這棵松樹生長的位置很巧妙,完全被大石頭擋住,且石頭旁邊還長滿灌木,要不是她站的位置剛好能從灌木的縫隙裡看見它,哪怕他們再多路過這裡幾次,都不會發現這些石斛。
嚴如冰很開心:“我沒背柴,我去摘。”
嚴如玉望望天上的日頭,還挂在半空,看起來還早:“時間還來得及,我們先摘了再下山。”
三人拿砍刀劈開一條小道,穿過灌木叢摘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