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落下了帷幕,每個人都帶着或滿足或疲憊的神情各自踏上了歸家的路途,漣漪和葉凡自然也不例外。當時的漣漪,優雅地走向那輛彰顯着她成功與品味的寶馬車,車身在燈光的映照下閃爍着迷人的光澤。她熟練地啟動車子,引擎的轟鳴聲仿佛是她告别聚會的獨特方式。然而,關于她究竟是直接回北京,還是回到内海的父母家,這成了一個無人知曉的謎團。
葉凡則與漣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在路邊随意掃開了一輛黃色的共享單車。那輛單車或許有些陳舊,鍊條轉動時發出輕微的嘎吱聲,但葉凡毫不在意。他輕盈地跨上車座,雙腿開始有力地蹬動,身影逐漸消失在日料餐廳外的街道盡頭。
至于漣漪後來的情況,是否去旅遊放松心情,或者她那抑郁的情緒究竟恢複了沒有,葉凡統統無從得知。因為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他的女兒葉珺兒剛剛誕生。這個新生命的降臨,如同初升的朝陽,給葉凡的世界帶來了無盡的溫暖和希望,也帶來了沉甸甸的責任。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了自己剛剛創造出來的這個全新的生活裡。每一次為女兒換尿布,每一次哄女兒入睡,每一次看着女兒天真無邪的笑容,都讓他感到無比的幸福和滿足。他仿佛忘記了外界的一切,全心全意地沉浸在這個充滿愛與責任的小世界中。
珺兒剛出生的時候,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而祥和。按照内海市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她的爺爺葉作鐵滿懷喜悅與期待,精心張羅了一桌豐盛的撈面,以此為可愛的孫女慶生。那場面熱鬧非凡,親朋好友們齊聚一堂,歡聲笑語充斥着整個房間。
那時的葉凡正處于休假期間,得以全身心地陪伴在家人身邊。他與自己的父母以及嶽父母齊心協力,共同悉心照料着這個初臨人世的新生兒。他們的目光中滿是溫柔與關愛,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飽含着對小生命的呵護。
然而,葉凡的假期僅僅隻有七天。這短暫的七天,如同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七天之後,生活迎來了新的變化。原本熱鬧溫馨的家庭氛圍,随着葉凡即将結束假期而漸漸蒙上了一層淡淡的憂慮。葉凡不得不重新面對工作的壓力和責任,而家中照顧新生兒的重任,也将更多地落在父母和嶽父母的肩上。他們或許會感到疲憊和辛苦,但為了小珺兒的健康成長,每個人都在努力堅持和付出。這個新的變化,既是挑戰,也是家庭共同成長和磨合的機遇。
“這孩子生出來得挪騷窩啊!必須得挪!”這句話擲地有聲,出自葉凡的母親程敏之口。“挪騷窩”,這是内海獨有的一個“媽媽例兒”,其含義為孩子出生七天後,務必挪動一下,到男方家裡去養育一段時間。在過去的歲月裡,尤其是五十年代,這樣的傳統習俗被人們視為必須遵循的準則,幾乎每個人都會嚴格照做,不敢有絲毫違背。
然而,時代已然變遷,如今已是 21 世紀,社會在飛速發展,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就連婚喪嫁娶這些向來被視為重大且傳統的事情,大家也都依據實際情況,采取新事新辦的方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挪騷窩”這種舊例已然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程敏之所以提出這個老例兒,其中有着諸多緣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雯的母親不僅廚藝精湛,而且在照顧産婦和孩子方面經驗豐富、手法娴熟。相比之下,程敏隻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根本插不上手,這讓初為奶奶,滿心期待能夠大展身手照顧孫女的她,心裡很不是滋味。再加上老同事們在一旁的慫恿,她最終提出了這個老例兒,成功地把孫女、兒子和兒媳都接到了自己的身邊。可她家隻是兩室一廳的格局,根本沒有親家居住的空間。如此一來,她便能親自照顧大孫女,且不會有任何的顧慮和阻礙,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關愛與呵護。
老例兒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服從,甚至在特定的情境中必須服從。畢竟,父母盼了這麼多年,才終于迎來了後代的出生,他們内心深處那份對孫輩的渴望和期待,在這一刻得到了滿足。葉凡本身也懷着一顆理解和孝順的心,他深知父母的期盼,也希望他們能夠和自己的女兒有更多親近的機會,共享天倫之樂。
