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飯其實就是一碗豆花,一碗飯,一個蘸碟。相比吃其他的東西而言,它便宜且簡單,還管飽,所以在老城區這邊很受歡迎。
“這家店其實是我一個老戰友開的,就剛剛你們看到的那個人。他家祖上是賣豆腐的,當時該打仗他就上戰場。有幸活下來,回來之後就繼續賣豆花。還有今天去祭奠的那些人,每位都是如此。”說到這裡,老先生長長的歎了口氣,“我舍不下他們啊,我走了要是沒人記得他們好兩口,他們想喝酒了該怎麼辦……”
“我會記得的,以後每年國慶節,我都會去看看他們,給他們帶點酒。”
黃老先生聞言,眉頭舒展了一些,但也隻是笑而不語,很慢很慢地吃着那一碟豆花,連蘸水都沒要,每一口都像是在抿,就像是在仔細品嘗它的味道一般。
祝春生也沒再說話,江來全程隻是看着祝春生自己表達,并沒有從旁指點分毫。不過讓她很滿意的是,祝春生有自己的想法。這是一件很難能可貴的事情,她原本約老先生主要也是想靠祝春生自己表現。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何況老先生的閱曆擺在那,什麼樣的人一看便知,比她說十句好話更管用。
之後的一整天,江來和祝春生陪着老先生逛了一下老城,去過以前江邊的炮台城牆舊址,也去了碼頭舊址……直到老先生說逛得盡興了,才就此分開。全程都沒有提一句關于祝春生轉校的事情,很顯然今天并不是提這件事的好時機。
回去的路上,街邊有一家新華書店還開着門,江來想起祝春生的生日好像過過了,問他要不要進去看看。從樓梯上去,書店在二樓,前面賣的是最近很火的點讀機,書架得要越過文具的貨櫃。分割區有一個玻璃櫃,裡面放着各式各樣的書,還用鎖給鎖起來了。
江來晃眼看了一下,左側書架是各種教輔,右側書架都是課外書,最裡面的牆上擺滿了各種中外名著和字典。
等她打算詢問祝春生有沒有什麼想要的的時候,她發現祝春生正盯着那個玻璃書櫃的最下排,整整齊齊碼了兩排書,每本書封的顔色還都不一樣。江來蹲下身看了看,名字叫做《科學實驗王》。不過隔了層玻璃,也不知道到底講了些什麼,不過看名字應該是和科學類有關的就是了。
她起身去找了一邊的店員,讓她把櫃門打開,她好看看那些書。店員帶着微笑說:“這裡面的書看了的話就得買了哦。”
江來又轉過頭去看了一眼那書櫃最下面的兩排,找到了有本書的序号是1,于是便說:“把那本序号為1的拿出來吧,我買。”
店員面帶微笑,拿出一把鑰匙打開了玻璃櫃的大門。江來覺得把書鎖起來的行為就像把知識限制在一個牢籠中,實在不是什麼值得提倡的行為,但是書店好像并不缺乏這樣的作為。
接過那本書的時候她都在想自己是不是該先去洗個手,但店員好像并不能理解她這樣這想法,隻是随手給了她,告訴她結賬的地方在出口。
江來低頭看了眼手上的書,封皮是藍色,除了書名還有酸堿中和的字樣,還有漫畫人物,感覺像是漫畫書之類的科普書籍。她将書珍而重之地遞給了祝春生,詢問他還有沒有其他需要的。祝春生接過書搖了搖頭。
江來也因為剛剛店員的行為,讓她沒了再繼續逛下去的興緻,于是帶着祝春生去前台結賬,之後帶着祝春生回家。
書店離他們的小區有些距離,江來看祝春生時不時都要看那本書兩眼,便知道他現在很想看那本書,直接打了個車。抵達的時候,隔壁的房子亮着燈,想來是祝冬青回來了,祝春生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敢去敲門。
江來開了門讓他進去,她自己打算去找祝冬青再談談。畢竟是母子,哪有什麼過不去的,何況她被夾在中間也難做,搞不好還要落個拐帶孩子的罪名。
确定祝春生進了房間之後,她才敲了敲隔壁的門。等了一會兒就聽見裡面傳來拖鞋踏地的聲音,之後傳來細微的響動,最後門才被打開。門後面站着的祝冬青還是和江來印象中的一模一樣。
“談談?”江來試探着開口。
祝冬青側身讓江來進房間,江來趕緊走了進去,生怕晚一秒祝冬青就改變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