那小小的嬰孩,被小金花兒紅綢緞的小棉被溫柔地包裹着,仿佛被整個世界的溫暖與關愛所環繞。高雯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抱在懷中,她的眼神中充滿了母愛的溫柔與堅定。随後,他們一同走向了家裡前兩年購置的那輛白色轎車。
葉凡動作利落地坐進駕駛座,啟動車子,一腳踩下油門兒。那輛白車猶如一匹脫缰的駿馬,動力十足。前往市北父母家的路途,在葉凡熟練的駕駛下,簡直是分分鐘的事兒。一路上,葉凡的心情既興奮又有些緊張,興奮的是即将讓父母與女兒相聚,緊張的則是擔心孩子在路上有任何不适。車窗外的風景快速後退,而葉凡的心早已飛到了父母的身邊,期待着那即将到來的溫馨場景。
車子剛剛抵達樓下,那呼呼作響的發動機聲音尚未完全消散在空氣中,程敏就迫不及待地從樓房外側的扶欄快步走了下來。她的臉上滿是急切與喜悅交織的神情,眼神緊緊地盯着那輛逐漸停下的車子。
車門剛一打開,程敏便迅速地伸出兩隻手,動作熟練而急切。那個裹在紅色小棉被裡的珺兒,還沒等葉凡和高雯反應過來,就被她匆匆地抱在了懷裡。她抱着孩子的動作輕柔卻又堅定,仿佛抱着這世上最珍貴的寶貝,随後便急匆匆地朝着二樓的家裡走去。
葉凡和高雯先是微微一愣,随後相視一笑,便開始收拾起車裡的其他東西。嬰兒的奶瓶、尿布、備用的衣物等等,他們有條不紊地整理着,準備一起上樓。葉凡一邊收拾,一邊擡頭看向程敏離去的方向,心中滿是對家人團聚的溫暖期待。高雯則細心地檢查着每一個物品,确保沒有遺漏,嘴裡還念叨着:“可别落下什麼重要的東西。”
就在此時,葉凡的父母滿心歡喜地舉着那個被嚴嚴實實地裹在小棉被裡的葉珺兒,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盡情地享受着這難得的天倫之樂。他們的目光緊緊地鎖定在小孫女可愛的面龐上,眼中滿是無盡的寵溺和疼愛,全然沉浸在這溫馨的時刻,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他們和懷中的寶貝,徹底忘記了葉凡和高雯的存在。
葉凡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父母如此開心滿足的模樣,内心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欣慰和喜悅。他深知父母多年來的期盼,如今這期盼化作了眼前這真實而美好的場景,他感到由衷的放心。這種放心讓他的心情變得輕松起來,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他想着,既然父母如此喜愛孫女,能夠在照顧孩子中獲得這般快樂,那自己便能夠毫無後顧之憂,全心全意地将精力投入到工作和未來的前途發展之中。
他憧憬着在工作中取得更多的成就,為這個溫馨的家庭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條件。這份對未來的期待和決心,如同明亮的燈塔,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讓他充滿了動力和勇氣。
還記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 2013 年嗎?在葉凡買車之前,曾在熙熙攘攘的地鐵站發生了一件意義非凡的“幫走失孩子找家人”的事情。當時,地鐵站内人頭攢動,人們行色匆匆。葉凡無意間發現了那個在人群中驚慌失措、淚流滿面的孩子,他的心瞬間被揪緊。
葉凡毫不猶豫地停下腳步,耐心地詢問孩子的情況,想方設法安撫孩子的情緒。他的善舉引起了周圍人的關注,有人拿出手機記錄下這溫暖的一幕。随後,這些畫面通過微博迅速廣泛傳播,引發了無數網友的關注和熱議。葉凡的名字和事迹瞬間傳遍了内海市的各個角落,他一下子成為了備受矚目的網絡名人。
然而,時光匆匆,一晃時隔 4 年過去了。随着新的熱點不斷湧現,葉凡的網絡熱度早已逐漸降低,漸漸被人們淡忘在信息的洪流之中。但那次特别的經曆,卻讓葉凡似乎窺探到了微博傳播的一些内在規律和路數。他開始思考,如何能夠借助這個平台,繼續保持自己的熱度,為自己的未來開辟更多的可能性。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葉凡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畫畫。他回想起曾經在畫闆前揮灑汗水、盡情創作的那些日子,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他深知,畫畫不僅是自己的熱愛,更是一種能夠展現個人魅力和才華的方式。他渴望通過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繪畫作品和創作過程,重新吸引大衆的目光,為自己選擇一個工作之外可能發生的充滿希望和機遇的将來。